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近日撰文指出,自动驾驶技术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无人驾驶汽车普及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却是人类自己。以下为原文内容:
科技总是有着一股化“神奇”为“平常”的力量。一代人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东西对下一代人来说是稀松平常,电、太空飞行和互联网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认识也会有这样的过程。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有好几家公司宣布了它们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nuTonomy宣布其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将在新加坡上路载客。Uber和沃尔沃称将在未来几周内在美国匹兹堡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汽车厂商福特则表示,该公司将在2021年推出大众市场无人驾驶汽车。
对无人驾驶汽车支持者来说,自动驾驶时代来得越快越好。传统汽车效率低下、危险且污染严重。它们大部分时间都被闲置,堵塞道路,占用停车场。一旦上路,它们又经常相互碰撞,全球每天都有3500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0%的事故都是人类的过失造成的。汽车还消耗掉了45%的汽油产量,造成环境污染。
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最好是电动的)的广泛普及对人类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福音。它们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交通死亡事故,缓解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未来学家的设想中,小型联网共享汽车车队将成为主流,在城市中穿梭,随叫随到,为人类提供服务。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大约有15%的新出厂汽车将是无人驾驶汽车。
然而,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面临着两个障碍。第一个障碍仍然是技术上的。尽管无人驾驶汽车在近几年获得了让人惊叹的进展,但仍然难以代替有着灵敏感官的人。
有工程师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优势在于其联网功能。“人类司机犯错误,从中得到教训的只是司机一个人,”一名硅谷工程师说道。“在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犯错误之后,只要工程师修正这个错误,所有其他汽车都能从中学到东西。我们的技术超越人类的能力只是个时间问题。”
但是,一些对无人驾驶汽车持怀疑态度的人把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比作是芝诺的二分法悖论:每一次进步都会让我们更靠近目的地,但我们永远也到达不了这个目的地。
无论自动驾驶技术如何进步,解决的都是难题当中更简单的部分。更困难的挑战仍然来自于人类。即使生产商和软件工程师研发出完全可靠的自动驾驶的汽车,但若想让政府和消费者完全拥抱这种技术,仍需几年,甚至是数十年时间。
首先,人类从本能上抗拒把控制权交由机器人,特别是在他们担心遭受网络攻击的时候。其次,对于许多车主来说,汽车就是他们身份的延伸,是独立、控制和自由的象征。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种身份符号。
第三,机器人总被要求遵守着远比人类更高的安全标准,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车祸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它们会被预先设定程序,在必要时选择撞向路边行人或者选择让乘客死亡,以让伤亡最小化。这必定会在伦理道德上引发激烈的争论。上面提到的那位硅谷工程师说:“我们许多人担心,一个轻率的举动就会造成车祸,让整个行业倒退甚至停滞十年时间。”如果无人驾驶汽车每年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种情况当然是一个悲剧了。
第四,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恐怕会导致数百万人失业。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普及肯定会引发抵制。目前,美国专业卡车司机就有350万。
第五,保险行业和法律界将在某些棘手的车祸责任问题上绞尽脑汁:车主、汽车厂商或软件开发者在什么情况下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呢?
新加坡、中国和英国等国以及美国多个州的政府,正在创建宽松的监管和法律环境。例如,监管部门可以批准为无人驾驶汽车指定专门车道,制订国际通行的安全规定和标准,加速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不过,由于公众和既得利益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出感到担心并进行阻挠,当政者有可能会在压力下做出妥协。
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先驱们或将很快完善自动驾驶技术。但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成功可能取决于他们能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用斯大林的话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