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民狂欢购物趴“双十一”即将震撼登场,很多消费者都已经塞满了购物车,只等双十一结账了。据预计,今年的双十一成交额将突破1500亿元大关,将产生超过10亿的快递包裹量。
一年一度的全民狂欢购物趴“双十一”即将震撼登场,很多消费者都已经塞满了购物车,只等双十一结账了。据预计,今年的双十一成交额将突破1500亿元大关,将产生超过10亿的快递包裹量。
而光鲜的数字背后,却依然隐藏着假货频现、网络诈骗、快递缓慢等长期难以解决的痼疾。很多媒体和公众都已经开始认识到:不应盲从双十一,回归理性消费才是关键。
眼花缭乱的促销真的优惠么?
今年的双十一被称为“玩法最复杂”的一届双十一,甚至有网友吐槽其“堪比奥数”、“在考验我的智商”。但如此名目繁多的优惠活动,不仅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而且令人质疑这些所谓“促销”真的优惠么?
下定金是消费者常见的一种优惠手段,但据临海消保委的工作人员分析分析,“提前下定金模式未必真优惠”。如,某小型电器,原价为126元,“双十一”价格为77元,看起来非常划算,但是实际上该小型电器在平时人人都可以领60元的优惠价,券后价格只需要66元,比“双十一”更优惠。
而如红包、预售、保价等政策在操作执行中往往有很多的限制规则。如满减优惠实际上只适用于部分指定商品。再如淘宝的红包分为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等各个类型,但这些红包仅限双十一当天使用。即便如京东推出的为保障消费者权益、防止店铺降价的“30天价保”政策也有很多限制:需要消费者自行申请、操作流程复杂、限时促销不在该政策范围之内等等。
数据显示,去年750万件促销商品中,有52.99%出现了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少数部分商品提价达到了200%以上。而双十一当天,促销价格中只有34.6%是实质性下调的,先涨后降的情况占到了惊人的75.52%。
快递爆仓成为必然,网络诈骗风险增加
电商平台、线上卖家都有可能在优惠促销上设置“陷阱”,等待消费者入坑。如果仅仅是多花一点钱,双十一的问题似乎也并不大,但是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天量的点击量、快递量,不仅会出现快递拥堵、客服质量下降、网络诈骗入侵等问题,而且会将这些弊端的破坏力加以放大伤及众人。
据预计,今年的快递量将超过10亿单,比去年翻番。而去年在3.5亿单的重压之下,尚且出现了“双十一快递从苏州到无锡用了18天”、“双十一网店发货要延长9天”等情况,今年快递爆仓也将成为必然现象。而由于快递员缺少、快递量暴增,双十一也会出现消费者亲自找快递、退货赔偿维权困难等现象,大幅降低消费者网购体验。
双十一也成了网络诈骗集中爆发的时间段,国家发改委近日还专门发布了2017年度《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双十一”预警报告》,特别提示消费者注意网购中的“连环陷阱”,不法分子通过购买来的个人信息冒充电商、物流、银行等网购环节相关人员实施连环诈骗,这种招数往往屡试不爽。
假货频仍降低信任,刷单痼疾影响信誉
如果消费者闯过了促销陷阱又规避了快递爆仓、网络诈骗等问题,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不少电商平台上假货频现、屡禁不止,而一些店铺更是通过刷单抬高了自己的销量,诱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上当受骗。
近日新京报爆出,以26.3%的股份牢牢占据第一季度独立型跨境电商——洋码头的假货率高达80%。此外,如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在2016年,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469起,捣毁涉假窝点1419个,涉案案值按照正品价约30.67亿元,这恰恰暴露出淘宝平台的假货仍在横行。有媒体报道称,某些店铺并非全部售假,而是以真假掺杂的方式销售,在双十一促销期间更具欺骗性。
而刷单也是电商平台屡禁不止的一大痼疾。根据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发布报告称,微信公众号“刷量”市场规模,在过去三年里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从2014年的215亿元,到现在已经增加到378亿元,短短两年就增加了163亿元。 报告显示,存在数据造假行为的公众大号中,平均数据真实度只有显示阅读数的30.7%。
易观智库指出,消费者在“双十一”购物呈现“重计划、重需求、重服务、重品牌和重价值”等新特征。单纯因为优惠价格而盲从双十一在促销陷阱、快递爆仓、假货刷单等负面影响下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回归理性才是网购市场健康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