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来都没想过打倒传统便利店,并不是每一次的新事物产生就一定要对旧事物进行摧毁。无人零售并不会去打压传统零售,无人便利店会和传统便利店共存。”
面对即将来临的双十一,也是“新零售”概念满一周年的日子,各路商家都在伺机而动,希望能够在新零售崛起的当下有更多机会接入赛道。作为新零售“当头炮”的无人零售吸引了多数资本入局,不同形态的无人零售侧重的用户与场景也各不相同。
无人便利店是其中受关注程度最高的业态,虽受到资本青睐,但由于目前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技术限制和规模形态的不同,让无人店的发展受到众多质疑。
“头部?我认为现阶段我们就是无人便利店中的第一名,第二名离我们还很远,远到我都看不见。”说出这番话的陈子林非常自信,当然他也有自信的底气,此前缤果盒子曾获得超过1亿元A轮融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进来,无人便利店也实打实地成为了新风口。
采访缤果盒子前,正巧遇到京东公布开设无人便利店,这是BATJ中第一个下场进入无人便利店赛道,引得行业瞩目。
“压力是一定会有,但巨头的进入更能证明这个市场的正确性,况且这个市场很大,一个巨头不可能将整个无人零售市场全部霸占。”陈子林回应地很诚恳,“对他们(巨头)而言,无人便利店也是新的业务,但我们是创业公司,是能够全身心投入的,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更需要随机应变,未知的路有很多的坑。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船小好调头,我们可以很及时地发现问题,巨头未必比我们做得好,而且目前我觉得我们做的很好。”
对于为什么要将无人便利店设立在中高端社区,陈子林认为,无人便利店未来一定满大街都有,现在仅是无人便利店的导入期,存在一定的风险,缤果盒子选择中高端小区作为市场切入口,可以过滤掉大部分风险人群,能将恶意偷盗和破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对于物业而言,无人便利店进入小区,会给物业交租金,对物业而言增加了创收,何乐而不为?
关于成本、关于盈利
对于无人便利店的好奇首先来自于造价成本,据了解目前无人便利一个盒子的造价大约在10万元左右。
以北京市某中档社区门店为例,仅租金一年大约在26-30万,还要算上水电费用、人工费,即便是小区内的夫妻店,也有90%以上的时间成本是凭空消耗掉的。
目前缤果盒子运营成本一年仅需6-8千,盈利方式主要以租金+流水分成来实现,平均下来流水能达到1000多元/天。“我们不需要像传统便利店那样精细化运营就能够活下去,目前所有的盒子都是不亏钱的。”
政策的不确定性,让落地变得困难
问及无人便利店在行业发展中面临到的问题,“合法性”成为被提及最多次的词语,目前在无人零售相关产业方面的政策尚未明确出台,对于无人便利店来说,这是发展中最困难的一点。
虽然同样面对着产能不达标,供应链打磨等问题,“违法”二字着实为无人便利店在落地过程中掷下了很难逾越的鸿沟。
无法广撒网,不能让更多的用户实实在在的体验到无人便利的快感,对于一个新出现的产业来说,并不是好事。
在北京,缤果盒子目前仅与门头沟政府签订了协议,拿到了“临时合法”的“身份证”。
颠覆传统?从来没想过
无人零售的兴起让很多人开始质疑,这样一个新的零售模式会不会挤压现有的零售商店?又将如何颠覆传统零售?在这样的前提下”弊端”、”缺陷”、”痛点”等词语都拿来被套在无人零售的头上,甚至有人放言,坐等无人零售垮台的那天。
面对这样强烈的质疑,缤果盒子的陈子林给出的回答很坦然:“我们从来都没想过打倒传统便利店,并不是每一次的新事物产生就一定要对旧事物进行摧毁。无人零售并不会去打压传统零售,无人便利店会和传统便利店共存,但会挤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整个零售体系是动态的,有人便利店也会根据业态的发展进行自我改进升级。”
对于无人便利店,旁观者经常会陷入到“百分百替代”的怪圈思维中,开始找寻有人便利店比无人便利店更“便利”的点,比如你卖不了盒饭、没有现煮的咖啡等。
但其实标品才是无人便利店主营业务,它的供应链采购容易落实,受众也相对来说更为广泛,很好的规避了缺乏“人情味”这最容易被诟病的痛点。
艾瑞咨询在《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也分析到,目前消费者在无人店购买品类最多的商品就是饮料与零食两类标品,这恰好也符合了陈子林的判断。
差异化经营,或许这才是有人便利店与无人便利店未来共存的最终模式。
Q&A:
无人零售中无人化技术是重中之重,您如何看待普遍看好的RFID标签技术?
陈子林:RFID 是优秀的,但同时RFID也是个坑,我们已经从坑里爬出来了,但目前看来后续部队还在往坑里走。
缤果盒子推出的动态货架目前成本价格为多少?什么时候可以进行推广?
陈子林:这个不方便明说,可以透露的是成本在五位数,我希望能够把成本价控制在1-2千左右的时候进行量产,当然了,这需要在成本和功能之间进行取舍。
零售行业的核心点还是供应链,目前缤果盒子在供应链部分做了哪些改造?
陈子林:缤果盒子前期更多倾向于产品的打磨,后期会倾向于供应链的改造升级。
您是否认为无人化系统应用在大型商超的成本更低?
陈子林:越是流量低的业态,无人化改造的需求越高。越是人流量低的地方,无人化的改造就更重要。不是为了无人才便利,而是为了便利才无人。目前而言,大型商超无人化改造的需求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