搜索
滴滴美团炒来炒去,真像一场共谋
10-23
1637

直接开战,如果没有它的到家到店业务支撑,它的举动恐怕也是自残。

滴滴美团炒来炒去,真像一场共谋

因涉嫌不正当竞争,滴滴、美团、饿了么三家代表遭受无锡工商部门约谈,疯狂一幕被叫停。

画面上,他们一脸无辜,尤其滴滴跟美团的代表,满目冷漠的杀气,好像鱼死网破的样子。

这一幕并没超出预料之外。而且,我们要说,就算没有监管部门介入,过一阵,它们三家也会消停下来。甚至可以说,杀到一定程度,它们内心本就期待一种外力介入,都有个台阶下。

因为,无锡的争夺战,虽能产生比较强的引爆效果,放在整个中国市场,也只是一次非常有限的“介入”与有限的“拒止”,它更多扮演着一种概念落地的仪式。而若再将双方其他博弈的方面置入,甚至还可以说,它们此刻都需要对方的默契配合,形成“共谋”。

说有限介入,你能从城市的选择中体会到。滴滴看上去是在“报复”美团,后者在它的移动出行核心城市上海引爆了打车业务。如果真有种,钱花不完,滴滴应该直接在上海引爆外卖,那才真牛。

但它恐怕不敢直接来这一手。因为,上海消费相对理性,且当年经历过最疯狂的美团与点评之间的团购大战,餐饮业有过多轮洗礼。美团点评合并后,它在整个餐饮生态上非常稳固,外卖业务也与饿了么形成了焦灼。这个时候,任何外力想直接撬边,成本会非常高。

滴滴虽然融了一大笔钱,想在上海掀起一场大战,我们觉得它支撑不久。而选择无锡,则充满机巧:

1、一个介于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城市,餐饮业非常成熟。

2、人口集中,消费力强劲,而且环境优美,民众生活安逸。

你可能觉得无锡怎么也比不上上海、北京等地。要看怎么比。无锡民营经济活跃,单一城市里,上市公司数量全国排名靠前,这里的民众宝马车保有量、每年销量华东六省第一。还有一组数据比较高:当初E租宝出事,无锡人民贡献了三分之一。

3、基础设施发达,尤其ICT基础设施更强。无锡互联网指数非常高,移动互联网应用成熟且普及。

滴滴在多个城市试点之后,选在无锡引爆,跟无锡外卖订单数量测试结果有关。在这里,如果通过短期爆裂式补贴沉淀下一整套服务体系,未来就可以向更多城市复制。

即便如此,终归也只能说是一个比较有声量的城市罢了。什么市占超过1/3啦,出行用户与外卖用户高度重合啦,更多还是传播噱头,即便重合,也不都能与未来的转化与留存成效。何况,滴滴还需要更多场景支撑。一个外卖业务,根本无法完全将它已成管道型基础设施的出行平台价值消化下来。

至于后两者为何跟随引爆补贴大战,除了姿态上被动外,它们确实也需要有限的拒止。否则,不参与,滴滴未来的拓展成本反会占据优势,反而它就是能拖你下水。当然,美团也一直在外卖维度上强化着自身。而于饿了么而言,刚融入阿里,作为独立品牌似乎矮人一等,也必须拉个声量。反正滴滴、美团都融了一大笔,阿里更不缺,有限地杀一阵也无妨。

但也只会是有限的厮杀。就像开头说的,它们也会期望有外力介入。它们甚至会慢慢形成一种共谋。就是这个周期,我们慢慢打,互相抬轿子。

它们确实需要一种共谋的情境。尤其是滴滴与美团之间。

若说外卖动力,此刻的滴滴肯定足。它急须更新、补足自身现有的概念:移动出行、汽车运营平台之类的定位描述,其实都有比较大的缺憾。前者缺乏场景,后者目前不可能涉足太深。而且,前者在品类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概念甚至已有些老化。加上政策在某些品类上管制多多,垂直部分已有暂时的天花板。

滴滴涉足外卖,未来应该还会涉足更多需要“连接力”的碎片化场景,如此,它就可以在出行的基础上融入丰富的服务概念。这有利于提升它的估值。

于美团来说,它与滴滴之间确实足以形成共谋。当然它更多体现在“出行”上。美团是个万花筒一样的碎片化场景世界,这是它的优势部分。“出行”于它,是一种链接,一种场景重构的能力,能将它的许多业务关联起来,在内部偌大的业务版图上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

美团形态上已是个巨头,GMV已3000多亿,但营收还不算高。到店到家、有限的垂直布局,这种业务模式决定了它的营收增长确实吃亏。美团有追求更强交易属性板块的动力。否则,如果只是如此局面,IPO前,它的估值也会受到抑制。当然,出行不仅仅是补足这块,它当然也是拉新、获客的渠道。

滴滴经历过疯狂的补贴大战,但美团在补贴的资本血腥上历史更久,涉入的土壤也更深。王兴、程维对这个早就熟稔于心。外界操心他们烧钱烧到死,完全多余。我相信,这一轮厮杀,有他们非常精准的目标,绝非当初纯粹的出行补贴大战,或当年纯粹的团购大战补贴所能比拟。

当然,最终的厮杀、烧钱,总要有转化与留存,并沉淀到它们的平台基础服务中去。

滴滴从出行到具体服务、场景的路径,成本会更高。今天看到一个哥们说,滴滴是在“降维”打击,说外卖的难度,低于出行。我觉得,这种观点真的很奇葩,它完全漠视了外卖在线下的难度,食品环节、物流环节、快递小哥进小区的环节、家庭或商务区的ICT基础设施尤其是定位环节,其实所涉及的要素要多于链接人与车及目的地的出行,有很多属于复杂的社会话题。

滴滴是有出行大数据,有庞大的用户群、有车辆的数据,但要说外卖很简单,我认为这是它还没真正吃到苦头的征兆,如果它还想涉入更多碎片化服务,无论到家还是到店,接下来让它挠头的事一定还多着呢。

美团从场景涉入链接,其实反而有它比较明显的优势。因为,一个人的出行必定关联着具体场景,茫无目的地纯兜风的少。就是说,美团涉入出行,它其实不能太担心随后的转化与留存。前一个周,我跟滴滴司机、美团司机各有几次聊天,我自己的感觉是,美团的产品逻辑更自然。而滴滴未来一个阶段的转换、留存,恐怕不那么容易。

不过,这种肯定也是杞人忧天了。因为,在我们看来,虽然各自的逻辑都说得通,但这个阶段,它们其实都还是有限的介入。美团打车之所以敢在上海直接开战,如果没有它的到家到店业务支撑,它的举动恐怕也是自残。滴滴虽然缺乏它的场景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滴滴整个地盘就很容易被美团成功突破。美团想要颠覆整个滴滴的地位,可以说不太可能。出行于美团,虽然可以获得更多用户与交通大数据,也能壮大营收,提升估值,但至少中短期,更多还是链接力的价值。除非王兴就是想在出行领域打败滴滴。

于滴滴而言,反过来也一样。程维不太可能动摇美团在生活服务世界中的地位。

一轮攻防中,它们都是有限的介入与拒止。但它们确实都需要对方的参与,需要共谋的情境,以便形成一种表面的“均势”。如此可以唤起B\C两端的热情,快速补足自身的业务与概念。其实,在中国互联网业里,它们既不是最大的对手,也根本称不上直接的对手。

所以,此刻的交火看上去热闹,其实都还在它们的掌控之中,它们更多是做给投资人看的。未来说不定还会有奇妙的演变。愚人节那天,有人晒出一条消息,说是两家可能会有互相投资,尤其是针对各自重叠的部分。这个看上去可能只是个黑色幽默,但未来谁能说得清楚呢。

我们预判,双方IPO前,还会制造出一些话题来,以便共同提高声量,拉升估值,为未来壮行。

还是回到无锡的话题吧。刚才,一个无锡的朋友开玩笑说,这几天,点个外卖,如果让自己掏钱超过5块,都要摆个谱选择一下。

“外卖都吃到恶心了,其实一点都不好吃。”他说,平常本来也不怎么点外卖。

这都是滴滴、美团、饿了么三家的功劳。一场恶战搞得当地民众一边亢奋,一边又相当不适。如今三家公司遭当局主管部门约谈,也是各方审美疲劳,市场自发的行动吧。所以,有些竞争的话题炒来炒去,其实也不必当真。

不过,它倒是突然给了我们另外一重观感。那就是,中国三四线城市的融合经济模式,未来的演进可能更壮观。偌大的国家,红利期还长。眼前急躁的、冲刺的、操持话题的,未必能笑到最后。那看似沉默的大多数里,依然隐含着巨大的力量。反正我们相信,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反转与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