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老对手Lyft之后,网约车巨头Uber也开启了其上市征程。无奈:持续不断的亏损美国东部时间周四下午,美国网约车巨头Uber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上
继老对手Lyft之后,网约车巨头Uber也开启了其上市征程。
无奈:持续不断的亏损
美国东部时间周四下午,美国网约车巨头Uber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申请文件。招股书显示,Uber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挂牌上市,代码为 UBER 。
此前曾有不少媒体报道称,Uber目标估值为1000亿美元,预计募集资金100亿美元。但Uber在其招股书中不仅暂未透露具体发行价格区间和发行量的信息,所提及的募资金额总额10亿美元只是占位符,也不过是用于计算注册费而已。
招股书显示,Uber在2018年营收为112.70亿美元,高于上年的79.32亿美元,同比增42%;归属Uber的净利润为9.97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40.33亿美元。事实上,Uber在过去10年累计亏损近80亿美元。尽管亏损额在2018年得以收窄,但距离实现盈利仍遥遥无期。
不得不提的是,Uber的盈利是建立在2018年剥离俄罗斯/独联体和东南亚资产获得了32亿美元的一次性收益。另外,Uber所持有的滴滴出行股份公允价值调整带来了20亿美元的收益,一旦除去这几笔收入,Uber盈亏与否不难判断。
对于公司的亏损,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 科斯罗沙西在招股书的公开信中表示, 我们将着眼于未来。我们将优化客户的幸福感和忠诚度,而不是出行的边际效益或交易增长。我们不会回避短期的经济牺牲,因为我们着眼于清晰可见的长期利益。
显然,Uber在短时间内对于公司持续的亏损都将无能为力,现在的Uber也仅能寄望于进一步整合出行市场,待公司规模足够壮大时再回头考虑这一问题。不过,亏损的日子还要再熬多久则仍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
Uber在招股书中披露高管团队与董事会成员名单,还有他们的持股情况。招股书显示,股东中持股比例最高者为董事马特 科勒(Matt Cohler),为11%;Uber联合创始人、董事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持股比例为8.6%;现任CEO、董事达拉 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持股少于1%。
尽管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已经离开了公司近两年,但他手上依然持有公司1.175亿份股票,按照Uber IPO的规模来看,卡兰尼克或将跻身全球前两百富豪行列。同时,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依然是Uber的董事,在12个董事席位中,拥有三个董事席位,还有其他股东授予的投票权。
此外,据Uber提交的IPO招股书显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拥有Uber公司5.2%的股份。Uber希望按1000亿美元估值上市,照此计算,Alphabet拥有的股份值52亿美元,增值近20倍。
Uber方面表示: 司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与众不同的优势,并在长期内将会继续成为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 因此,Uber在其备案文件中表示,司机将占有长期优先权的地位。同时Uber将于4月27日向全球100多万名司机提供 一次性现金 奖金,这将是一笔超过3亿美元的支出。
难受:前有豺狼后有虎豹
据Uber招股书显示,Uber在2018年成本和支出为143.03亿美元,高于上年的120.12亿美元。其中,营收成本和支出为56.2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41.60亿美元;运营和支持支出为15.16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3.54亿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31.51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5.24亿美元;研发支出为15.05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2.01亿美元。
截至2018年底,Uber已经实现了15亿次行程,月活用户增至9100万,司机数目高达390万。自2009年以来,公司累计完成100亿次订单,并已向司机支付了780亿美元。但亮眼的运营数据的背后是肉眼可见的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Uber的主要竞争对手Lyft也在上月刚刚实现IPO。据后者财务资料显示,Lyft营收在2017至2018年间翻了一番多,而Uber由于遭遇丑闻和Lyft的激进布局,增速仅为40%左右。此外,Uber的2018年调整后息税折销前亏损略超18亿美元,虽然相比2017年的26亿美元有所减少,但依然比Lyft高出近一倍。
尽管如此,Uber依旧在招股书中表示, 我们打算继续增加更多的司机、用户、餐馆、托运人、运营商、无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我们还希望加入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驾驶飞机和直升机以及其他未来的创新。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多业务经营策略的展开,Uber未来的亏损只会扩大。
据《电商之家》了解,2018年第四季度,Uber营收29.74亿美元较上一季度的29.44亿美元增长1%,较上年同期的24.41亿美元增长22%,增幅减缓。此外,截至2018年底,Uber平台上的平均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9100万人,与2017年同比增长了33.8%,但与2017年51%地增长相比,同样有所放缓。
实际上,Uber在招股书中提及的几点风险也让人尤为担忧。Uber称,公司在业务上的风险包括激烈市场竞争、费用降低、劳资关系等,或导致公司无法实现盈利。
尤其是个人出行、外卖派送和物流行业竞争激烈,成熟且低成本的替代方案已经存在数十年,低市场进入门槛、低转换成本和资本充足的竞争对手几乎存在与每个主要的地理区域。Uber在 招股书列出的直接竞争对手包括Lyft、Ola等打车出行企业,外卖平台GrubHub、DoorDash等多个不同行业的企业也在名单当中。
2013年,加利福尼亚和马萨诸塞州两地的司机们发出抗议,要求Uber将其归为雇员,并提供传统就业福利,如医疗保险、带薪病假和员工补偿等。但Uber一直将旗下的司机们视作自由职业者,避免公司上述福利的提供。
经过数年的拉锯战,Uber在今年3月终于拿出了2000万美元来与司机们和解,然而,Uber仍继续将他们视为独立承包商。不过,Uber表示将对从其平台上删除司机的政策进行一些修改,并允许被删除的司机提出上诉。
除了与司机之间的矛盾,Uber也因为经营的方式而在全球多个地区遭到当地政府设下经营红线。2017年,Uber便被韩国一法院裁定,非法将私家车用于商业用途,从而违反了运输法。今年3月,Uber也表示,由于受到中国台湾地区提出的新法规影像,可能会迫使该公司退出该市场。
随着Uber的上市和壮大,可以明确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部门未来会针对网约出行平台的发展,而对当地法律法规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而一旦Uber业务涉及到政策红线,其运营势必变得很困难甚至退出当地市场,这可是比亏损还有增速放缓都更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