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国产芯片巨头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只是开始,4000亿的阿里巴巴也要回来了,多米诺骨牌开始启动了?日前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正在考虑于今年下半年二次赴港上市,筹资金额为200亿美
400亿国产芯片巨头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只是开始,4000亿的阿里巴巴也要回来了,多米诺骨牌开始启动了?
日前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正在考虑于今年下半年二次赴港上市,筹资金额为200亿美元。
在中美摩擦的焦灼节点传出这个消息,释放的信号已经十分强烈了:大洋彼岸没有绝对的自由市场,科技无国界也只是一个传说。
最近华为一再遭到美国国家力量的精确打击,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海外上市企业身上。
就拿阿里巴巴来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后,因为业绩突出,股价曾在2016年下半年一路狂奔,市值一度逼近亚马逊。
就在我们都一脸天真地以为阿里巴巴市值超过时为市场第一的苹果只是时间问题时,接下来的形势却诡异之极:亚马逊只用了半年时间,市值就变戏法一样达到阿里巴巴的2倍以上。
去年3月,阿里市值重回5000亿美元大关,一年后的今天,在业绩继续高涨的情况下,阿里的市值还是不依不饶地跌去近1000亿美元,再耽搁一阵,等待阿里的会是什么?
所以,对于在美国的中概股而言,梁园虽好,已非久恋之地,再不回来,可能真的就回不来了!
就像阿里所说的:我们在去美国上市那一天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这个想法没有变化过。
港股二次上市?
对于港股资本市场而言,阿里巴巴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同学!
2007年,阿里巴巴曾在港交所上市,IPO 首日股价大涨190%,但此后股价一路下滑,一年后仅剩下原市值的 1/10 ,最终马云在 2012 年决定进行私有化和退市。
2013年,阿里试图重新登陆港交所,但是却因为阿里 合伙人 方案和港交所 公司有双重股权的,不能上市 的规定相悖而被拒之门外。
无奈之下,阿里巴巴于一年后在美国纽交所挂牌,获得了250亿美元融资,创下当时融资纪录。
接下来的十年里,阿里巴巴一路高歌猛进,成长为全球一流的互联网公司。
痛失阿里巴巴后,港交所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书写历史的机会,于是当年痛失阿里成为港交所25年来最大改革的导火索,希望有一天能迎回阿里巴巴。
2018年4月,港交所正式发布IPO新规,除了允许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可以在香港上市,还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从上市自由度上而言,港交所已经很接近美国资本市场了。
在港交所发布IPO新规后,一批原来打算赴美上市的内地企业纷纷改弦更张,在香港提交了IPO申请。
2018年7月,小米成为第一家登陆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权的内地上市公司。
两个月后,美团照方抓药,登陆港股,如今美团已成长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在迎来腾讯、小米、美团后,港股市场的容量大大扩张,接下来,就等着阿里巴巴入列了。
今年1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诚垦地对马云说,希望阿里巴巴能回到香港上市,港交所为了这一天已做了充足准备。
马云回应说,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香港市场。
今年4月,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说:
阿里百分之百会回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也许从意识到错过阿里的那一天开始,港交所就一直在等着阿里回来的那一天。
但港股真的是阿里唯一的选择吗?
多地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在迎接阿里回家的路上,A股也有可能中途截胡!
最早在2018年3月,中国监管层就释放了中国存托凭证(CDR)的设想。
CDR最鲜明的特点,是绕开了审批过程中复杂的法律和监管程序,一方面主动为海外上市的科技巨头们回归A股删繁就简,另一方面也创造条件留下那些还没有上市的独角兽。
3个月后,中国证监会公布了CDR细则。从细则上看,虽然CDR对试点的企业也设立了公司规模、赢利等硬要求,但这些要求对阿里这样的企业而言和没有设置要求一样。
所以在去年3月CDR设想刚刚出炉时,就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正在研究制定A股上市的计划。
毕竟CDR和中概股借壳回归相比,在时间、成本、保留架构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所以,不光是阿里巴巴,包括网易、百度、腾讯、京东在内的大批中国互联网企业都表达了回归A股的意愿。
一旦这些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都回来了,对于A股市场的开放和完善,也会起到直接的推进作用。
目前,阿里回归A股的最大考验是A股是否真的能消化掉阿里此次高达200亿美元的融资,毕竟这个体量是A股IPO历史上最大上市交易的2倍:2010年农业银行进行的当时最大的交易规模是100亿美元,但九年后的A股也不是吴下阿蒙了。
当然,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公司而言,港股和A股并不是单项选择题,还可以成为多选题,比如说,在港股、A股甚至美股同时上市。
既然国内的中石油、国外的谷歌都有这种熟悉的操作,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