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永浩没有情怀,只是急功近利
10-23
7

笔者本人没有使用过Smartisan T1,所以就不在产品本身上做评价。网友的各种黑可以理解,新媒体言论自由。但作为理性评论者,抛开产品不讲,老罗的商业模式有很多借鉴的意义,但他造成的影响在整个商界和媒体圈属于弊大于利。

今天,科技媒体专栏作家南七道写了一篇《我为什么会买罗永浩的锤子手机》,一时间这篇文章在今日头条迅速走火,罗永浩也亲子在微博上转发了此文,网友评论绝大多数以批评为主。南七道写本文的目的不言而喻,与其说是给锤子手机写的软文,不如说是为自己增加一些人气,最主要的可以让其新公司弘毅无线暴露在网友面前。此举不失为一箭双雕,可惜的是,名气不是美誉度,急功近利只会换来一时的兴奋,锤子科技亦是如此。

笔者本人没有使用过Smartisan T1,所以就不在产品本身上做评价。网友的各种黑可以理解,新媒体言论自由。但作为理性评论者,抛开产品不讲,老罗的商业模式有很多借鉴的意义,但他造成的影响在整个商界和媒体圈属于弊大于利。

上个月我在《互联网思维:伪极客文化》中写到互联网思维让整个商业环境变得浮躁起来,

老罗无疑是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极致的营销人,论专业知识和技术他或许连及格都达不到。前阵子周鸿祎在熬夜观摩了I/O大会之后说道: 觉得国内这些互联网公司即使市值收入再高用户再多,骨子里还都是商人,和谷歌真的还不在一个层次一个境界。利用中国的人口红利特殊环境闷声发大财也就罢了,就别自吹赶谷超苹了,谷歌大会唯一差的是表演水平,这点上我国企业确实领先。 锤子手机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离不开罗永浩优秀的表演技巧,他的个人秀,为我们展示了罗胖的苦逼奋斗史和追求极致的情怀。

当今的消费者已经有着非常强的分辨能力和维权意识,消费者无需通过广告来了解产品信息,网络提供的渠道之多足以让大众在获取详细信息的同时对比产品的好坏,最终做出自己的抉择。用情怀两字就想打动消费者,这未免把我们想的too young too simple。如果说锤子手机能给购买者逼格和个性化,显然T1还无法达到这个境界。我们愿意花高价买屏幕较小的iphone,尽管购买目的不是因为其用户体验优良,而是因为逼格十足。个人认为,乔布斯的伟大之处是为大众创造了无数优质产品,但最为重要的是给苹果公司留下了一套特殊的产品研发及商业生态战略。这种战略就是逼格的本源:即用高价定位人群,用艺术引领品位,而这一切都是从小众开始,本来苹果产品可以降低价格,Mac OS以及IOS也可以对外开放来获得更多使用者,但正是制造稀缺性拉高了整个品牌的品位,而小众化的品位最终变成了整个电子产品界的品位,可谓是以小攻大。反观小米,开启了国内高配低价的智能手机模式,它的成功归功于这个战略,理性消费者也会为这种高性价产品比买单,但它缺少逼格的基因让自己也难以突破中端手机的定位。那么说回锤子手机,生产环节中出问题,表明其硬件配置的不成熟,虽说ROM的用户体验做得非常不错,但我不认为消费者在大街上手持锤子手机能给自己长脸,试想一下,当你拿着一款逼格十足的T1在手中刷屏,可一想到T1之父老罗的专业能力和公众表现,不禁觉得略煞风景。消费者瞅着小小的iphone屏幕满心欢喜,因为它是苹果。我的Nexus5从未更改过原生系统和自带软件,即便谷歌输入法毫无智能可言,我依旧继续使用,因为被逼格洗脑的是高大上的谷歌,而不是其他。用户为王时代,要么拿性价比开路,要么用逼格洗脑,而用户接受洗脑的品牌支撑必须是国际顶级科技公司,公司的量级往往决定品位的高低,否则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公司是没有任何权威和魅力促使我们花费大价格买一些有个性的产品。罗永浩和锤子科技到底有多大的话语权,对我们的购买动机有着多强烈的改变,在此无需赘言,它带给购买者的利益点显然不足以支撑产品的价格。

与此同时,罗永浩的一系列营销策略为很多想投身科技界的创业者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口水战,过激言论,噱头,极端行为 凤姐的个人品牌美誉度如何我们都知道,她靠什么方式出名我们也知道。老罗是锤子的灵魂,他的形象代表着锤子的品牌形象,他的言行举止也处处影响着品牌的美誉度。乔布斯也是个爱夸海口的企业家,言论有时候也比较出格偏激,但乔帮主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在自己已经有着顶级产品的基础上发出声音的,而之前老罗的第一款产品尚未诞生,就已经打着超越iphone的口号。这种消息容易传播,靠这种方式让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也非常容易。如果真要实打实的比拼,锤子手中有多少专利和技术能与国外厂商进行对抗,打个比方,如若其他硬件商和软件商把自己技术的使用权一收回,锤子还剩什么,这样的基础谈何超越。整合的作用在技术领域显得愈发重要,但不意味着一个企业有着无限期使用权,一个有着绝对话语权和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才能算得上优秀企业,而不在于它能做出什么样的产品。科技产品的基因是技术,不是营销,而锤子公司的基因无疑是后者,越来越多的企业投机取巧利用新媒体引爆话题,博取眼球,于是先把营销做好,知名度高了就不愁产品卖不出去,成了很多公司的运作原则。同质化时代,常规产品越来越难在质量和功效上有所突破,营销的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但作为科技公司,产品的创新才是公司的主要目的,营销在其后。罗永浩的成功模式是把营销放在第一位,产品创新放在第二位,这种模式简单粗暴,而且易于操作,即使失败了也可换个行业重头再来,这就是罗永浩效应,他的表演让别人知道:这种模式可以复制。 舆论第一,技术第二 就是罗为整个环境带来不良风气,当前几天听到真有说相声的要来做手机,我突然觉得科技界已经变得不本分,开始浮躁了。

在国内,产品,因各方资源整合而生,用户体验,也因资源整合而生。国内手机厂商的创新就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让手机操作更简单更人性化,仅此而已。手段就是通过整合多方资源,稍作软硬件的改观和优化就算创新。而国外科技公司,所有创新都是对技术本身的一次次突破,而不是在原地不断优化。

当国内手机厂商还在为配置参数字的提升而沾沾自喜时,苹果在WWDC2014大会中对硬件只字未提,智能家居平台、全新的输入法、 l图形API还有Swift语言让所有人大开眼界,谷歌I/O大会中智能手表,车载系统,安卓L等产品的发布更是把 科技改变生活 的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所有国内版本的用户体验至上原则在此显得黯淡无光。

这些年来,华为等企业陆续走进国际舞台,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科技公司的成长。但我们必须要知道一点,在进步发展的路上绝对不能浮躁。不是消费者崇洋媚外,而是部分国内产品确实和国外有一定差距,科技产品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所有人都有情怀,所有人都想在企业家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时候我在想,等到罗永浩老了之后写本自传,我定会花Smartisan T1的价格3000多元买100本老罗自传,免费为亲朋好友赠送,一起回顾那个曾经让很多人又爱又狠的老罗。罗胖的情怀我一定会为此买单,只可惜不是现在,锤子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情况,为其买单,有些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