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著名人文书店北京万圣书园于去年底搬迁后,上海具有人文地标意义的季风书园也将于三月底搬迁至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两家书店在城市中漂流的一个重要原因,皆在于房租不断上涨,难以消受。特别是季风书园,近年来几度传出或搬迁或关张传言,让人闻之叹息。 2003年到2006年,我在上海工作时,每天坐地铁一号线在陕西南路站下,那里正是季风书园总店所在地。记不清在那里买过多少次书了,只记得每回上下班进去闲逛买书,心里总是感到一片安宁。后来不在上海了,有时还特地去看看这家店,买点书。虽然这些书在网上都很容易就能买到,而且还有打折,可只要看到这家店挺立在那儿,就觉得这座城市依然具有人文魅力。当时我并不知道,那阶段其实是季风书园的 最好时光 。 如果说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人文书店就是这座城市精神桂冠上的明珠。一个城市不能没有书店,更不能缺少人文书店。这是知识人汲取新知的好去处。新华书店的书虽多,却显得芜杂。人文书店的书,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符合许多读书人的知识偏好。打个不恰当比喻,好的人文书店就像麦当劳、肯德基,口味都是一样的。比如前年去北京万圣书园,一进门就像找到多年好友,感觉十分亲切。无论在哪个城市,找到人文书店,就像找到了自家的书房。 近年来,由于店铺租金上涨、网上书店兴起等因素,民营人文书店普遍陷入经营困境。这是否意味着,人文书店的末日已经全面到来呢?我看未必。广州三联书店等民营书店纷纷关张之际,我曾写文章说,这意味着传统书店已经进入严峻的转型期。如今看来,有些话还值得重复一遍。我认为,民营人文书店必须加快理念转型和经营模式转变,不能再把书店看作一个单纯卖书的地方,而要把书店当作一个提供精神消费和生活休闲的场所来经营。竞争当前,适者生存。这是人文书店发挥优势、获得生存发展空间的出路。 网络书店的优势是价格。网络书店占据了渠道、融资等便利,传统书店无论怎么做都难以与其正面对抗。但人文书店也有自身优势,一是可以让消费者触摸到书,二是可以提供一个读书休闲的场所。特别是后者,无论如何是网络书店所无法提供的。这一点,深圳书城就做得不错。春节期间到深圳书城逛了一趟,发现那里其实就是一个大型购物消费中心,书城里不仅有大型图书卖场,也有餐厅、书吧、商店等消费场所。在南山书城,甚至还有一家电影院。这就是我理想中现代书店的模式。 当然,深圳书城有当地的出版发行机构作为支撑,除非有雄厚资金,民营人文书店很难做到这么大规模。但这种经营理念,却是人文书店必须考虑的方向。如果不能基于书店找到新的附加值和盈利点,人文书店光靠卖书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中生存下来。据悉,这次季风书园不仅是搬迁新址,而且获得资金注入,将在重组后用全新理念运作书店。季风书园新址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其中有20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区域,这无疑将给新书店的运作提供更广阔空间。由于背靠地铁和上海图书馆,新店可同时吸引地铁人流和图书馆读者,这应该也是一个优势所在。 期待季风书园搬迁后能焕发新活力,继续为这座城市提供人文精神动力。同时期望其他民营人文书店能在消费时代转变中,找到自己的航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