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IP热后,日渐发力的VR产业也正成为越来越多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5月4日晚间,华录百纳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成立VR产业事业部,并拟授权管理层设立10亿元的VR产业专项运营资金,落实VR产业战略布局。
由此,继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近10家影视业上市公司后,华录百纳成为最新一家涉足VR产业的企业。
上述多家公司有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皆不约而同表示,公司入局VR产业,在于其未来或对整个影视行业产生颠覆性,加之其属于市场大热,提前布局也有利于不落后同行业其它公司。
行业第三方机构分析人士佘双琳则表示,行业内对VR产业的未来充满期待,但由于目前内容制作上仍处基础阶段,“实现盈利至少需要三年左右时间”。
密集布局VR产业
VR产业的大热,使得以内容生产为主的影业公司纷纷投身其中。
根据上文提及的华录百纳公告显示,本次其拟设立的VR产业事业部将通过VR虚拟内容制作环节切入市场,并打造为国内领先的工业级VR内容生产商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优质VR内容的聚合和分发平台。除此之外,其还将设立10亿元VR产业专项运营资金,用于整个产业的布局建设。
“VR产业与影视行业都属于大文化产业,公司在这一块恰好有优势,且公司也一直在做业务上的外延拓展,此时选择切入也属于公司战略的一部分。” 华录百纳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实际上,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早在2015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即表示,未来将推动公司这一业务的布局,并称已招募了VR领域的核心骨干人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华录百纳只是最新一家涉足VR产业的影视类上市公司。此前,包括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多家同行业公司已率先选择了布局。
上个月底,光线传媒即与湖北广电等签署了VR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微影视、综艺节目、游戏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而早在三年前,光线传媒就开始了布局,目前其已投资了两家VR公司与一家视频技术公司。
与光线传媒相似,华谊兄弟也投资了两家VR公司。其中,除了领投暴风科技旗下暴风魔镜的首轮融资外,其还通过子公司华谊兄弟(天津)互动娱乐收购圣威特部分股权。
已成功转型为娱乐文化公司的奥飞娱乐同样在VR领域动作频频。仅在今年2月,奥飞娱乐除了增资互动视界外,还与川大智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VR技术等应用产品,且几乎同步宣布以增资扩股方式,领投VR游戏开发商时光机虚拟现实公司。
奥飞娱乐首席战略官李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布局VR,认为其重新定义了泛娱乐,且认为影视方面需要科技的支持,这将给行业带来影响与改变。
“公司2015年就开始布局VR产业,至今也投资了国内外多家相关公司,未来我们将用‘IP+科技’的方式来继续建设VR生态系统,将VR工业与泛娱乐产业进行多场景融合。”李斌说。
短期实现盈利难
尽管VR产业在2016年各个行业中“独领风骚”,并吸引众多影视公司纷纷涉足,但与影视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制作仍属起步阶段,短期实现盈利的可能性不高。
佘双琳对此表示,目前整个VR产业的内容制作无论从拍摄、剧本制作还是最大的盈利问题上,均处于基础层面。
她解释,由于拍摄VR内容的设备较贵,由此带来高额成本,且拍摄设备尚未达到影视级别。
“其次是剧本制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发行过程所需要的带宽要求高也是个问题。”佘双琳说,“不过相比这些问题,最关键的还是内容盈利问题。现在整个产业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消费者的付费意愿低,使得成本回收较难。如果这些问题都将解决好了,大概需要三年时间。”
东方证券分析师张良卫则将VR产业与影视行业结合后的未来形容为“箭在弦上,瓶颈犹存”。他同样表示,VR影视内容的制作,面临硬件输出与拍摄制作两大技术瓶颈。
“前者在于长时间佩戴带来的眩晕感以及难以完美逼真地模拟现实场景,后者则是VR影视仍处早期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拍摄技术及设备,由此导致影响影视时长,并带来高额制作成本。一般来说,一部专业VR影片的制作成本普遍在每分钟5万-10万元左右,即使稍微简单的也要几千甚至几万元。”张良卫表示。
尽管如此,影视类上市公司仍希望早日布局VR产业。
一家该行业上市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VR对影视行业具有颠覆性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又是各路资本追逐的热门,使得行业里的各家公司都比较紧张。
“大家都怕掉队吧,虽然对未来可能大家都没底,也不清楚它(指VR产业)未来怎么样。我们公司也在考虑进军VR产业,目前已经在谈了。”上述高管说。
佘双琳亦表示,VR产业对影视行业的颠覆性主要表现在内容与发行两块。其中,内容上又分为拍摄手法、剧情设定及演员的选择各个方面;发行则与现有的影院发行制度不同。
“VR影视是360度交互体验的,它更在乎让观众实现个性体验,与传统拍摄手法相比完全不同。另外,现在影片主要依靠影院发行的,未来产业成熟后,仅依靠一台VR设备就能实现现在发行的所有工作。”佘双琳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