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IBM这次的转型依然职能靠自己。它的理念曾经数次引领了市场热点,但同样也意味着这次转型没有前车之鉴。业界或迷惑,或嘲讽,或宿命,或看好,那你怎么看?11月13日IBM董事长总裁CEO罗睿兰率众高管亮相北京IBM THINK论坛,他们如何诠释转型迷局?
很不幸,IBM这次的转型依然职能靠自己。它的理念曾经数次引领了市场热点,但同样也意味着这次转型没有前车之鉴。业界或迷惑,或嘲讽,或宿命,或看好,那你怎么看?11月13日IBM董事长总裁CEO罗睿兰率众高管亮相北京IBM THINK论坛,他们如何诠释转型迷局?
IBM,20年来再次站在十字路口。
随着它连续10个季度没有达到华尔街的预期,硬件、软件、服务三大主营业务相继出现缩水,所有人都意识到IBM又将面临转型,但将转向何方?20年前,郭士纳曾经引领IBM向高价值服务转型,从而挽救了濒临解体的IBM,但在新的时代谁来破解IBM的转型迷局?
不可否认,作为IT风向标,IBM曾经是无数企业效仿的对象,它提出的每一个理念似乎都能引领下一个市场热点。但正因为如此,IBM的转型之道也同样没有前车之鉴。也就是说,真的很不幸,IBM只能靠自己。而这一重任就落到了IBM百年历史上首位女性董事长、总裁兼CEO罗睿兰的肩上,和她一同面对的还有IBM全球40万员工。
每一代IBM人都有机会和责任去重塑我们的企业,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罗睿兰已经向全体IBM员工发出了深情邀请。也许你正在为罗睿兰捏着一把汗,但在她看来这一重任既是责任更是机会。
那么,IBM要如何转型?
大胆地放弃
就在10月底IBM新一季财报出台之际,罗睿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果断放弃前任彭明盛在2010年制定的五年财务规划 即到2015年IBM每股收益达到20美元(预估今年每股受益也达18美元)。
为什么?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而站在风口浪尖的绝对是IBM。它因为曾经的端到端方案和服务能力,而首当其冲在各个领域都直面新的挑战。端到端曾经让IBM获得了更高的利润,但这个巨变时代的本质就是长尾效应改变游戏规则。
但IBM擅长的是典型的精英式高价值服务,毕竟它支撑着全球90%的银行、80%的航空公司、70%的企业数据。尤其在颠覆传统IT商业模式的云计算趋势下,长尾不再代表低价值,而是新的商业机会,也就是说 逆袭 已经成为这个巨变时代的常态。云计算来了,企业正在减少直接购买产品的预算,他们更看重的是业务的能力和实施的结果;大数据到了,企业仍旧关注数据的分析,但是也在乎更为广泛的客户数据来源;移动和社交同样袭来,B2B已经不足以满足企业新的需求,B2C2B的商业模式倒逼IBM去了解 客户的客户 。从大数据角度看, 客户的客户 未来也许不仅仅是普通的消费者,还可能是物联网时代各式各样的设备。
可见,长尾效应也是 围墙垮塌 的始作俑者,它让井水不犯河的市场因为数据而融合,你看消费市场和企业市场之间的围墙已经被推倒;它让原本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在新的领域展开竞争,零售商亚马逊抢占云计算先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它还让原本毫不相关的企业展开新的合作,比如近日IBM和苹果 云+端 合作就备受关注。
就是这样一个混沌的时代。
现在可以轻松得出结论:身处这个时代,IBM旧有的财务目标早已不合时宜。但真正能坦然面对投资者放弃这个目标却不可能轻松。作为一个在IBM工作超过三十年的 纯蓝 ,罗睿兰经历过IBM历史上形形色色的转型和重塑,还曾经主导了IBM向服务转型的卡位之作 收购普华永道。她的勇气和魄力是有目共睹的:放弃曾经的财务目标,集中力量开始新的战略转型。
拥抱一个新世界
从今年IBM的系列巨变来看,罗睿兰的果敢加速了IBM的自我重塑:
20亿美元收购公有云企业Softlayer,12亿美元兴建全球40个云数据中心,10亿美元投资PaaS平台BlueMix研发,10亿美元组建新的沃森集团,23亿美元将x86服务器业务卖给联想,倒贴15亿美元将芯片制造业务卖给GobalFoundries,30亿美元投资新型芯片的研发 短短十几个月的时间,IBM内部就完成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并购重组,并在今年3月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CAMS(云、大数据、移动、社交),这被外界普遍看作是IBM的转型战略。
但对于罗睿兰来说,内部重塑还远远不够。因为与郭士纳时代不同的是,整个产业正在发生巨变。两种商业模式的对撞,需要IBM焕发新的企业基因,这意味着罗睿兰还必须要将IBM的命运与新的时代紧紧相连。
据悉,仅仅到任几个星期后,她就率领17名高级副总裁从IBM总部 纽约飞赴创新的源泉 硅谷,这在IBM百年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为什么她格外在乎这些创新型企业?或许她早已发现,正是他们专注于长尾市场,正是他们在 推倒围墙 。IBM的转型成败与他们息息相关,只有IBM顺应时代的巨变快速渗透长尾市场,CAMS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在罗睿兰的积极推动下,苹果、微软、Twitter、腾讯、SAP 在今年下半年都相继与IBM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IBM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生态圈。
显然,从上百亿美元的内部重组到与新型生态圈的建立,罗睿兰正在精心布局。如果说,承认五年财务目标无法实现是IBM破解转型迷局的第一步,然后呢?
破解云中迷局
云计算正在颠覆从硬件、软件到服务的整个IT体系,也是IBM转型的主要动因之一。 从长期来看,相对于技术变革,云计算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建立了新的商业模式。 罗睿兰表示。
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并存的云计算市场,IBM过去固守传统私有云的技术优势,而怠慢了公有云这种更能体现新型商业模式的市场。毕竟,公有云和IBM熟悉的企业市场大相径庭,亚马逊掀起的价格大战更让IaaS领域利润微薄。但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市场,因此,IBM也拿出了大型企业在新兴领域屡试不爽的收购策略,于去年以20亿美元将公有云企业Softlayer收入囊中。
不过,每个企业的基因不同,进入公有云的路径依赖也就不同。如果说亚马逊的初衷是为了将闲置的资源效益最大化,微软是为了继续另一种软件许可证的延续,那么IBM提供公有云是为什么呢?那些应用IBM软件、硬件或服务的大中型企业也会投入云的怀抱吗?IBM必须得找到自己的优势路径。
这时,混合云成为破题关键。尽管公有云价格战此起彼伏,但多数企业客户仍持观望态度,究其原因就在于,公有云在可靠性、安全性、管理服务等关键指标上还不能替代现有的IT系统。于是,IBM以CMS企业级云管理+Softlayer公有云实现全面覆盖。CMS云以IBM优势的外包服务为基础,以业界唯一的操作系统级、单虚机99.95%的SLA和相关管理服务为特色,完全匹配目前的企业核心业务IT环境,而Softlayer云则以其灵活易用的特点满足企业对公有云的需求。尽管目前肯将核心应用放到云上的企业客户并不多,公有云利润也并不丰厚,但混合云才是下一阶段,现在卡位是IBM必须要下的赌注。不论这种判断何时可以带来效益,IBM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优势路径,即对行业和企业的理解在混合云的时代尤为重要。
10月底,腾讯云就与IBM在 行业SaaS应用公有云 上展开战略合作,腾讯云将提供IaaS公有云或专有云的运营和管理,IBM将提供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云化咨询服务,并将IBM SaaS部署在腾讯云上进行销售。当然这种合作并非唯一,不过从这一合作中至少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的云服务也需要IBM这种对行业和企业的深刻理解和服务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IBM在云上的优势路径。
但是,IBM在云中的迷局还远不止这些。
在云服务中,IaaS/PaaS/SaaS作为三种服务形式已经被广泛认可,IaaS经过亚马逊多年的发酵正在步入价格战的红海,PaaS尚处于初级阶段,SaaS市场规模最大。IBM该如何规划投入产出呢?20亿美元收购Softlayer布局IaaS,以打下云服务的基础,10亿美元研发BlueMix投入PaaS,以平台力塑造在长尾市场生态圈中的影响力,但IBM还需要在市场最大、利润最高的SaaS市场多下功夫。
不可否认,IBM通过积极布局软件市场,目前已经可以提供上百个SaaS应用,但与这个市场的佼佼者Salesforce相比尚有差距,还要谨防被云转型更晚的老对手甲骨文围堵。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IBM缺少ERP/CRM这些粘性更高的业务软件。为此,IBM迅速布局,于10月与SAP展开合作,SAP 选择IBM作为关键业务应用的首选云基础设施服务战略提供商。未来,IBM会不会收购这类企业,只有未来才知道。
另一个原因则在于,IBM的SaaS应用多局限在行业企业客户,而云服务目前的大部分客户还是初创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于是IBM迅速与微软展开合作,11月3日双方宣布,将在IBM云和Microsoft Azure云上提供对方的企业级软件,这意味着微软Azure上可以提供IBM中间件,IBM 云上也能提供被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Windows Server和SQL Server,IBM的 PaaS环境Bluemix云开发平台还能提供.NET运行环境。
看看这些云合作,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IBM云和腾讯云、微软云、SAP云都有着直接的竞争关系,但是他们却展开了云中合作。看来,云的奇妙还在于它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商业竞争也许不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种合纵连横的新型竞合关系。未来还会出现什么云中的奇迹?笔者只能说,云真的没有现成模式可循。
从财报来看,IBM的云服务因此获得了大幅增长,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尽管云收入与IBM上千亿美元的年收入相比,还不可能在现阶段为财报带来突破性改变,但随着混合云被普遍接受,IBM的云势头不可小觑。而IBM积极拥抱新世界而建立的新型云生态圈效果如何,还要看未来实际运营情况, 大象 转型毕竟需要点时间。
破解移动迷局
若是回到十年前IBM将PC业务卖给联想的时代,你一定没有什么质疑:IBM专注于企业级市场,放弃消费市场,这是符合当时高价值定位的。但是到了移动为先的今天,你可能会隐约有了新的想法:IBM如果能一直保留 小黑 ,并成功推出移动端的 小小黑 ,进而也如小米一样从硬件转向建立平台,又会出现什么奇迹?这个平台和企业级市场协同又会产生多大的能量呢?
这只是一环套一环的假设,显然对于一家企业来讲,基因不同领域不同。不过在今天来看,这些假设已经可以从IBM和苹果7月刚刚宣布的战略合作中洞悉未来。这样的合作对于IBM是史无前例的,一个是硅谷的传奇,一个是百年的基业,一个成功于消费级市场,一个专注于企业级市场,他们之间怎能擦出火花?这正是云+端的魅力,BYOD打破了企业级和消费级之间的围墙,苹果希望向商业市场渗透,IBM希望通过苹果以B2C2B去影响客户的客户。尤其是因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消费市场已经对企业级市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倒逼作用。
不可否认,移动市场目前还是消费级企业的天下,也给了他们未来逆袭企业市场的机会,而IBM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早随十年前的PC收购案烟消云散了。但IBM不能坐等移动市场的兴起而无所作为,可以说两年前收购移动公司MobileFirst在笔者看来是IBM近年来让人眼前一亮的战略性收购。它构建起IBM的企业移动平台,盘活了现有的企业级软件,也促成了与苹果的合作。
如果说苹果给了IBM移动端软件一个酷炫的包装,那么移动互联如何创造未来则需要IBM更多的思考:它为IBM现有的企业级软件创造了新的市场,它为大数据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来源,它和云平台搭配可以更灵活地构建新的生态圈,它和开发者配合可以更快速更全面地渗透长尾市场
现在你该明白移动这一貌似消费级的领域为什么会成为IBM的转型战略了。移动是一种更广阔的渠道,一个更创新的市场,一个全新的生态圈,更是一种接地气的商业模式,一条将IBM和新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纽带。罗睿兰深知,移动对于IBM就是四两拨千斤的事儿。
破解大数据迷局
IBM在大数据时代也有迷局吗?这可能让不少人困惑。首先,相较云和移动,IBM在大数据上的觉醒是最早的,布局也是最快的,甚至在它耗费200亿美元巨资收购软件企业的名单里,大数据也是最重要的方向。其次,IBM 在沃森智能分析系统上取得的成绩足以让业界同仁艳羡,罗睿兰更是乘胜追击,在今年年初宣布10亿美元组建沃森集团,以加速商业化进程。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云和移动都是为了大数据服务,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源,又拿什么去分析呢?另一方面,坦率地说,云、移动和大数据也不可能割裂看待,IBM在云和移动上遭遇的迷局也可能会扰乱在大数据道路上的脚步。
IBM在大数据软件上的研发投入和积极并购,使得它在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市场傲视群雄,但是,这依然是一种技术上的布局。而在商业模式上,大数据将创造更多奇迹。也许目前结构化数据仍然占据70%以上的价值数据来源,但是从个人消费者、甚至物联网世界的传感器带来的信息将产生新的价值。著名的 啤酒与尿布 的故事就着实展现了大数据的魅力,未来大数据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而且,当IBM的企业客户开始对自己的消费者数据着迷时,IBM开始发现以前B2B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新的需求,B2C2B的商业模式倒逼IBM去接触更广泛的个人数据。
但是IBM首先要解决大数据从哪里来的问题。
近日在美国成功上市的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就曾说过,阿里巴巴的价值不在于交易本身,而是在于数据。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难理解10月30日IBM和Twitter在大数据上的战略合作。据悉,IBM将可以对Twitter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整合到IBM的企业解决方案(包括沃森云平台)之中,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用户服务。
看到了吧,这个合作也包括沃森。沃森是人工智能率先商用的典范,也就是说,具备一定自学习能力的沃森是个最聪明的系统,但它也需要接触外面的世界才能更加优秀。其实沃森已经在努力 上学 了:今年年初IBM已经将沃森搬到了自家的公有云平台Softlayer上,9月IBM还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免费的沃森移动版本。
免费?有没有搞错?也许你当时可能疑惑,专注高价值的IBM怎么也玩起了互联网企业惯用的策略。但在笔者看来,这正是IBM拥抱新世界的信号。曾经 高大上 的沃森一方面可以利用免费获取更多的数据来源,持续优化自身的系统,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中小企业,快速渗透长尾市场。果真如此的话,未来沃森将成为IBM利润来源的重要支柱。如果它可以顺利进入更为广阔的大众市场,那么它将率先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而IBM在消费市场中的品牌影响力也将通过沃森获得重生。
破解硬件迷局
对于IBM的硬件转型,相信业界人士一定很熟悉了:年初将x86服务器业务21亿美元卖给联想,10月又倒贴15亿美元将芯片制造业务卖给GobalFoundries 罗睿兰的改革力度之大,曾经让业界误以为IBM不再需要硬件业务了。
但是IBM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开放自有服务器芯片POWER的知识产权,与谷歌等企业共同成立开放的OpenPOWER联盟,承认与x86服务器在同一市场上竞争,还投资30亿美元用于未来碳芯片的研发。仔细联系上述举措,你会这发现些积极的回应都围绕一个核心 POWER芯片,这是IBM硬件的根基。
那么IBM将在硬件业务上如何布局?
笔者认为中国一定是IBM硬件业务翻盘的胜负手。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IT市场都在释放潜力,目前服务器产业东迁中国趋势明显:其一,浪潮、联想、华为、曙光等中国企业不仅在中国市场规模超过国际品牌,在全球市场也榜上有名;其二,中国服务器市场不仅全球位列前三,而且在互联网行业甚至传统行业对云的需求都具有全球的超前性和特殊性;其三,中国是除美国外唯一具备服务器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其四,中国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渴求要从 芯 做起,1250亿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在建立。
IBM近日的举措也就因此颇为耐人寻味。10月28日,中国POWER技术产业生态联盟在苏州成立,IBM不仅开放了最新的POWER8芯片知识产权,同意中国企业在此基础架构上自主创新,构建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还开放软硬件系统,取消安全模块,并允许加载中国的安全模块。不难发现,IBM的这一举措将盘活硬件业务的一盘棋与中国的服务器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IBM硬件的未来发展还将与包括软硬结合力度、云计算突围程度,甚至沃森的推广范围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但开放POWER芯片是盘活IBM硬件业务的本质之举。
从高达上百亿美元的内部重组,到与创新型企业的合纵连横,罗睿兰正在率领IBM 40万员工共同经历这个企业百年历史上力度最大的重要转型。这时笔者会突发奇想:如果沃森预测IBM的未来会是什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