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张图告诉你被低估的短视频UGC
10-23
25

最近朋友圈里大量出现短视频引发了关注和讨论。与朋友圈私密性不同,以开放、共享为特性的短视频社区比如微视、秒拍等,已经初步完成第一波的“圈地运动”,成为微博、微信等文字、图片和语音社交之后,社交和媒体属性兼具的新兴平台。

(作者:老胡说科技 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 或 老胡说科技)

最近朋友圈里大量出现短视频引发了关注和讨论。与朋友圈私密性不同,以开放、共享为特性的短视频社区比如微视、秒拍等,已经初步完成第一波的 圈地运动 ,成为微博、微信等文字、图片和语音社交之后,社交和媒体属性兼具的新兴平台。

从这两张图看,过去一年微视上产生了8000万的UGC(用户生成内容)作品量,诞生了40多万个话题标签,这意味着什么?根据此前优酷发布的每月300万UGC数量的话,微视600多万的月度数据,已经远远高出传统视频网站。

国内短视频自去年出现以来,能否激活视频UGC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和国外用户相比,国人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去拍视频,而且流量的问题也影响在线播放和互动分享。但微视此次晒出惊人数据后,可能会让人有新的思考,显示出视频UGC在移动端爆发的潜质。一句话,用户分享的力量被小觑了。

1、被低估的移动视频UGC?

在很多人看来,衡量一个平台的活跃度,最直接的感官来自于平台用户数以及产生的信息量,无论是在论坛、博客还是微博时代。而在图文之后,视频成为新的传播载体,早期视频网站曾扮演着UGC的重要角色,但现在来看效果并不明显,移动时代能否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艾瑞数据显示,自2014年1月起,移动端月度使用时长占比开始超过PC端,这意味着用户的使用习惯及场景已开始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而内容作为用户的最大需求。相比长视频,短视频根植于移动端,不仅能够通过快速完成拍摄,并且具有传播和分享的优势,激发用户去看去玩的动力。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的一个非著名案例。话说美国相关部门曾经组织过一个红气球挑战赛,他们把红气球放在美国的十个地方,任何人只要最先全部发现的这十个红气球的准确位置就能获得十万美元的奖金。可美国那么大一片地方怎么去找呢?结果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团队赢得了奖金。他们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通过互联网向他们所能联系到的人发出信息,直接帮他们找到一只红气球的人可以得到两千美元,如果提供有效信息了也可以获得一千美元。结果,几个小时十只红气球就全部被找到了。这就是互联网时代UGC+社交的力量造就了一个奇迹。

但短视频出现这样的变局,却并非偶然。首先,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用户观看视频的路径正在向手机迁移,并且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以短视频为主的UGC显然更适应这种需求,同时更适合做社交网站进行分享;其次,UGC内容拥有更强的用户黏性,能够带来长尾的流量效应甚至广告效应。同时,UGC模式无需投入太大的成本,对带宽的消耗成本也比较低。这一切也让短视频UGC模式日渐升温。

2、有好平台才有强大的生产力

如果按照上述的分析,那短视频是否就真的走上视频UGC的康庄大道了?其实又不然。过去一年,短视频领域除了微视、秒拍外,还有像玩拍、趣拍、乐播等一众大大小小的应用,但如今都已经悄然匿迹。这同时也印证一个事实,玩UGC还得看用户是不是买张,只有一个好的平台,才能有强大的生产力。

以微视一年来的发展为例,一方面,微视通过登陆账号与微信打通,增加滤镜、配乐等美化效果,不断强化易用性、工具性,让手机拍视频不仅简单而且效果不错,吸引用户入驻关注;另一方面,根据用户的喜好,设置不同的频道和热点话题,对内容形成聚合真正留住他们,40万标签话题、50%的搞笑内容可说是微视特征的重要体现。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视频和图文最大的不同,还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展示自身在搞笑、绝技、自拍方面的想法,娱乐属性更强,这也是微视为何能迅速俘获90后,00后芳心的原因。毕竟,无论是身居庙堂之高,还是身处希望的田野上,任何人都难以否认:当前主流人群皆处在一个娱乐的时代,吃喝玩乐,现代人的娱乐终究也逃不出一张互联网。未来微视或许会在新闻资讯、娱乐、创意、营销等多个场景的应用,带给用户更多的玩法,成为移动时代一个重量级的UGC平台。

总之,娱乐至死,4G流量以及资费终究不再是问题,短视频平台未来可期。将来,腾讯也完全可凭借着其他平台来推微视,威力不可小觑。眼下,尽快奠定自己在这个市场中的位置,圈住最大的用户群,这才是微视发展路上的第一要义。

我爱视频娱乐,我尊重一切为之努力的公司和人。微视耕耘者们,加油。身处这个亚历山大的快速奔跑时代,我们需要随时随地来的短视频娱乐来聊以慰藉。在此,不妨带个小板凳,静待未来4G时代下的短视频高潮上演,肥了企业,也爽了我们自己!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自媒体(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 或 老胡说科技)。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你的关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