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缘起于去年12月,当时,自媒体的走红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在选题会上报了“自媒体”的选题。恰巧当时钛媒体要举办自己的一周年庆典,邀请了不少自媒体人参加,为了寻找采访资源,也为了给这稿子找找感觉,我决定跑去凑个热闹。
一切缘起于去年12月,当时,自媒体的走红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在选题会上报了“自媒体”的选题。恰巧当时钛媒体要举办自己的一周年庆典,邀请了不少自媒体人参加,为了寻找...
今天,是我加入今日头条满一周的日子。正如我从没有想过会成为一名财经媒体的记者一样,我也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转行来做公关,但是事实无常嘛。
一切缘起于去年12月,当时,自媒体的走红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在选题会上报了 自媒体 的选题。恰巧当时钛媒体要举办自己的一周年庆典,邀请了不少自媒体人参加,为了寻找采访资源,也为了给这稿子找找感觉,我决定跑去凑个热闹。
那天的演讲嘉宾里并没有什么大咖,演讲内容大多也索然无味,不过还是有一个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就是张一鸣。
老实讲,一鸣那天的演讲也并不出彩,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尽管如此,他对今日头条模式的介绍还是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在现场无意中得知头条正准备推出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于是顺理成章约了个采访,也就有了与一鸣的初次交流。好玩的是,自媒体的稿子经过反复修改几次后都没能通过湘明那道关,我也失去了做它的兴趣,于是索性放弃,但随着对头条了解的深入,我发现这家快速成长中的公司十分值得关注,于是就写了一篇《今日头条:野蛮人与新物种》的稿子,特别要感谢当时这篇稿子的编辑王伟同学帮我改了这样一个相当带感的标题。
万万没想到,这篇稿子写完半年之后,《商业价值》和钛媒体完成了合并,而我则投奔了今日头条。
打心眼里感谢钛媒体给了我结识新东家的机会,真的。
作为一个从12岁起就立志做记者的人,放弃记者这份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看到搜狐新闻客户端负责人岳建雄的离职声明,说自己是在青海湖边上做出这个决定的,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差点笑喷出来了,因为我是在去青海湖的车上下定转行决心的,真的,也就比岳总早了一两周。青海湖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老板们一定不要让员工随便去啊。另外,谢谢安踏的小伙伴给了我一个思考职业方向的机会。
于我而言,做记者的这几年是一场奇妙的旅程,当年能够进入这样一家有着夏勇峰、张思、成远、孙彤等众多业界泰斗和大牛坐镇的杂志,实在是我的幸运。我对科技、商业报道的方法论的最初建立,正是来自于这些优秀前辈以及张鹏、湘明二位领导的点拨和教导,感谢《商业价值》把我培养成一个多少有些见识和逼格的记者,遗憾的是,我给这本杂志贡献的好稿子还太少。
记者是一个好玩的职业,因为你可以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奇葩的、牛逼的、傻逼的、装逼的、low逼的人。
而作为一个财经类媒体的记者,你能够借采访之便,冲破社会阶层的差距,获得与那些处在金字塔尖上的行业大佬们平等聊天的机会,虽然,这通常只是一个短暂的、形式上的平等,但是如果你能够抓住机会、做足功课,同样可以收获许多东西。
除此之外,这份职业还能让你看到一个普通人很难看到的广阔世界,这种广阔并不单指地理上的广阔,而更多是帮助你重新构建起一套价值观,让你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很多规则并不如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样。
做记者的这几年,我也见识到了一个与大学时代认知到的截然不同的媒体世界 南方系并不如许多新闻系学生想象中的那样永远代表正义、而《人X日报》、《环X时报》也并不像它们时常呈现出的那般面目可憎,这并不是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它要复杂得多。
在科技和商业报道领域,大批不懂行的记者每天不辞辛劳地撰写着缺乏营养的文章,由于缺乏对行业的持续关注以及对商业世界的足够认识,这些文章往往漏洞百出。有时候,一些所报道企业的竞争对手还会在暗地里推波助澜,于是就催生了一篇篇的 企业负面 ,目前的小米、我的新东家今日头条都深受其害。
作为一个多少还残留着 新闻理想 的人,我十分清楚 负面报道 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个行业里,真正过硬的监督报道凤毛麟角,我所见到的多数监督报道都是源于记者对于企业的偏见以及对行业理解的偏差。而且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传统新闻业所遵循的 客观性 原则被严重挑战,不少自媒体们将个人喜好融入进文章里,于是,这个行业里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能够把一个新闻事件讲清楚的事实性报道越来越少,而观点型的分析文章越来越多,可悲的是,这些分析文章往往没什么借鉴价值。
不好意思,扯远了,不过这并不是严肃的新闻写作,所以我就想到哪说到哪了。
说回到自己,真正让我放弃记者职业的是我对这份工作热情的下降。最近半年时间,每天面对各种新的资讯我开始觉得味同嚼蜡,而完成一篇稿件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每况愈下,随着这样的感觉愈发强烈,我知道,我可能需要换一份工作了。
雷军一直教导行业 专注、极致、口碑、快 ,我一直以为这是小米创办之后他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前两天翻同事杜晨写的《快公司》,豁然发现当时这本书的推荐语里,雷军就已经提到了这些,而那时,小米这个项目还没有启动。
不好意思,又扯远了。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我希望能够专注去做一件事情,然后尽可能把它做到极致。而在记者的岗位上,很难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极致的记者应该是啥样的。
不久前,周源写了一篇叫《知乎为什么》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在做了两年记者后,我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可以发现、采访、写作和发表,但我无法去验证 我不是那个让事情发生的人。就像我刚入杂志社写的第一篇文章,想想假如我在Google,或许能有机会让我亲身动手去验证那些判断。而当记者却不行,写完这篇文章,你就得转向下一件事,其他得靠时间去验证。
对于记者,周源所说的困扰其实就是个死结。记者永远只能做一个旁观者,但是随着对行业理解越来越多,我也愈发知道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进入一家企业,去印证一些判断,这就是我的想法。
而之所以选择今日头条,原因正如前面提到的,一方面,是基于我对这家公司模式的认同。另一方面,它不仅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更是一家具有媒体属性的公司,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记者,我热爱传媒行业。
过去的十几年里,互联网已颠覆掉了传统媒体传承多年的游戏规则,而如今,这种颠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今日头条所倡导的推荐引擎模式,是对传播链条和模型的又一次重构。事实上,在今日头条崛起之后,搜狐、网易这两大老牌门户都已经在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产品里加入了推荐的内容,换句话说,这个行业里最主要的玩家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新玩法。
不过,推荐引擎这种新的信息分发方式所能带来的潜在影响还并没有被传统媒体所认识到,大多数传统媒体人依旧对此一无所知,但我非常确信,推荐引擎所带来的影响会在未来的5到10年里逐渐显现。从本质上看,基于用户兴趣、阅读习惯和场景的精准推荐,一定会让内容重新增值。
这种渠道的变革也一定会倒逼促使内容的生产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事实上,在我看来,《商业价值》和钛媒体进行合并,已经是在对内容生产方式进行的一次值得关注的探索了。《商业价值》有着高水准的记者团队,而钛媒体则拥有丰富的行业作者资源,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生产不同类型的内容。
不能意识到内容生产规则正在发生变化的媒体,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被淘汰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新东家的好话,这里就先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咱们私底下单聊。
再来说说公关这份工作。
从记者转行去企业做公关,这其实是无数同行都走过的路,实在没什么让人感到意外的。
最近一年,由于跟跑小米的关系,我有幸见识到了由一帮资深媒体老鸟组成的小米公关团队,他们每天都要化解外界源源不断的明枪冷箭,这种强悍惊人的战斗力让我无比佩服;另外,我还要向知乎扛把子的魅族李楠和黄铁杆表示最崇高的致敬,这二位孤胆英雄在知乎这片阵地上以一敌百,对抗着众多小米员工以及成百上千的米粉,而且丝毫不落下风,捍卫了大魅族在知乎的荣耀。这些狠角色都是我未来PR生涯里需要学习的对象。
当然,在我并不算长的记者生涯里,我也十分有幸地见识过了各种各样的极品公关,我同样也会引这些人为戒,尽量做一个不招记者讨厌的公关。
在今日头条做PR,我会以最大的善意去对待每一个对这家公司感兴趣的人,无论你对今日头条持何种态度。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头条在许多地方还有提高的空间,在这里,我想声明一点,我们非常乐意接受一切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批评、甚至指责,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不是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所有不怀好意、弯曲事实来黑我们的人,我和小伙伴们也会让你见识到赛亚人一般爆表的战斗数值的。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头条的公关风格一定不会是攻击型的,但也别真把我们当软柿子捏。
最后,欢迎所有对头条感兴趣的朋友来我司参观交流,以后,对头条有任何疑问,随时可以找我,联系方式我会附在最后。
对了,写字是我糊口的手艺,我会笔耕不辍,时不时写写我对我之前关注过公司的分析以及对媒体行业的看法。这个微信账号是当时为了写自媒体的稿子注册的,结果没发过一篇东西,实在没想到发的第一篇东西竟然是这样一篇声明。头条和知乎上也都有我的账号,跟微信这个号的名字一样:掐指一算。也欢迎喜欢写字的朋友来头条开公众账号,只要你的文章过硬,头条的流量不会让你失望的。
P.S: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注意到了,我微信的签名已经做了调整,我对自己的定位依旧不变 职业陪聊,只不过,屁股稍稍挪了个窝。
(题图是央视在拍一个纪录片,那个露出来的一条腿,就是我的新老板。)
微信:yangzhao1323
邮箱:yangzhao@byted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