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1271,一组不可思议的交易额数据打爆整个互联网圈。双11是电商企业的练兵场,也是一场大检阅,不管数据的计算口径如何,其体现的是天猫和京东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单凭
1682/1271,一组不可思议的交易额数据打爆整个互联网圈。双11是电商企业的练兵场,也是一场大检阅,不管数据的计算口径如何,其体现的是天猫和京东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单凭这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猫和京东是中国电商界的绝代双骄。
偏偏众人皆醉我独醒,双11活动期间,阿里和京东在二选一等话题中口水不断,就在11月11日正日,阿里和京东高管就数据的统计口径问题较上劲,隔空掐架。
二者“相煎”何太急?况且并非同根生
阿里的电商故事
在电商维度,阿里和京东的基因不同,一个是平台生意,一个是从以自营为主的模式,因此二者在成长路径自然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双11当天,阿里创下1682亿的电商峰值,正如阿里集团CEO张勇所言,双11是全球所有的商业力量完成的一次大协同,是商家、行业服务者营销、快递、物流、供应链、网页设计、娱乐营销所有的环节、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同形成的共振。
龙生龙,凤生凤,基因决定了阿里的电商故事中更强调协同,而这个协同围绕阿里生态展开。
阿里电商生态建立,要回到2002年,回到那场扬子江鳄鱼(淘宝)和太平洋鲨鱼(ebay)的鏖战,淘宝用免费模式把ebay“驱逐”出境,迎来了淘宝网华星时代的小阳春。在C2C的淘宝之前,阿里还做了B2B的探索,2008年B2C淘宝商城上线(天猫),继而阿里电商从PC端转战移动端。围绕电商做延展,阿里生态中有了蚂蚁金服、菜鸟网络,还有作为底层技术支撑的阿里云,以及近三年来阿里重点布局的大文娱后手资源。
今年9月阿里刚过完成人礼。18岁的阿里已经成为一大移动经济体,市值早破4000亿美元大关。在刚刚公布2018财年第二财季显示,其核心电商业务依然是阿里的主要支柱板块,其中主要贡献者是天猫,在第二财季天猫的实物商品GMV同比增长49%,已经是连续2个季度在如此巨大体量下创下高速的增长。
如今,阿里正投入到零售变革的潮流中,并成为这场零售变革的领跑者。
阿里的新零售意在编织一张网络,这张网络以淘系特别是天猫为核心,串联起蚂蚁金服、菜鸟网、大文娱、口碑、阿里云、银泰、百联等,试图用10%线上零售的势能撬动近87%的线下零售空间。
新零售的是一场“人、货、场”的变革,其本质是线上对线下进行“赋能”的一个过程,即对线下互联网化的过程。马云说,未来新零售力量最高要占到八成。
目前,从天上辐射到地下,三年来阿里结成了银泰、苏宁、三江购物、百联为矩阵的四大陆军盟友,在不断地推进新零售业务落地过程中,阿里孵化出了盒马鲜生,在快消品、服饰品类上,其正联动商家进行门店改造升级,实现数据和技术赋能的探索。此次双11,天猫在50个商圈中推出的快闪店以及包括智慧门店、天猫小店等推进线上与线下的协同。
这也是一次新零售的练兵。
阿里云零售事业部负责人叶国晖接受地歌网采访时表示,阿里新零售主要是围绕用户,通过赋能给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零售变革中,阿里采取的是轻模式,打造各种互联网化的标准,因为阿里也有这样的数据、物流能力,正如阿里CMO董本洪所言,阿里不是零售商,而是挖掘其独有的数据能源价值。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是阿里未来三十年要做的事情,故事刚刚开始。
京东的电商故事
相较与阿里,京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零售商”。
京东从3C家电起步,2003年试水电商,2007年刘强东力排众议从3C转为全品类发展,并于2008年自建物流,在自营模式的基础上,2014年京东POP平台开放,此外,还有京东金融、京东到家等业务。
京东之所以能够崛起,不只是因为京东找准了高客单价、覆盖率广的3C家电品类中,要知道相较于当年苏宁、国美的体量,京东可以说只是块小舢板。京东生存的的逻辑在于一直抓住零售“品质、服务、效率”的稻草不放。基于这点,京东选择了不同于阿里的“自营+联盟”的模式,把握产品的品质,选择了自建物流,扎扎实实地推进上下游的供应链顺畅流转。
阿里和京东的模式相比,可以说,京东的模式更加与零售的本质更趋于零距离。
不管是新零售、还是京东提的无界零售,零售的本质归根到底是流通、商品、服务与效率。在卖货的角度,京东有自身的供应链、物流和金融等,它在用户体验和效率上更容易上手。对京东而言,线上线下的零售变革京东的优势也凸显,毕竟在卖货和互联网两个关键维度上,京东可以说驾轻车就熟路。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在流量的采集采取多种方式与消费者进行触达,特别是腾讯力量的加持。
京东与腾讯、今日头条、百度、360、网易,搜狗等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开通一级购物入口,利用大数据融合实现精准投放……此外,在营销产品上京东已经有近200多个站外平台,20多种多元化场景,在销售转化进行多种尝试。
11月13日,京东公布Q3财报全面开挂,净营收为837亿元,同比增长39.2%;来自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10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5亿元,活跃用户2.66亿,增速超30%。京东生态(卖货)力量全方位打开了,其财报数据反应出来的是,京东的开放和自营全面开挂。
正因如此,京东双11累计11天8小时创下的1271亿元的峰值,展现的是其背后的物流、供应链、技术的力量。
在互联网化改造中,阿里联合了三江、银泰、百联,拓展天猫小店并亲自孵化了盒马先生,苏宁则在传统的维度上进行多维度的布局,京东则沿着新通路推进京东便利店建设,同时在线下布局了京东之家、京东专卖店、京东母婴体验馆等。但是,京东的模式将会更重,实现供应链、物流、支付上的协同,京东更加亲力亲为,亲自跑通整个线上线下的过程,以便在数据和技术维度上更好地实现优势。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京东对零售的品质、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上理解更进一步。刘强东表示,此前,十节甘蔗的零售理论是一种线性的发展,代表的是一种“你赢我输”的思维,目前,京东组织战略实现的是积木式的组织,是一种藕合,更多积木拼接在一起,通过连接实现成长,则代表一种共赢和开放。京东电商故事也正在不断地调整。
共同的中国故事
人人都有看热闹的心态,因此,阿里市场公关主席王帅在千牛直播中的一句话很容易被忽视——京东和阿里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彼此需要的关系。京东需要阿里的故事,阿里需要京东的故事。
据阿里巴巴财报数据显示:2016财年,阿里电商集团GMV为30920亿元,其中天猫商城GMV为12150亿元;2017财年,阿里电商集团GMV达3.767万亿元,较2016财年增长22%。增速比阿里快一倍以上的京东,若剔除增速,按照目前双方的基数估算,京东2017财年交易额约13412亿元。体量超过B2C的天猫的同时,阿里和京东的体量只有3倍多的距离。
可以预见的是,上升到理论战略高度的阿里新零售与京东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各表一枝,足以看出,京东和阿里在电商、甚至未来的金融、物流等维度均有意打造两套标准。
或许正因为有中国的一个一个关于标准的故事,才有可能建立其中国的标准。
16-18世纪,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作为代表中国文明的标准商品出海,受到欧洲等海外国家的追捧。正如秦塑在微信文章中所分析的:中国茶叶能在商业中获得优势,竞争甚至推动了造船和航运技术等发展,此外还输出了中国商人的商德。
一个国家的强盛最重要的标志是建立世界标准,让世界认同你的产品和服务,有高价值、有亲和力。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先全球,不管是在出行、购物、外卖甚至看电影等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有阿里、京东这样的企业共同的努力和贡献,他们代表的是中国力量。
近来中概股一路向好,也是资本看到了中国的力量。这其中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力量,而是中国整体力量的上升。近来拍拍贷、趣店、信贷等陆续IPO也折射出在这样的利好环境中中国市场力量的上扬。
回到阿里和京东的互相“攻击”,或许京东的体量和增速已经成为阿里正视的对象。不过,这只是在电商维度,阿里的故事还有阿里云、大文娱等方方面面的力量还没展示。
二者“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