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电商售假背后,看售假经济为何会这么繁荣
10-23
108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的第二天,知名电商唯品会就迅速补位,以销售假茅台酒备受瞩目。看来,“电商售假”连续两年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焦点”议题绝非偶然。

\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的第二天,知名电商唯品会就迅速补位,以销售假茅台酒备受瞩目。看来,“电商售假”连续两年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焦点”议题绝非偶然。

实际上,与售假传出绯闻的电商平台何止唯品会一家。2014年下半年,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对9个电商平台进行测评,结果显示7家平台在卖假货或存在质量不合格商品。

很明显,唯品会售假事件不是孤例,而是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现象的本质则是“售假经济”的繁荣。

电商规则是滋生售假的温床

据了解,像天猫、聚美优品、京东等卷入假货风波的电商平台,自身并不销售假冒产品,销售假货的都是以“商家入驻”形式进入平台的第三方卖家。可是,第三方卖家为啥要做卖假货的勾当呢?这就不得不提当下电商的营运规则。

相比线下实体店铺,运营线上店铺则相对灵活便捷许多,可这并不代表线上店铺就没有运营压力。眼下,超高的佣金、入驻费用、推广费用,已经将线上商家的成本结构挤压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商家要想赚钱,就必须做假,或进行虚假成交,刷销量吸引消费者。

另外,多数电商平台的排名规则主要看销量,销量高则排名靠前,销量低则排名靠后。相对来说,假货要比真货价格低,价格低自然销量高,以至卖假货的商家排名还要高于正品商家。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逼得很多商家不得不售假来维持生存。

电商模式让售假有机可乘

客观讲,电商本就容易让售假有机可乘。相比实体店铺,线上销售是见不到实物的,消费者更多是通过图片和文字来感知商品,而这些图片和文字又都带有商家主观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他各大电商平台,唯品会的特卖模式更容易吸引制假售假集团。在唯品会限时特卖模式下,用户在网站上根本找不到曾经销售的品牌,也无法搜索到到底什么品牌正在进行售卖。确切地说,用户是无法从唯品会直接获得商品具体代理商和供应信息的。如此,制假售假分子自然更加肆意妄为了。

电商平台缺乏有效监管

入驻商家频频涉嫌售假,这与电商平台的无效监管脱不了干系。概括来讲,造成无效监管的原因有三:

其一,电商平台与不法商家同流合污,知假售假,联合牟取暴利,欺诈消费者。

其二,电商平台监管不到位,缺乏严格审核程序,致使不法商家钻空子。

其三,供应商造假手段五花八门,电商平台难以辨识。一些不良供应商通过扫描其他公司的授权文件以及海关单,通过PS软件修改日期及公司名称等方法,将自己的公司渠道“移花接木”为正式授权。

货源不畅引发假货暗流

一般来讲,电商的采购渠道分为三类:厂家或地区代理等一级单位、中间商、分销商。一级供货单位,不仅产品有保障,而且价格低;中间商从各个正规渠道收货后专供给电商,能够开具发票或其它有效凭证;分销商从某些品牌的二级或者三级分销商处采购。

之所以会存在三大采购渠道,主要因为一级采购渠道受阻。一方面,在传统品牌层层代理的经销商制度下,一旦授权给电商,就会扰乱线下经销商的市场;另一方面,很多大型厂商会刻意控制产品流向电商的数量,避免对实体店造成致命冲击,维持线上店铺与线下店铺的生态平衡。

电商为了采购更多知名品牌的畅销品,只能依靠其它渠道,而偏偏这第二渠道、第三渠道,甚至第N渠道正是假货藏身隐匿的最佳地点。既能将自身洗白,又能很快地被销售出去。

变态“超低价”逼良造假

“售假经济”的繁荣,变态的“超低价”可谓功不可没。诸如,1块钱看电影、9块9包邮、1折包邮、3.8元吃饭、599元的茅台酒、499元的五粮液、史上最低、全网最低等等,都是电商的“聚客神器”、“竞争杀器”。

但是,这些近乎变态的“超低价”既非电商简化流通环节、优化供应链所致,亦非其大规模自采自营、严格控制成本的结果,更多的是依靠烧钱补贴,或者强压卖家就范,还有就是制假售假。

变态的“超低价”,严重积压了企业的利润,使其无利可图甚至生产越多,亏损越大。没有合理的利润,工业企业如何调整结构?哪来的资金投入研发、实施创新?在电商的倒逼之下,不少企业只得在偷工减料上下功夫,在缩减品质上做文章,以维持生产经营,而这正是走上制假售假的开端。

分析了这么多,主要是从电商行业的角度入手。如果电商行业想彻底根除“假货”这颗毒瘤,还需多方合力。政府、电商平台、消费者、监管部门、企业、商家,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偷懒。

不过,多方发力之前,最好有一部稳、准、狠的电子商务立法当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