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现金贷改头换面 “手机贷款”暗藏风险
10-23
376

因很多平台主要以iPhone作为放款依据,也叫做“苹果贷”或“iPhone贷”。

现金贷改头换面 “手机贷款”暗藏风险_金融_电商之家

2017年,现金贷燃起了轰轰烈烈的一场大火,又在一夜之间被监管的冰水浇灭。 

在去年底转型、降息的呼声中,大部分现金贷平台都选择跟随大部队的合规潮流进行了改革。但最近清流Club发现,最近市面上开始流行一种更新鲜的玩法。 

这是一种本质上以手机作为放款依据,以售后回租或抵押形式,为用户提供周转资金的金融产品。一般有两类名称,一类叫做手机回收;另一类则直接叫做 手机贷款 ,又因很多平台主要以iPhone作为放款依据,也叫做 苹果贷 或 iPhone贷 。 

手机融资租赁还是现金贷? 

不同于此前某些现金贷平台为突破息费限定设计的诸如VIP会员卡、充电宝一类的附加产品,这种新鲜的 手机贷款 业务则更为 巧妙 。 

以一个名为 x回收 的平台为例。用户想要获得资金,首先需要在x回收申请对自己的手机进行估价,然后申请出售。用户必须在申请出售的页面勾选 租手机 和 回购手机 两项, 

这也就是说,在用户发出出售手机请求同时,跟平台达成了售后立即租用这部手机、并在28天以后按平台规定的价格对其回购的约定。 

x回收的客服介绍称,x回收实际并不回收手机,用户必须选择 租手机 和 回购手机 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 

那么,平台按手机估价向用户放款,就既能保证用户获得资金,又能使用户回租后继续使用手机,再通过支付租金、回购,也就完成了整个还款的过程。对平台而言,也将贷款息费换成了 租金 的概念,不直接受到36%的标准限定。 

有趣的是,清流Club使用一台128G的华为Mate10新机进行测算,估价结果仅为1000元。租赁周期为28天,分4期,前三期每期支付租金210元,最后一期支付210元的租金和600元的回购费用。 

在x回收向用户支付 购买 手机的费用时,因后期用户租机需要扣除200元押金,x回收首次仅支付800元,直到用户按时结清所有租金和回购费用,押金才会退还。 

这与汽车售后回租的融资租赁模式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这种手机回租的模式中,金额非常小,而手机的所有权也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变更。 

这个过程中,用户得到800元的现金,在不违约的情况下使用28天以后,需要还给平台的是:210*4+600-200=1240元。 

中间总共产生440元的费用,在机蜜、乐租、趣先享等真正的手机租赁平台上,超过了两台iPhoneX新机的月租金。 

其实这并非个例,与X回收类似的一系列 手机回租 或 手机贷款 平台,所收取的费用都非常高。 

清流Club调查发现,这些平台的业务模式与x回收大体类似,一般租赁期都在7-30天,手机估值金额为1000-3000元,在支付时都会直接扣除20%左右作为押金或者违约金。 

有的手机回租平台的手机估值金额就是预设的固定值。 一位出售手机回租系统的人士告诉清流Club,手机估值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产品小额、短期、高息费的特点能保证平台盈利。同时,因为名义上增加了手机出售和租赁环节,这些平台仅需融资租赁牌照即可开展业务, 毕竟这也可以说不算贷款,是融资租赁。  

利用Apple ID开展强势催收 

在细微之处,上述多个平台除了有 手机贷款 或 手机回收 等业务定义的区别,在业务流程上也略有不同。 

例如有的平台确实在放贷的同时经营二手机回收业务。比如,用户在一些平台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手机回租也可以选择直接出售;部分平台则在手机租赁期结束后,向用户提供支付回购金额或把手机寄给平台两种方式进行结算;有的平台则完全是形式上的假回收,用户向平台出售、租赁自己的手机后必须支付回购费用,平台实际并不接受用户单独售卖或租赁手机。 

另外,一部分只接受iPhone作为放款依据的平台,别出心裁地将Apple ID作为一种风控手段,因此很多网友也将 苹果贷 称之为 ID贷 。 

在贷款流程方面,ID贷跟其他手机回租平台一样,只是在平台放款之前,需要让借款人在iPhone上绑定指定的Apple ID账号,平台确认可以锁定手机位置后更改Apple ID的密码,再进行放款。 

用户在没有Apple ID密码的情况下,无法注销账号,无法关闭 查找iPhone 功能,还款期间如果借款人出现逾期,平台则会对借款人的手机进行锁定,要求还款,或要求借款人邮寄手机给平台。 

由于这类平台对手机的估价通常都在千元左右,远低于一般手机的真实价值, ID贷 的催收手段则比其他 手机回租 平台的电催显得更为强势有效。 

换汤不换药。 在某互金平台CEO看来,这种利用手机融资租赁 套壳 的现金贷,并不能长期发展。 

让更多从业者担心的是,这类产品的目标受众与原来的Payday Loan的用户接近,资产质量恐怕堪忧,在消金行业共债问题已经不容乐观的当下,披上 新衣 的现金贷,风险性丝毫不减。 

而皇帝的新衣,在现实社会如炬的目光下,必然无所遁形。 

事实上,随着监管层对消金行业的肃清力度还在不断加大,不能从本质上彻底向合规转型的现金贷业务,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都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