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所有互骂群,最后都会变成微商群、蹦迪群和死群
10-23
1035

在王者荣耀与绝地求生、香菜和韭菜、花生油与金龙鱼、佳能尼康索尼宾得富士……甚至男人与女人等互骂群快意的交战了一天一夜之后,腾讯终于看不下去了,示意大家文明发言、理性表达,否则将根据举报予以封禁。

在王者荣耀与绝地求生、香菜和韭菜、花生油与金龙鱼、佳能尼康索尼宾得富士……甚至男人与女人等互骂群快意的交战了一天一夜之后,腾讯终于看不下去了,示意大家文明发言、理性表达,否则将根据举报予以封禁。

事实上,在这条信息发出的一个小时之前,我建立的《12星座对骂群》已经凉了,72个人集体沉默超过了一小时。群主并不是没有努力挑起话题,甚至试图自黑引发人身攻击,但除了有少数真爱粉报以敷衍的回复之外,再无法掀起大型人身攻击。

这个群从6月7日晚十一点半建立,我在朋友圈发出群二维码,陆续进来70多个人之后,当晚就从12星座对骂的初衷,改成了骂河南人、东北人的地图炮,再到深夜养生早睡党与坚决不睡觉发生争执,到今天开始讨论喝星巴克还是速溶,甚至一度进行了ETH和EOS之争,都不温不火,参与的只有那么十几个,并且经常骂着骂着就有人刷一波美食图来影响情绪。

1.jpg

唯一掀起高潮的是一位名字中带有某共享单车公司的朋友进群,引发了大家关于公司颜色的人身攻击,并且群里其竞品公司代表也来发言,一时间有了怒气。其他时间,大家竟然非常友好的群聊,并且还促成了两位高中同学的偶遇。

在我加入的另一个打着“香菜与韭菜”旗号对骂的群里,骂声刚开始很整齐,我们采用辩论的形式,想方设法的以香菜香韭菜臭的中心思想,全程几乎不带脏字,例证结合,有图有真相。甚至在我忍不住笑场时,群主来艾特我维护秩序,“此时不是你哈哈哈哈的时候,你必须fight back!”

大家用力的讨论了榴莲能不能吃、粽子甜和豆腐脑甜等几个关于食物的经典议题之后,群主终于称自己“感觉身体被掏空”。直到开始集体八卦某男作家的二婚对象、从讨论怎么用酒更好的追姑娘到围观PUA笔记时才恢复元气,到了晚上,已经开始有人询问哪家串串香最好,并且发出了远程干杯的友好邀请。

晚上八点,随着我微信里骂的最欢的“方言互骂群”偃旗息鼓,衍生的“打嗝群”、“撒娇群“也都无人表演。我把“12星座互骂群”改成了“和谐社会你我有责”,此时的“香菜韭菜对骂群”已经变成了“下个id见”,我们终于逃不出不打不相识的命运。

2.jpeg

回想起上一波微信群的热潮,还是春节时候的“3点区块链”。火爆路径与此次的微信互骂群非常相似,都是无厘头的议题,从一个社群先火起来,之后各个群里和朋友圈病毒式的传开,当时是币圈大佬的截图,这次是民间艺人的录屏,引发争相模仿。不变的是,在活跃了几天之后,除了当时靠三点区块链群进而创立自媒体的某财经群还依旧活跃之外,江湖上再没有3点区块链的传说。

就像这回,即使官方不出手干预,估计不出三天,大部分互骂群都会凉。也不完全,应该说这些以互骂社群开始,最后终将走向友好社交,不然就会变成死群。

以我加入的最成功的社群为例,该群现有267人,几乎每晚活跃到凌晨2点,经常十分钟不看,再想跟上节奏,就要先爬几百条楼。每晚参与讨论虽然集中在10-20人左右的小范围,在讨论中甚至到第二天都会不断有人汇报爬楼看完记录。从氛围到活跃度,再到议题和内容,可以算作社群运营的教科书书级案例。

总结其成功的秘诀,在于本身的KOL已经通过公号内容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当时建立这个群的目的,是因为开设了一门知识付费课程。课程以文字形式周更,群主建群的初衷,是让学员互相讨论,老师答疑总结。随着课程越发深入,群里讨论的议题也开始正向发散,在两位KOL(群主和老师)的带领下,有专人总结群聊干货笔记以方便没有及时爬楼。群主建立了讨论规则,并且铁腕执行,比如在老师答疑问题时不能讨论与课程无关的内容,违反者踢出。

周更课程(内容)——答疑讨论(KOL带领固定议题)——社交(自发、议题不固定)形成了正向循环,KOL生产的内容,群成员的兴趣相似度,课程议题的深度和发散性都是这个群成功的重要原因。

回看互骂群,甚至不是区块链3点社群那种单一兴趣点引发的讨论,这些互骂的议题,几乎都是强行蹭热点,为了骂而骂,如果不是互骂群火了,你真的愿意每天讨论这些个无聊的事?就算是有文章中提到,搏击俱乐部式的言语暴击来减压,那得真身体力行才能起到作用,你光动动嘴皮子能解气吗?骂不过恐怕更添堵。

除了知识付费的大群,我微信中最活跃的小群(20人左右)是一个叫做“酒后表演艺术家”的群。群里的人并不一定都认识,但是各个群成员都保证认识其中一个群成员,可以算是介于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社交模式。这个社群的建立主旨是兴趣,能持续是因为线下活动。有着共同的电音(蹦迪)爱好,周末总有几个有空的可以聚到一起,来践行这个爱好,是这个群存活的意义。

那么看看互骂群,想持续发展,恐怕就得线下约架了,和谐社会这怎么行?

3.jpeg

所以,到底是什么吸引我们加入这种无意义的互骂群呢?现在,回顾一下我们加入这些群的过程。第一种情况是在朋友圈里看到谁建的对骂群的二维码,当时你可能已经在别的群里看到了江湖大神们的录屏视频,正孤独求带。第二种是莫名其妙被朋友拉进去的,随着视频继续传播,你也慢慢熟悉规则,开始玩了起来。

这两种首先都不考虑议题,换句话说,你只是为了对骂或吃瓜而进群。哪有那种是因为你真恨透了不吃榴莲的人专门搜索这种对骂群进去非要骂出个所以然来?马路上有人吵架总得有人看,你也不管骂的是啥。

既然骂啥不重要。只要凑齐了选手和观众,就可以随时开始你的表演。“对骂群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昨天流出的很多小视频毒性娱乐性远超抖音,且先不谈道德价值观问题,组织形式是基于兴趣话题的社群聚集,议题设置围绕文化冲突的化学反应,表达方式是即兴创作互动与恶搞解构。”美拍产品负责人菜花告诉小编。

“满足了人内心无边界发泄的社会心理,且把社交行为与内容生产传播做了高效结合,UGC与社交真的有无穷的想象力,深思对骂群流行的各种促因,说不定就会孵化出一个全新的内容社交产品。”

其实,互骂群的本质是就是微信的陌生人社交。它虽然不具备一个社交工具的基本属性,它的垂直程度也绝不足以构成一个社区。互骂群里众生相,有主吵,有捧哏,还有默默爬楼的,我们把不看不听不说的佛系群友排除在外,这场景是不是有点像弹幕?

事实上,在陌陌和探探这种工具型产品越来越追求效率的情况下,我们真正的社交需求无处安放,这也是内容型社交产品,像最近出现的看片弹幕社交平台微光、听歌弹幕社交app乐趣等发展的窗口期。

俗话说的好,漂亮的皮囊遍地都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也是为什么在探探陌陌上say HI的人越来越多,真正聊下去的却越来越少,为啥在抖音上网恋成功率高?你需要找到一个内容的切口,才能尬聊下去。我们都默认,漂亮的皮囊基本都是照骗,那么是时候展示你的灵魂了。如今,陌生人社交可能就是到了这样一个临界点。

曾经有人说,如果谁能解决陌生人社交中用户双方能够“聊到一块去”这个痛点,让用户互相产生共鸣,将会是非常大的进步。互骂群可能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

比其他社交产品更便捷的一点是,你只需要点击头像就可以加好友,关系直接沉淀到微信。

如果你能在群里出奇制胜,声音好听或者直接来一段rap,要不就表现出辩论选手的口才,必定有人想认识你。潘乱曾经说过,“都说B站才是中国最大同性交友社区。弹幕和视频叠加成了一种服务社交的异步内容。先有内容,然后大家在内容上互动,然后再发展关系。”在互骂群中,确实是在自发创造内容,尽管这个内容现阶段戾气有些重。

所以啊,所有的互骂群最后都会变成相亲群、美食群、蹦迪群或者死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