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京东的无人分拣中心在昆山正式亮相,刘强东离“8万员工梦”又近了一步。
昨天,京东的无人分拣中心在昆山正式亮相,刘强东离“8万员工梦”又近了一步。8万这个数字源于刘强东在联想第三届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的一次演讲——“未来12年,我相信京东会有至少十几倍的增长,但我们有个小目标,十几倍的销售增长以后,京东所有的员工加起来可能比今天还要少,我的目标是到8万人。”
规模要扩大,营收要增加,可是员工人数要……减少?是的,仔细想一想京东近几年的布局与战略发展方向,你就会知道,刘强东并没有在“忽悠”你。
2014年8月,成立子集团京东智能;
2014年10月,京东首个“亚洲一号”现代物流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2016年5月,成立X事业部,主攻智慧物流;
2016年11月,成立Y事业部,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零售革新;
2017年6月,京东智慧物流全国运营调度中心在宿迁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这是目前全球首个已建成的无人机运营调度中心;
2017年7月,京东在江苏宿迁召开发布会,宣布京东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2017年8月1日,京东物流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正式亮相,这是目前全球首个正式落成并运营成功的全程无人分拣中心。这也标志着京东物流配送中的分拣环节进入了全场无人化、智能化阶段。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无人”等词汇频频出现在京东的布局中,“智能”成为新宠,机器代替了部分人工,难怪刘强东敢豪气地把未来员工数量定为8万人。
翻山越岭的“无人机”
很多人说,京东对“无人机”的热爱让人摸不到头脑。早在2015年年底,京东就开始了无人机的研发。2017年2月21日,京东宣布将与陕西省政府开展智慧物流体系、无人机物流体系等方面的战略合作。5月22日,京东举行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京东云运营中心落户西安航天基地的签约仪式。今年618,京东在宿迁建成无人机全国运营调度中心,并在西安、宿迁实现了无人机常态化配送运营。
其实,京东大力研发和投资无人机项目,或许是要完善其“定时达”的末端个性化配送服务。无人机要解决的,是从配送站到偏远山区的运输问题,通过感知技术与视觉导航,实现自主规划航线、多机协同以及分布式交通的功能。刘强东此前曾表示,无人机送货相比汽车等“交通工具+人员”的配送,物流费用将下降至少70%。
能“省钱”的项目自然会大力推进,在京东X事业部成立仅仅1个月后,即2016年618前夕,京东在中国宿迁进行了首次无人机配送试运营。10分钟的时间,京东当地的推广员就在5公里外的旱闸村居委会接收到包裹,无人机送货第一单完成。
会爬坡的“无人车”
再来看看京东的无人配送车,今年6月18日,京东无人车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首单配送任务。无人车从人民大学的京东出发,将货物送到几百米外的教学楼,并通过京东APP、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户货物送达的信息。用户输入提货码,打开货仓,即可取走自己的包裹。
在配送过程中,无人车顶的激光感应系统会自动检测前方行人车辆,靠近三米左右会自动停车。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障,可攀登25度的上坡。车身有五个格子,可放置5件快递,每日配送10-20单。据京东工作人员称,大型无人车运力更强,目前已有两辆投入使用,根据校内配送需要会进一步增加。
自动分拣的“无人仓”
最后,说一下京东的无人仓。刘强东在联想科技大会上表示,京东在北京已经开始建立无人仓库,明年双十一之前,京东将建成第一个项目,仓库内没有员工,均由机器人进行操作。
其实在今年618期间,京东的武汉亚洲一号仓储物流中心就已经开始启用“无人仓”了,仓内主要有穿梭车、拣选机器人以及立体货架。这些立体货架高达9米、共15层,穿梭车可以自由地在其中穿梭,准确地停在自己的目标周转箱前,将周转箱搬起,并送到货架尽头的暂存区,货架外侧的提升机能够及时把暂存区的周转箱带到下方的输送线上,最后送到拣选机器人面前,整个过程不超过60秒。
据了解,京东目前已经在批量化制造物流机器人,并且生产完成后,就会投入到实际仓储场景内使用,借实际环境增强智能物流机器人的深度学习能力。据称,京东无人仓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5倍以上,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相当于传统仓库作业效率的5-6倍。
总的来说,无人机、无人车、和无人仓的大规模研发和使用,其实就是京东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到科技型企业的转变,正如刘强东所说——
“基于传统的技术和方法,运营的成本和效率几乎都达到了极致,或者说,已经遇到了天花板。所以我们提出,未来的发展,要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对零售行业做一次再造。其实并不是京东跟风,而是在我们用传统的技术把成本和效率控制到极致的情况下,如果还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和突破,我们唯有用技术来投资。”
其实,如果员工人数真的减少了,某种程度上可以表明,京东的智慧物流体系真的成功了,当然,前提是京东没有因为经营不善而无奈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