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共享单车超出城市承载能力,新车投放被多地禁止,然而这也使得共享单车后到者失去了生存空间,并不利于市场公平。
3月31日消息,由于共享单车超出城市承载能力,新车投放被多地禁止,然而这也使得共享单车后到者失去了生存空间,并不利于市场公平。在这种情形下,利用新技术助力管理部门或许破解共享单车困境的方法之一。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联合ofo小黄车于近日发布《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技术要求》,规定了电子围栏在共享单车终端定位停放、电子围栏施划、共享单车停放管理平台、共享单车用户APP等方面的多项标准。
近期,滴滴旗下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在深圳上线,作为后到者,青桔单车在上线就遭到了深圳交通委的通报,称此次投放属于违规行为,要求青桔单车立即收回违规投放车辆。与此同时广州市交通部门也约谈了有意进入广州的滴滴、哈罗单车,要求短期内不在广州市域内投放自行车。各地管理部门针对共享单车出台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原因都在于投放车辆过多,已经超出了城市骑行、停放资源承载能力,有关企业现场管理投入跟不上,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不断。
共享单车在城市各处的扎推,虽然为用户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也给行人和路面交通造成了影响,占压人行道、堵塞公交站台和停车场等现象十分严重。广州、深圳等城市的管理部门禁止新车投放对单车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站在市场发展的角度,共享单车巨头摩拜、ofo等先到者让其在市场红利和体量上占了多数优势,而后到者如青桔单车、哈罗单车等则失去了一定生存空间,并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此外,摩拜和ofo等也面临着车辆更新换代的难题,致使其无法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有效提升管控方法,科学制定车辆投放机制,而不是一味地遏制新车投放,成为共享单车可行的破局之策。《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技术要求》就提到,电子围栏技术可为共享单车有效设置可停区域及禁停区域,从而规范用户的停放。技术要求规定,共享单车应安装卫星定位模块,模块可接收北斗或GPS等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应在APP地图上显示附近电子围栏的位置信息,引导用户有序停放。对停放到电子围栏内的单车,采取信用分奖励等措施。目前, 电子围栏 已经在国内一些城市开始试点,未来将推广至更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