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消息,共享单车行业近期刮起了 涨价风 。继北京、上海后,摩拜单车在深圳也开始上调价格。就在近日,摩拜方面宣布将从5月22日开始在深圳将实行新的计费规则。用车费用包括
5月23日消息,共享单车行业近期刮起了 涨价风 。继北京、上海后,摩拜单车在深圳也开始上调价格。
就在近日,摩拜方面宣布将从5月22日开始在深圳将实行新的计费规则。用车费用包括起步价和时长费两部分,其中起步价由原来的1元/30分钟调整为1元/15分钟,时长费由原来的1元/30分钟调整为0.5元/15分钟。
此外,单车骑行套餐生效期间,每次骑行前2个小时免费,超出部分按照每15分钟0.5元价格收取。新的计费规则下,用户骑行一小时的费用为2.5元,较调价前上涨0.5元。据悉,今年4月起,摩拜单车已陆续在北京、上海上线新计费规则,并在广州调整摩拜月卡,连续包月的价格由18元涨至23元,包月则由20元涨至25元。
共享单车涨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事实上,不仅摩拜单车,小蓝单车、哈啰单车近期也频频传出涨价的消息。以北京地区为例,今年3月21日起,小蓝单车起步价调整为每15分钟1元,时长费调整为每15分钟0.5元;4月15日起,哈罗单车也将计费规则调整为每15分钟1元。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共享单车企业涨价主要是出于盈利的考虑。随着天气变暖,单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在单车骑行旺季涨价有助于各大单车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继而促进企业实现盈利。
回顾共享单车崛起的历史可发现,共享单车平台们,尤其是摩拜、ofo等头部玩家,为了获得规模优势,纷纷推出红包等优惠折扣吸引更多人使用。然而烧钱模式使得中小单车平台黯然离场之余,也将原本盈利模式就不清晰的头部玩家们进一步推向亏损。
据美团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去年一年该公司营收652.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92.3%,经调整的亏损净额为85.2亿元。其中,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亏损45.5亿元。
另一边的ofo日子更不好过,不仅遭遇退押金狂潮,还频频被列为被执行人。据公开报道显示,从去年12月起,该公司被顺丰、天津飞鸽和天津科林等多个供应商诉至法院,并被法院冻结资金,金额超过9500万元。
不过,共享单车能否依靠价格上调扭亏为盈或还有待考量。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共享单车受到人们的青睐,很大原因在于其使用成本低、绿色无污染,有效地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旦单车骑行费用高于公交车和地铁费用,则容易使人们感到不适应。
除此之外,各地正不断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监管,单车企业们在提高运营能力、推进合规化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成本,上涨的车费能否覆盖此部分支出仍难保证。在此背景之下,共享单车企业们想要真正实现盈利,最根本的还是探索精细化运营,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否则仍难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