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网约车市场,Uber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2015年之时,Uber拿下了美国网约车超过90%的市场份额。如今Lyft却逆势崛起,撬动了其中的39%的市场份额,美国市场格局变成Uber和Lyft的双
在美国网约车市场,Uber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2015年之时,Uber拿下了美国网约车超过90%的市场份额。如今Lyft却逆势崛起,撬动了其中的39%的市场份额,美国市场格局变成Uber和Lyft的双雄争霸的局面。
Lyft成功逆袭主要在于其在品牌路线和战略节奏上的把控。
与Uber的商务范儿不同,Lyft选择了一条比较 接地气 的品牌路线 主打社交和趣味。它的口号是 Your Friend With A Car ,在车上装饰着可爱的粉色大胡子,营造一种可爱、自在轻松的氛围,鼓励乘客坐前排和司机交流让出行变得有趣。
于此同时,Lyft也一边融资,一边烧钱扩张。
截至IPO,Lyft共进行了14轮融资,累计融资额约51亿美元,其中包括滴滴、阿里、软银、日本乐天等企业巨头。目前,在北美市场的城市覆盖超400个。
最近两年,Lyft增长的拐点到来。尤其是去年,Uber经历 性骚扰门 非法获取强奸案受害者医疗记录 删除Uber运动 管理层真空 等一系列危机,Lyft 趁火 上位。在速度战之下,其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不到10%攀升到39%,估值也飙升至200亿美元-250亿美元之间。
Lyft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开始攀升
根据Lyft披露的IPO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其销售额分别为3.43亿美元、11亿美元和22亿美元,2017年营收与2016年营收相比增长209%,2018年营收与2017年营收相比增长103%。2018年实现营收21.6亿美元,平台预定量为81亿美元,总乘坐次数超过10亿次,拥有3070万名乘客和190万名司机。
在IPO 路演中,Lyft联合创始人约翰 齐默曾表达Lyft获胜有五个关键原因。
1. Lyft是由创始人领导的公司;
2. 拥有最大和发展最快的多式联运网络之一;
3. 只专注于消费者运输,不涉足食物外卖,也没有卡车业务;
4. 基于强大的价值观,有个强大的品牌;
5. 有正确的无人驾驶汽车战略。
从齐默的表述中可以明确的是Lyft和Uber的核心竞争力不一样。Lyft侧重于人的出行服务,更为聚焦和垂直。而Uber选择的是 摊大饼 式的战略性扩张。
在产品品类设计上,Uber提供了UberX、Uber XL、Uber Black、Uber SUV等不同品类的出行服务;在业务上也是多元化的布局,2015年,外卖业务Uber Eats上线送;2017年,货运业务Uber Freight上线;2018年,这年更是最积极的一年:推出Uber Health,与医疗机构合作,透过Uber提供病人预约载送服务;Uber飞行出租车登场,并预计2020年测试空中服务Uber AIR;收购共享电动单车品牌Jump,并推出电动滑板车业务。
Lyft、Uber数据对比
有研究报告称,Uber计划将其快速增长的送餐服务规模扩大一倍,该服务已经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送餐服务。截止去年10月份,Uber Eats外卖业务已拓展到165个城市,并在近40个城市实现盈利。
不仅如此,Uber还是在海外进行战略性扩张。
2016年,Uber将中国业务与滴滴合并,获得后者20%的股权;
2017年,Uber将俄罗斯业务与当地对手Yandex NV合并,获得后者约37%的股权;
2018年,Uber将东南亚业务出售给当地竞争对手Grab,业务地方包括泰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柬埔寨、菲律宾、新加坡等,获得后者约27.5%的股权;
从融资的维度来看,Uber自2009年成立以来的9年间,在15轮的融资中共募得资金约 180 亿美元,其最新估值为 760 亿美元,预计上市时市值可达 1200 亿美元。
Uber和Lyft从不同的切入点进入市场,烧钱扩张,做大用户规模,发挥平台的价值和优势。无论是Uber还是Lyft除了行业之间的竞争,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经营业绩不确定、司机待遇、法律法规等是网约车平台面临的各种风险。但是,整体而言,在海外,网约车作为新经济的地位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认可。
无独有偶,Grab、Ola、Go-Jek等网约车平台在印度、东南亚、新加坡等海外都纷纷起势。不过,网约车绕不开的一个核心问题 亏损。
Uber、滴滴、Lyft2016-2017亏损情况
Uber在成立的9年时间里,补贴烧掉的钱高达107亿美元,Lyft的三年的亏损也有22亿美元。即时是Lyft在IPO时其CEO也并表示不能给出具体的盈利时间点。
股神巴菲特在评价Uber、Lyft等没有盈利模式的科技独角兽时曾表示:投资者希望能在5年后得到10%的投资回报,但这些公司根本卖不出这些利润。
高亏损和高估值是巴菲特担忧的依据。然而,从资本市场的维度看,Lyft成功IPO已经成为给出了答案,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分水岭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