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物流行业的新物种,仓储机器人绝对是近年来的新宠,这一点从资本对其偏爱就可以佐证。据不完全统计,近4个月资本投资了20家科技物流平台,其中仓储机器人服务商占到15家,占比高
作为物流行业的新物种,仓储机器人绝对是近年来的新宠,这一点从资本对其偏爱就可以佐证。据不完全统计,近4个月资本投资了20家科技物流平台,其中仓储机器人服务商占到15家,占比高达75%,融资总额近20亿元,这也是2017年全年融资额的两倍。
这在处于资本冷静期的现如今是难得一见的好风景。哪些企业更受资本青睐?哪些企业势头正劲?
千亿规模的诱惑,电商物流对仓储无人化志在必得
当大数据、程控化、无人化、物联网、柔性自动化成为引领行业的关键词时,电商物流因其平台属性,以及需求多样性下的适配效率不断攀升,成为在智慧物流的实践和应用中脚步最快的,其仓储、运输、配送都开始进入无人化时代。
目前市场上包括Geek+、快仓、海康机器人等服务对象均还是以电商为主,包括京东物流、菜鸟、苏宁物流等,而这些电商物流巨头的仓储无人化自主研发技术也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① 菜鸟。为了打造无人仓,菜鸟自研了一套柔性自动化技术,在今年1月22日推出南京全国首个机器人分拨中心,在百台机器人把控下,可实现大件包裹在整个分拨中心内全程可控、智能识别以及快速分拨。据悉,该机器人分拨系统可处理超过九成商超类包裹,比传统人力分拨效率提升1.6倍。
另据公开资料,菜鸟还发布了包括未来园区、物流天眼系统等,并和快递企业联手打造了超级机器人分拨中心等。
② 京东物流。京东物流除了在2018年首次公开无人仓的建设标准,其不同层级的无人仓数量达到50个,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广州等多地。而以X事业部为核心研发的分拣AGV、叉车、货架穿梭车达到近10种,其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已是传统人工5-6倍。
③ 苏宁物流。2018年,苏宁物流在上海、济南已经投入使用机器人仓库,通过机器人和人 搭档 ,实现 货到人 拣选。据悉,苏宁物流这款黄色AGV机器人对整件商品拣选效率超过10倍人工,单件商品平均拣货时间为10秒。
据市场研究公司Tractica预测,到2021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出货量将从2016年的4万台激增至62万台,而该行业的市场收入也将从2016年的19亿美元增长至224亿美元。在如此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下,不仅仅是Geek+等物流机器人服务商,菜鸟、京东等也正在加速占据赛道,从而加剧市场竞争难度。
所以,无论出于对自身业务的提升和围合,还是无人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乃至机器学习技术在更上游的零售、城市服务上的应用,对于拥有最优势应用场景的电商物流企业们来说,未来对物流机器人上的投入和把控只会更重。
新入局者不断,暗潮汹涌下洗牌还是 跟风 ?
除了上游客商的竞争,仓储机器人服务商的市场格局在资本的搅动下正暗潮涌动。
而技术含量越高的行业,越容易形成垄断,仓储机器人行业同样如此。
1、三大梯队
① Geek+、快仓、海康占据绝对优势。该行业梯队特征一直非常明显:以Geek+(极智嘉)、快仓、海康机器人为主的第一梯队,以及以艾瑞思机器人、马路创新、牧星智能为主的第二梯队,还有由新入局的创业企业或者传统AGV公司组成的第三梯队等。而这其中,据公开资料估算,Geek+、快仓、海康三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达到80-90%。
而包括Geek+,艾瑞思机器人、马路创新、牧星智能等都在过去12个月内拿到了融资,虽然快仓机器人的最后一轮融资是2017年的3月,但因其背后的投资者是菜鸟网络,在其提供的平台资本空间之下,快仓得以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产品研发上,其早前曾投资了视觉应用方面的企业远形时空科技。
但从最近4个月资本带动下的走势来看,包括畅行智能、炬星科技都是天使轮的融资者,而A轮及A轮以前的融资企业有11家,占到了73.3%,新入局者势头同样凶猛。从背后的资本来看,以国内知名的投资机构为主,其中顺丰科技投资的凯乐士为c轮,这与企业资本更多青睐成熟企业有关。
再回到竞争者上,从领头的Geek+和快仓来看,两者产品模式其实区别不大。如果说把亚马逊7.75亿收购的Kiva作为一个标杆的话,国内仓储机器人的崛起似乎也可以此为起点。毕竟快仓创始人杨威和Geek+郑勇也都曾公开表示过,创业之初受到Kiva启发,为此,才有了如今仓储自动化领域的清北之争,因为双方创始人分别毕业于清华和北大。
② 差异不大的发展模式。同样,我们看到如今Geek+与快仓的机器人与Kiva一样都采用二维码的导航模式,其外形和运作原理有相似之处;两者的核心产品均是拣选、分拣、搬运;同时,Geek+和快仓都把自己定位为仓储物流解决方案提供者,而非单纯的机器人生产商。
当然,快仓的技术优势在底层算法和运动控制上,Geek+机器人则在转向的运动衔接上更有优势。与此同时,Geek+系统解决方案开始更多侧重供应链服务等。
2、后来者的发展逻辑
新上位者出现不同的声音,如爱啃萝卜的机器人核心优势是既没有采用二维码导航,也不是磁导航,而是依靠系统感知环境,自主导航的无轨自主移动机器人,摆脱了固定移动轨道对机器人的束缚。相比类Kiva模式对传统仓库的较高的改造要求,这种模式显然会更接地气。但其产品的稳定性和大规模工程化进度仍在摸索中。
无论是新入局者还是已经稳居头部的企业,仓储机器人目前最核心的价值还是替代人工做搬运,而目前市场上最多的也是机器人拣选系统。纵观这些新入局者们,在产品和技术的迭代上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惊喜。
新零售重塑供应链网络,整体解决方案成企业竞争点
① 新零售带来新要求。仓储服务最终的导向核心还是对消费需求的快速反馈,当然仓储机器人更多出于对成本和效率的考虑。但不能逃避的是在新消费体系下,尤其是在电商转型新零售的跃迁之中,带来仓储机器人服务商面临的升级挑战 转型为智能仓储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因为从整个供应链来看,新零售带来的多层级配送网络体系要求对仓库的定义正在重新梳理。
也就是说,除了运用机器人、机械手对仓库内货物进行分拣、搬运外,搭建一套物品流转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服务内容,包括仓库订货、货物入库、货物管理、货物出库等。
最简单的,在大数据整理中,发现某个产品热卖,系统会自动进行动态的优化和布局让其离打包、复核、出库等区域更近,从而提高整个仓库的出货效率。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实践。
② 服务客户本身的复杂性正在加剧。多平台、全渠道正成为零售商发展趋势,这也意味着机器人们既面临门店订单,又有电商订单。针对不同的作业需求,除了配备大量不同型号的拣选机器人,不少企业也开始推出组合货架以便于灵活调整存放不同规格商品,任意切换不同时段机器人操作功能,柔性增减、移动机器人,应对不同业务不同需求。
不过相比只能部分切入的大电商,小电商平台由于资金有限,更关注流程整合和效率,对于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更旺盛。
而除了机器人和系统以外,于这个门槛极高,没钱就活不下去的行业来说,头部企业目前占据了市场较大份额,在这样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的细分领域,非死即伤。如果新晋玩家缺乏在短时间突破市场的能力,再崛起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