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场持久战,新晋企业国际化之路很漫长
10-23
16

三年的小米,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布局国际化了。回过头来,看看那些老牌企业,华为和联想经历了多少个三年的积累和坚持才能走到现在的“很国际化”,二者的国际化路线又有何本质不同?本文由此出发,对小米、一加和乐视三大新晋企业进军国际化之路提供参考案例和发展建议。

三年的小米,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布局国际化了。回过头来,看看那些老牌企业,华为和联想经历了多少个三年的积累和坚持才能走到现在的 很国际化 ,二者的国际化路线又有何本质不同?本文由此出发,对小米、一加和乐视三大新晋企业进军国际化之路提供参考案例和发展建议。

小米4同时火爆的,还有小米的国际化之路。

国际化,所有企业都要走,这是必然。甚至某些走得好、走得早的企业,最近都以国际化的成绩 公告天下 。这么说有点调侃,但我的根本意思是,国际化其实是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走得好当然需要总结经验,甚至为其它企业提供经验参考。

但问题是,如何国际化?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这不仅是行业关注的核心,更是企业高管们苦心思考的问题。

从国际化这个视角来看,华为、联想,这是老牌企业,已经国际化数年,而且已经很 国际化 了。但新晋开始国际化的三个企业,到底应该如何走,这才是我所关注的。

一、 华为经验:破釜沉舟的决心

1999年10月,四年一度的ITU国际电信展在日内瓦举行。当我走在日内瓦国际机场通道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华为巨大的灯箱广告,这一意外的发现让当时饱受时差折磨的国内记者们非常震撼,也有一丝自豪感萦绕在胸。

这其实已经是华为第二次参展日内瓦电信展,华为参加的国际性电信展会多不胜数,从巴西、莫斯科到泰国,90%的情况下,华为都是那些展会上出现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其实成立不久,华为就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目标。早在1994年10月,华为成立后的第六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电信展上,华为展台很大,产品虽然不多,但在众多国际电信巨头的包围中,华为的标志非常鲜明。以自己的 弱小 身躯就敢站在爱立信、西门子等电信巨头身旁,这样的勇气,唯有华为有。这时的中兴、大唐等企业都是在国内展厅立足。

这就是华为,这就是任正非的坚持。20年之后,华为的国际化已经无须多言。我作为这一所以过程的观察者,我认为,华为国际化最大的核心就是,任正非以及华为人的坚持:哪怕一开始被人嘲笑,哪怕自己的员工都底气不足,但是,你们必须给我上!

在我看来,华为国际化的核心就是坚决!如果一个人破釜沉舟了,没人可以阻挡,更何况还有产品、性价比等诸多 底牌 。

再说一下路径,首先,华为在展示自己方面,全球出击,1999年就敢于在全球电信行业顶尖峰会上亮相,就是明证。其次,在市场落地方面,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华为率先选择了东南亚、非洲等国家,从这一领域切入。随后,结合3G建设的时机,加上之前的铺垫,2004年12月8日在荷兰海牙,任正非和荷兰Telfort公司CEO Stegge共同签署了超过2亿欧元的WCDMA合同。

任正非笑了,笑了之后的任正非更像一个憨厚的农民。第二天,在请华为员工吃饭时,平时滴酒不沾的任正非却罕见地举起了酒杯。这是华为在欧洲市场的重大突破,也是华为撞开欧洲3G大门的开始。

这就是华为的全球亮相、农村包围城市的一步步国际化突围过程。

二、 联想路程:收购出击

2011年8月的一天,在莫斯科举办的某企业家活动上,柳传志的心情稍微有点不爽。因为带队的年轻俄罗斯女导游非常热心地照顾他,不服老的柳传志心想: 看我是老头啊?

这位从没来过中国的女导游后来告诉柳传志,她从彼得堡到莫斯科去的时候,看过联想的大广告,别的中国企业全不知道,只知道有一个Lenovo。

金色的夕阳拖长了影子,克里姆林宫旁边长达四米的巨幅 Lenovo 广告和全世界最大的广场 红场相互映衬,更显壮观和磅薄。这个著名的、让包括柳传志在内的所有联想人都非常自豪的广告牌,已经换成了联想全新的红黑两色的宣传 大片 ,由曾在苹果、惠普工作过的联想新任CMO David Roman操刀设计,极巨冲击力。

其实,这几年来,让柳传志感动的小事还有很多,比如在过海关时,对面的工作人员在看完资料后,经常会惊叹一句: 是Lenovo的董事长! 外界的反馈清晰地告诉柳传志,联想在国际上已经颇具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国际化是否真的成功,柳传志心中自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联想在国际成熟市场的真正落地。虽然联想收购IBM PC是在2005年,但联想开始走向国际化是从2001年就开始了。

联想的国际化,与电信行业不同,PC制造业并非电信领域的运营商可以决定一切。那么,对于联想而言,一个国际化的品牌是走向商务市场以及消费者市场所必须的。联想于是决定收购ThinkPad。

华为很少收购,为何联想与华为的路不同?在我看来,这是不同领域特点所决定的。

PC制造业,需要的是商务用户以及消费者的认可,这与华为的运营商路径必然有所不同。

联想收购IBM PC之后,国际化开始再上台阶。这时,柳传志开始联想的国际化操盘。回首十年国际化历程,柳传志说,联想克服了三个风险:市场风险、人的风险和文化磨合的风险。最后一项是最难的。

而现在,联想经历了收购IBM PC之后的整合,于今年春节再把摩托罗拉纳入怀中,加强在移动市场的布局。

三、小米国际化:有核心优势吗?

除了小米4发布之外,小米最大的动静就是国际化。不仅从谷歌挖来了安卓的核心团队负责人Hugo Barra,而且已经在7月15日启动了印度的预售。

不可否认,面对来自中华酷联们的竞争,小米的市场增长遇到了瓶颈。据公开数据显示,小米为今年定下了全年售出6000万台手机的任务,然而上半年只售出了2610万台手机。

为了解决手机业务增长放缓一事,小米的对策有两个,一个是向其他硬件领域扩展,另一个就是向国际化扩展。在国际化上,小米锁定了新加坡、香港等与中国文化相近的东南亚市场,以及印度、巴西等与中国类似的金砖国家。这些国家人口众多,也处于发展中国家,拥有和中国手机用户类似的需求,有望复制其模式。

但是,手机市场与华为的电信市场、联想的PC市场完全不同,对于手机而言,国际化之路再想走 亚非拉 之路,断然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在国际化市场,小米模式的粉丝模式行不通,用户不认这个。其次,国外手机市场更以运营商通道为核心,小米的电商模式也在国外面临难题,而其在运营商渠道上明显能力不足。

第三,小米国际化之面临着专利问题。专利问题也是国产品牌在海外扩张时面临的共性问题。华为就遇到过思科、摩托罗拉等国际厂商的专利诉讼,而三星与苹果旷日持久的专利官司也是业界众所周知。

据了解,目前华为的专利数量为71903项,而小米的专利数量只有1141项,即使中兴也达到了55728项。小米在专利上的差距并不利于其走出国门。

此前谈到的联想,也通过收购摩托罗拉手机,补足了自己的专利短板。对于小米来说,除了专利问题之外,想在国外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非常之难。就以小米目前主打的印度来看,来自一线的印度市场调查显示,除了三星的品牌知名度外,印度人用得最多的是国内品牌的一款功能机。

我倒是认为,诺基亚此前以功能机主攻印度市场,这背后也是基于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国际化是一场持久战,要想取得真正成功,需要的是技术、品牌、人才、资源等的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消费者这一市场的特点。

四、一加手机的《时代周刊》玩法

我们还是来说印度市场,三星为何能在印度成为 高大上 ?因为三星在国际层面打开了知名度。

而一加手机,目前玩的就是类三星的打法。当然,所谓 类三星 不过是一种说法,本质就是,在消费者的手机市场,不同于电信市场、以及PC市场,消费者的心理认同非常重要,国际上认可才是所谓的 消费心理 。

前几天,一加手机因为竹制限量版的推出,以差异化和独特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美国《时代周刊》更是罕见地发表一加手机评测,这也是《时代周刊》首次刊登来自中国的手机评测。

这其中,第一是一加的差异化之路,能让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一定是因其独特之处引发了关注。第二,手机市场,就是一个消费者心理建设的过程,唯高大上是尊,而高大上的背后,是创新、是独特,小米手机有这个独特吗?

当业界称小米4还在模仿苹果iPhone4之时,当一加刘作虎在发布会上的 手感太TM爽了 ,被雷军换成 手感真TM好 而公开说出时,刘作虎只在微博上说了一个 靠 ,但业界都知道了这抄袭的根源。

当下,华为荣耀正在以小米为核心穷追赶猛打,要我说,余承东、刘江峰,你们错了,盯着一个小米无意义,还是要以自己的创新攻占主流,这才是根本。

当你的手机被美国主流认可之后,想下沉到印度还是难事吗?这就是三星的路子,而现在,一加手机正在走这个路子。所以,盯着小米打,华为你们不觉得太Low了吗?

五、乐视国际化:汽车行业或将带来新机遇

国际化之路有很多,总结来看,电信有电信的玩法,PC制造业有PC的做法,而手机行业则是苹果、三星玩法占主流。而最近被传要推出乐视手机的乐视,也开始国际化之咱。贾跃亭已经在美国呆了不短的时间,就算乐视在国内遇到诸多问题,贾跃亭仍不为所动。

前不久,中证网等媒体报道了一篇标题为:《北汽董事长美国密会贾跃亭 欲携乐视共谋新能源车》的新闻,稿件中透露重磅绝密消息:乐视CEO贾跃亭在美期间,除了布局海外市场,在美国创立两家子公司,推动乐视生态业务全球化全面启动外。原来,另一高度保密项目,就是乐视汽车。

截至目前,虽然乐视集团官方及高层对此事并未发表任何评论,但从上周到本周,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都提到 乐视 ,看来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贾跃亭在美国到底做什么,业界只能猜测,但我如我所言,我更关注的是发展路径。如果真如传闻所称,乐视在玩汽车,那么这一思路的确可圈可点。

对于消费者品牌而言,只是推出一款手机已经不足以引起关注,除非你有牛逼的创新,如一加手机能上美国《时代周刊》,还是源于竹制的手机外壳。如果没有这个创新,那么不妨把目前放到最前沿的科技;汽车。

乐视能与美国合作推出什么汽车,目前还不得知,但这一消息足以引起关注。

所以,看遍了科技行业的历史变迁、不同伪装的各种玩法之下,我的总结是,华为、联想基于历史原因,已经开始国际化了,经验可以总结,但也需要结合不同领域辩证思考。

但对于当下的手机、汽车等新硬件国际化之路,核心有两个:一是自己的创新(如一加的竹制外 前无古人),二是在焦点领域里的蓄势突破,如汽车行业的新焦点。

怕就怕,既是大家玩滥了的手机行业,而且又是抄袭式的所谓创新,然后高调的来个国际化之路,这种玩法,最后毁的只能是自己。

更本质来看,小米和乐视国际化方向的不同之处在于,乐视主攻欧美,小米开始向亚非拉进军。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同?或许小米曾被多方指责抄袭侵权也是小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再看乐视,虽然目前乐视似乎以汽车为国际化的突破口,但从乐视之所以能主攻欧美市场来看,坚持正版、尊重知识产权的这些特质,符合欧美普世价值。

众所周知,乐视生态的含义在于 平台+内容+终端+应用 ,在这一生态中,版权是核心,在未来的产业生态中,无论是如一加手机的硬件创新还是乐视的正版内容,行业真正认的是 创新 ,而不是抄袭和模仿。

而这,正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核心根本。尽管在不同领域,国际化路径不同,但无论是华为还是联想,其根本路数都是:自主研发、专利、创新。

华为和联想的国际化之路虽然获得成功,可模式只可参考却不能复制。行业领域、自身规模以及发展路线不同,决定了国际化的方式不同。另外,国际化是一场持久战,没有捷径可以走,专注产品、创新科技、吸引人才以及资源整合等都是新晋企业能够成功走出国门,打响企业知名度的基本保证。

本文作者:李瀛寰,专栏作家、科技行业评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