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分担着很大一部分的就业人口压力。
近些年来,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关门撤离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近日,全球第三大液晶显示面板制造商友达光电在上海的松江工厂也宣布关门和产能转移。
但没想到,突然的下岗让众多员工们心生恐慌。
大家在工厂前打出了 友达赢利十余年,一朝关厂见血泪,奸滑工厂讨公道 的横幅,以表达对突袭式关厂的不满。
外企频现关门,都在准备撤离?
据悉,友达光电是全球第三大、台湾第一大液晶显示面板制造商,拥有完整的3.5代至8.5代生产线,提供1.1吋至85吋涵盖各类显示器应用之面板。
尽管位于上海松江的这家工厂,一直都处于盈利状态,但还是遭遇到关厂的厄运,这也让很多员工感到无法理解。
此次也是友达光电首次关闭大陆工厂,甚至不排除后续关闭其他工厂的可能。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三星、松下、夏普、东芝、索尼等外企出现关厂撤离。难道真的像外界所传言的那样:
外资企业们都正在打算撤离中国大陆?
在过去文章的评论中,时常见有网友来争论台资算不算外资的问题,这个在我们国家有关部门给出的相关定义里解释的很清楚:
外资,是指其他国家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来中国大陆以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为主要目的,在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前提下,遵循市场机制法则,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的独资、合资、参股等市场流入的资金。
今年4月份,三星在深圳的工厂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被撤销,所有员工于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数约320人。而该企业也是三星在中国唯一一家生产网络设备的公司。
此次关闭的友达光电松江工厂在鼎盛时期也曾雇佣高达7000名员工,现在仍然有800多人在岗。此次关厂,意味着800多人也将失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三年间,已经有数家赫赫有名的外资企业完全撤离或部分撤离中国。
2015年1月,松下电器关闭了位于山东济南、主要生产液晶电视的合资工厂。加上前几年松下已关闭的中国等离子电视工厂,松下电视已全面退出中国生产。
2016年5月底,全球最大的照明巨头飞利浦宣布关闭位于中国深圳的公司,并遣散员工。
2017年1月7日,全球最大的硬盘制造商希捷发布公告,宣布关闭其在苏州的工厂,并裁员近2000人。
2017年1月中旬,美国科技公司甲骨文被曝出裁减200多个北京研发岗位,员工被要求在3月31日前离职。
2018年1月8日,日东电工的日方代表突然向中方课长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宣布,工厂将在1月底停产,2月开始解除合同。
而即便是富士康、苹果这样的企业也有将生产基地转移或分散到其他国家的迹象。
外企何为撤离,要往哪里?
外资企业撤离已经是显而易见的现象,那么这些外企为何撤离还在高速成长的中国,又将前往哪里去?
友达光电CEO彭双浪在采访中表示,在新一季财报发布后表示,大陆的京东方(BOE)现在是他们最强劲的对手,作为京东方的同行,他表示台企尽管在多元化方面很努力,但是却没有大陆企业的驾驭得好。
由此看来,本土企业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在对外资企业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但外资企业之所以 无法驾驭 的原因或许还有之前给予的优惠政策的消失,包括税收优惠。
但这因素归纳在一起或许都跟企业经营成本上涨有关。
在没有税收优惠的情况下,外企实际上就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再加上这些年中国在用人成本、用地成本上突飞猛进的飙升,不得不让外企产生将工厂转移的想法。
这种压力不光外资企业有,国内的制造业也能感受到。
尤其是这些年中国国内资金 脱实向虚 严重,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过多的资金集中到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炒作,造成地价高,房价高等现象。
而楼市更像一块 吸铁石 将人们手里的资金都吸了进去,挤占了消费市场,也推高了用工成本,但到头来所有的压力又给到了实体经济企业。
这些年,国内实体企业关门倒闭的案例也不少,只是他们并没有将企业转移的机会。
而现在这些外资企业们的首选转移地方就是印度、越南等经济泡沫小,人口红利多的国家,还有一部分将转移回降低企业税收的本土国家。
外企业的离开,意味着什么?
可能有网友要说了,离开就离开呗,三星走了就走了,我们正好有了华为、小米、OV等国产手机可以抢占份额了。
但实际上外资企业的撤离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中国庞大的GDP数量有外资企业的很大一部分功劳。
例如2012中国GDP总量为519322亿元,约合83626.7311亿美元。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净出口额就为3816.1亿美元。
曾有计量经济学公式计算得出,加工贸易的净出口额每增加1亿美元,我国GDP就增加12.60104亿美元。
由此可简单得出,2012年光是加工贸易进出口就奉献了48086.8亿美元的GDP。仅此一项就占到了GDP的一半以上。虽说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并不全是外企在做,但绝大部分是。
同样也有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外资贡献上海2/3的工业总产值;对深圳经济贡献高达70%;广州外企多达2万多家,占工业总产值也达到62%!
所以,除了大陆的劳动人民勤勤恳恳为GDP做贡献以外,在中国土地上创造财富的还有这些外资企业。
其次,外资企业分担着很大一部分的就业人口压力。
由于受投资政策限制,来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多以制造业为主,不管是低端制造的运动鞋,还是高端制造的液晶面板等,这些产业都承担了大量劳动人口的就业。
例如,仅台企在中国大陆就大约有8万多家,雇用员工数超1000万人,光是富士康就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而其他企业外资企业也承担着同样的就业任务。
尤其是现在很多中国家庭都背负着房贷、车贷等债务压力,一旦失业,堪称灭顶之灾。仅靠国内的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还算火热的行业能否消化这些失业人口的压力呢?
所以,外资企业的撤离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想象中的要严重的多,同时,这也再次为我们反思国内的制造业环境的恶化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