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想象力抛转环节,小程序离不开微信
10-23
795

为了追风口,仅仅是把原生APP中的图文消息原封不动地复制到小程序上,可以说是新媒体运营者对老板最消极的怠工了。

上面这一连串问题会有非常开放式的回答,但是我打算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样的内容产品是对社交关系的重组。

下面,我将跳出例如答题这种对由中心化组织生产出的内容进行再 叙 事的框架,开几个关于去中心化内容初次 叙 事的脑洞:

众包新闻

这个想法其实借鉴于众包地图Waze。当一个地区发生了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路过此处的用户可以拍照上传事故照片,并对事故进行文字描述;系统会比对用户上传的数据,重合度越高的描述意味着越高的可信度。还有,在灾情期间,通过众包的力量帮助社会判断灾区中还能正常工作的加油站,可以比任何中心化应急中心更高效地指导救援。

同样的方式可以用在公路出行之外很多突发事件场景中。当一个事实需要多元视角来支持的时候,小程序可以方便地在社交关系链中传播,并且能够承载图文、音频和视频载体。去中心化的新闻生产一直都有,例如某些明星八卦的贴吧、或是热点事件中的微博。但是小程序提供的想象空间是,它能够更快速地触达更多、更精准的用户。

而且,每个用户提供的信息帮助确定事件真实性的占比有多大,这些信息流过了多少人际关系,都可以被系统记录下来,从而衡量用户对公共事件的贡献程度。众包新闻的方式不仅追求的是事件真实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用户参与内容创作的程度更深,与公共事务的联系也会更紧密。

爆料者新闻

在时尚、娱乐和商业领域,小道消息永远都有,但是如何快速验证这些消息的真实与否?

爆料者新闻其实是对众包新闻的一种变形,因为人的八卦或者逐利天性,所以倘若某些人在某些事件中,想比别人更早地知道某些事情,或者仅仅是展示他是朋友圈里前1%知道某个事情的人(这种心态体现在某些先转后看的朋友圈行为上),那么他们可能愿意为某些信息的及时性付出一些成本,而那些掌握相关信息的人,在一定利益回报的激励下,也更乐意参与到信息收集中。

这类小程序可以被用于非常小的圈子,例如校园、办公室或者音乐节场景等。物理环境越密闭和稳定,人员越密集,滋生小道消息和关心八卦的需求就越高。

人们许多微小甚至隐藏得很深的心态,不能被中心化的创作和传播方式满足,所以小程序正好用来承载与之相关的内容。当然,这些产品看起来很可能需要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支持,所以我自己也很看好社交生态对区块链产品的推动。

链式小说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为什么一千个人看到了同样的小说开头,就一定要看到同样的小说结尾呢?

假设一个内容创作者写了一章故事,接下来10个用户可以写出10个不同的第二章故事,平台可以对故事的阅读量进行排名,那么直接进入小程序的用户可以依照排名来阅读不同的故事线。

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版本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朋友可以自己阅读、创作,也可以回到平台排名比较不同故事版本的区别。

以此类推,这个故事真的会从同样的开头发展出一千种故事线,同时平台还不太需要担心精准分发的问题,因为每一种故事线如果能继续写下去并被继续看下去,它一定有自己的读者。

每一个参与链式小说创作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贡献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此生产出的内容,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读者,都会产生比中心化生产出的内容更强的互动感和粘性。

总结

这篇文章,承接之前《社交+电商?社交+知识付费?社交+一切!》一文,想表达的关键点是,微信的社交关心中流淌着太多信息和价值,这些价值需要公众号和群组之外的载体帮助外化。

在内容创作领域,除了基于已有内容做再传播之外,让用户与内容产生更多元互动和更深刻关系的方式是直接让他们参与到内容的生产环节,尤其是再让他们因为内容贡献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小程序没有发明UGC,但是它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可以丰富UGC的方式。或者说,UGC是内容创作笃定方向的话,小程序就提供了一个集创作、传播、消费、互动为一体的载体或组织方式。

最后,说回来,文中的例子只是我抛出的脑洞,主要集中在如何组织去中心化的内容创作方式层面。在传播、消费和互动方面,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点。希望大家把你们的脑洞砸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