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当天,有超2亿人次以多种形式参与 绿色双11 ,包括绿色消费、绿色物流等环保行动。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中午,已经有2000多万人次加入 绿色合伙人 倡议,如果他们每人回收
11月11日当天,有超2亿人次以多种形式参与 绿色双11 ,包括绿色消费、绿色物流等环保行动。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中午,已经有2000多万人次加入 绿色合伙人 倡议,如果他们每人回收利用一个快递纸箱,就可以累计减少84万吨碳排放。
此外,2019天猫双11期间,菜鸟电子面单将帮助全行业减少50多亿张纸,智能装箱算法可以平均减少15%的包材使用,快递公司每天投入超过800万个环保集包袋,2万辆新能源物流车也上路开跑。
同时,全国4万个菜鸟驿站和3.5万个快递网点分类回收利用快递包装,实现 环保小循环 。纸箱回收在今年双11获得清华大学等2000多个大学校园积极响应,在天津师范大学,菜鸟驿站一天就回收超过6000个快递纸箱。
《电商之家》获悉,在10月21日举办的2019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启动发布会上,天猫总裁、淘宝总裁蒋凡表示:11月20日,菜鸟将联合快递公司共同发起 全国纸箱回收日 ,全国4万个菜鸟驿站、3.5万个快递网点将全面加入 回箱计划 ,对快递包装进行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蒋凡同时表示,把11月20日设为 全国纸箱回收日 ,号召全社会一起回收纸箱、包装物,加入绿色收货行动。
不仅仅是菜鸟,事实上,今年以来,各大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发力绿色物流,开辟了快递物流领域继时效性、服务质量之后又一新战场。之前,快递物流企业普遍追求时效性,并以此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而随着绿色物流理念的兴起,快递物流活动的环保程度将成为又一重要标准。
除菜鸟外,苏宁物流、圆通、韵达、百世等主流快递物流企业相继推出绿色物流方案,一时间,各大企业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绿色物流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
双11期间,苏宁物流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武汉、成都、深圳、杭州、郑州、重庆等11城继续新增20万只共享快递盒,主要应用于3C类商品的包装,从仓储包装到上门配送,由快递员带回,或者用户自行投递到附近的苏宁小店回收站。
据悉,共享快递盒在过去一年,投放使用累计超过1亿次,节约的胶带可绕地球3.74圈。同时,苏宁物流生鲜循环箱已在45个城市实现常态化运用,每天节省的泡沫箱超过5万个。
针对今年双11,在包装绿色减量化方面,圆通总部根据业务量数据,提前储备可循环中转袋到全网,预计双十一期间每天使用将达210万。而韵达在双11期间使用了大量可降解的胶袋,实现包装袋的循环使用。百世则通过在全网推广环保PE袋、循环集包袋等新材料的研发运用等措施,节省资源,促进快递绿色环保。
此外,各快递公司通过加大电子面单的全网推广、绿色回收箱的试点使用等方式,有效践行行业向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发展。截至目前,圆通全网的电子面单使用率超99%,各省公司还将陆续增加绿色回收箱的数量和覆盖范围。继百世快递一联电子面单于6月全面上线后,今年也将是百世全面应用快递一联单的首个双11。
2019年以来,全行业积极推进绿色物流。国家邮政局组织申通等6家品牌企业开展可循环中转袋(箱)全面替代一次性塑料编织袋试点。此外,顺丰推广应用紧固包装,累计节省用纸约115吨,节省编织袋材料80吨,减少气泡膜使用量约500吨;京东3层纸箱使用比例超过95%,缓冲包装的厚度降低25%-35%;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
然而,绿色快递包装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有不容忽视的阻力,快递包装的减量化、循环化、替代化的推广初期成本很高。除去前期科技研发投入,包装循环箱、生物降解快递袋等绿色快递包装产品的使用成本也高于传统材料。
据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介绍,目前可降解材料成本较高。除可循环包装箱外,其他可降解快递耗材,如生物基胶带、可降解塑料袋等成本约为不可降解材料的3倍以上,如果全部更换为可降解材料,将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电商之家》了解到,京东仅生鲜品类使用可降解包装袋后,每年就额外增加两千多万元成本。顺丰在绿色快递 丰 BOX 项目的预算投入2018年为0.55亿元,2019年将为1.5亿元,2020年将为3.5亿元。在快递绿色包装方面进行持续大规模的投入,中小快递企业或将难以承受。
快递物流行业爆发式增长使得大量的快递包裹废弃物充斥在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绿色化已经关乎到快递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谁不将环保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终将被淘汰出局。从长远来看,绿色轻量化包装更有利于节省资源及成本,使得企业更具竞争力,但短期内的较大投入是无法避免的。
绿色物流既是先进理念,同时也是实力的较量。苏宁物流背后有苏宁集团雄厚的资金支持,而 通达系 背后则是阿里巴巴集团源源不断的输血,在绿色物流的投入方面,他们可以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
目前,在邮政监管部门和快递物流企业的联合推动下,绿色物流发展形势喜人,但环保警报并未解除,仍需快递物流行业各方参与者持续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