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个关于腾讯的提问,“用户怎么看待腾讯发布VR?”提问者很直接,网友回答也很干脆,看好者认为“是看准了时机重砸一锤!”鄙视者表示,“有市场腾讯都会插一脚。”
还有一位回答者来自腾讯前员工、现今VR创业公司——焰火工坊的CEO娄池,他并不看好腾讯有能力同时把游戏机和VR都做好,他认为是一种占位策略,“很多人喜欢替Pony意淫下一盘大棋,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上半年VR就是TOS海报的一部分,下半年VR也只是ministation的一个概念。”
腾讯能否做好VR,需要时间去验证。但从昨天公布的消息来看,至少,腾讯这次是玩真的了。
腾讯的VR计划究竟是什么?
发布会上,腾讯首次系统的阐述了腾讯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具体规划:
头显系列:2016年一季度,推出集成了传感器和专用屏幕的头戴显示设备(HMD),下半年推出面向普通用户的消费者版本产品,2017年发展手机VR和一体机。
SDK:以Unity、Unreal游戏引擎为基础,Tencent VR SDK组件涵盖了渲染、音视频、输入(线控、游戏手柄和3D体感手柄)、账号、支付等多个方面。
开发者计划:包含平台/内容生态共享促进策略、涵盖广告、版权、下载等渠道商业分成模式,同时将导入腾讯社交体系、广告体系、销售体系等资源。
大佬入场,VR行业升温
自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以来(作为VR商业史上最大一次并购,个人认为VR业断代史应该自此划分,此前更多停留在技术研究层面,偶有用于专业培训),我们能看到科技界那些熠熠生辉的寡头们如微软、谷歌、索尼、三星相继高调进入,由此迅速推动全球的VR热潮。
在中国,由于BAT的缺席,大多是一些二三线硬件研发团队和游戏公司在积极推高行业热度,前者有技术能力,想的是市场火了好卖产品;后者有内容储备,看中的是规模用户起来后的消费。
当然,还有一些既无技术、也无内容生产能力的生态公司开始布局占位。什么叫生态公司?“补贴+用户规模+造概念。”
目前国内VR市场刚刚开始,竞争格局还未形成。除台湾手机生产商HTC近日在北京宣布力推VR发展外,国外巨头尚无明确入华计划,而HTC也明确表态自己更看重的是B2B2C市场。显然,HTC知道自己在那些携用户已令诸侯的大佬们面前,想介入C端市场并无优势。
大佬相继进入,对推动行业繁荣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块,一是百度、腾讯、阿里这些有巨大流量的公司,在吸引用户关注、引导消费尝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从而很好刺激内容生产。
另外一方面,大公司的进入有利于行业加速整合、建立规范发展秩序,目前国内VR尚属于草莽时代,各链条弊端丛生,亟需整合。
而作为BAT的代表,腾讯选择此时率先发布VR战略,是个不错的时机。万一明年行业真爆发了呢?
后大佬时代,小玩家怎么玩?
大佬入场,对行业繁荣会启推动作用,可对一些模式不清晰、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创业团队来讲同样也是巨大挑战,如果没有把握好,将面临扫地出场的窘境,留给创业者机会并不多。未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竞争局面:
专注细分领域,建立壁垒。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大佬们更多的是思考与现有平台融合,并无心硬件生产,短期内也很难有技术实力去布局,更多是集成合作。所以在硬件生产、输入设备领域专注技术壁垒建立,机会很大。
面向低端用户,模式下沉。从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硬件的推广都是从高端用户往低端用户迁移,作为全新的技术,VR在国内消费市场普及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覆盖,仍需要数年,早期瞄准低端用户市场,沉淀模式,无疑有先发优势。
全产业链都在等待的杀手级应用。这并不是玩笑,伴随消费级硬件的慢慢成熟,全行业都需要数量足够多的内容去支撑,尤其是杀手级应用的出现,能够直接带动全行业发展。未来在VR市场出现一款像微信一样的杀手级应用,不是没有可能。
做好,然后卖掉套现。显然,这是目前看来最好的一种商业模式,在与身边VR圈的朋友交流时发现,抱有这种想法的创业者并不在少数,做到足够好,然后卖给大平台,成为其体系的一环,既过了一把VR创业瘾,又降低创业风险。而对于大平台而言,通过资本力量,整合产业资源也是最轻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