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移动支付已过于强大:“无现金社会”伤害了谁?
10-23
779

2017年的中国,如果一个人仍然没有支付宝帐号,那继续打折可能也不会让他成为“新用户”了。

2017年的中国,如果一个人仍然没有支付宝帐号,那继续打折可能也不会让他成为“新用户”了。

支付宝在8月1日至8月8日举办“无现金城市周”,“扫码立减最高4888元”,“支付宝扫码坐公交3天免费”……在过去两年的中国互联网大并购时代之后,这样撸羊毛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

其实,早在今年2月支付宝就号称:要用5年时间把全中国推进到无现金社会。它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隔三差五就会给你推送一条极具紧迫感的信息“距离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还有16XX天”,就像当年天安门前树立的奥运会倒计时钟一样。

支付宝想要占领人心,以在未来的“无现金社会”真正地掌握市场。

人们在线下更多地选择使用支付宝支付,并不是都是冲着那几毛钱的优惠。有的人是图方便不用带钱包,也有些人是冲着“蚂蚁森林”产生的能量。拜托,都2017年了,年轻人谁还不会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

面对支付宝的“无现金城市周”,另一家移动支付巨头微信支付也立刻跟进,推出直接对标的“鼓励金”活动。

支付宝和微信的补贴大战,其实只是在存量市场里把用户搬过来搬过去而已。一个典型的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肯定既有支付宝,又开通了微信支付,每次去便利店结账之前,先看看哪家物料宣传的优惠幅度更大,就选哪家支付。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将在8月第一周大力推广“无现金”。

这是又一次互联网巨头的烧钱大战?

其实,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到现在都还没体验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方便快捷——对这部分人来说,即使你天天做五折优惠的活动,也未必就能转换多少有效活跃用户。

他们是老年,是信息闭塞的人,其它各种原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的人。

“不方便”的方便支付

移动支付发展到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从城市蔓延到乡村,从东部沿海扩散到中西部,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种出门只需带智能手机的生活方式又安全又方便。

要注意了,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无比接近于一人一台,但这个“绝大多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劳动人口。在劳动人口之外,还有接近五个亿的老人和小孩,占到总人口的35%。(2016年末国家统计局数据)

这些非劳动人口,尤其是占总人口比例16.7%的老年人,他们的社会生存技能和知识学习更新频率都已经非常低,对于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网约车、O2O餐饮、共享单车以及移动支付,他们几乎是手足无措的,他们只能困惑地应对这一切变化。

2014年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正酣,马云说因为的士司机享有打车软件们的补贴优惠,像他母亲这样的老年人利益受到了很大伤害,连基本的打车服务都享受不到了。

而随着这几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要用技术重构线下零售形态,重构超市,于是办起了盒马鲜生会员店。

盒马鲜生好极了,我的几个同事体验之后就都离不开了。

但在几个月前,上海等地陆续有因被拒收现金而屡屡碰壁的老人消费者投诉盒马鲜生。很多老人别说使用盒马鲜生的App了,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

有的老人带着子女同行,有的则只好付现金给其他顾客,再由其他顾客帮助用盒马鲜生App结账付款。在年轻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几个操作步骤,对老人来说简直是重新学一门生活技能。移动支付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知识体系范畴。

尽管学习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对老人们来说很难,但仍然有一些人在试图努力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只是这并不容易。

一位同事的母亲用支付宝的时候,指纹支付帮助她免去记密码的负担,但新的烦恼又产生了:由于支付宝这样的App更新迭代太快(一些移动互联网从业者还对此非常自豪),每更新一个大版本,她就要重新学习重新适应。

账单和余额换了入口需要重新找,很多老人就连版本更新后的开屏介绍广告都不知道怎么跳过。

这让我想起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刚发行的时候,一些小摊小贩因为获取信息滞后,新闻渠道有限,完全不知道新发行了橄榄绿色的一元纸币。有那么短暂的一段时间,你用新的一元纸币是买不到菜的(同时旧版一元纸币仍在流通),摊贩们会认为你不是傻子就是骗子,拿玩具钞或者冥币去骗他们,甚至都不会用逼真一点的假币。

纸币也需要更新换代,但这个更新频率一般是以几十年为间隔的,学习成本没那么高。但十天半个月就更新的App就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不方便”之外,移动支付常年的补贴也让不方便使用移动支付的人在“经济上”不平等。以电影票为例,线上购票渠道的价格受补贴影响一直大幅度低于线下售票渠道。

甚至有线下售票渠道直言:“赚的就是这些人不能在线上买票的钱。”

“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在年轻人看来无限美好的移动支付,在老年人和一些不方便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们的眼里,是一道道的门槛、歧视和障碍。

老人可以不去盒马鲜生买东西,但移动支付的目标不只是新潮的商场和便利店。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包括公交、地铁、社保、银行都会成为“无现金”的目标。

现金可能注定要消失,但也许有更好的方式

支付宝和微信提倡“无现金”的概念隐含着排斥现金的意味,最早这么提是不希望外界将它们看作是银行和信用卡组织的竞争对手。而将“现金”视为对手,既符合各国政府和央行的监管诉求,又不会触及台面上的利益相关者。

只是他们之前没想到,“现金”的支持者不仅有需要匿名交易不被追踪的毒贩、贪官和非法商人,还有那些生存空间和话语权都越来越有限的老年人。与“无现金”相比起来,前几年提倡“移动支付”就显得更为宽容和多元化。

喊出“无现金”的口号其实是市场行为。全球著名的信用卡机构 Visa 和 MasterCard 很多年前喊过“消灭现金”,马云2015年也呼吁支付宝“消灭现金”,那时的移动支付与信用卡组织存在一个共性,即它们在现金交易面前都仍然是弱小的挑战者,所以他们能这么说,也敢这么说。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曾经是横空出世的技术创新者。挑战僵化而强大的银行系统,建立完善的新型信用制度,都被很多人视为移动支付公司的使命,它们自己很可能也以此为己任。那时,它们小众,高端,令人耳目一新,感觉这就是未来国家的希望,肩负着在支付和交易领域“弯道超车”发达国家的重担。

但到了2017年的现在,由于移动支付发展太快,在社会总支付交易笔数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移动支付已经显得过于强大,甚至在挤压老人群体的支付生存空间。

作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领先者的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率先发出公开信呼吁:“无论是使用现金,还是银行卡或电子钱包的消费者,都应被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我们提倡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平等机会,也包括了每个人在支付选择上的平等。”这已与两年前马云对现金的态度有所不同。

现在,支付宝认为“无现金”不是要“消灭现金”。

许多互联网公司都曾出过“教长辈如何使用手机”的教程,其中不乏一些教如何进行手机支付的内容。

我的同事幻想了一种这样的产品:它像一张信用卡一样薄,但其实是一个电子设备。卡上有一个E-Ink显示屏,只能用来显示交易金额和二维码。设备只有指纹支付这一个功能,超长待机,界面和交互永远不更新。

由子女给绑定老人的微信/支付宝帐号,老人出门只要按一下指纹然后展示给店员即可完成交易。

这样的设备也许是“过渡产品”、“存量市场产品”、“也不会因此赚什么大钱”,但却能实实在在的“抢占”老年人的市场——让一个一辈子都在用现金的老人突然迈进“无现金社会”不至于充满恐惧。

“无现金社会”的初衷和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更高效,更体面。为了给步履日渐蹒跚的祖辈和父辈们一个体面,这显然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