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一舟的财富梦想毁了人人网
10-23
21

无论实体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我认为,金字塔式的产业结构仍是最合理的。BAT式的巨头,如果毫无生态思维,粗暴地借助资本渗透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中小公司,互联网产业底层的创新土壤,肥力一定会被透支,泥土流失殆尽后,巨头们未来的利益一定也会受到抑制。

有几个朋友在人人网,但我已好久没看它。不过,这次的矛盾,让我从中体会到一种不太健康的味道,它事关整个行业尤其中小互联网业的创新与生存土壤,而不是一个人人网案例。

表面上,这次矛盾,就像陈一舟说的,是件小事。杜悦邮件指责他,做领导或做人都 非常负面 。他邮件回应,说杜想担任人人投的一个技创公司CEO被拒,而内心失衡。

不过,若将另外爆出的陈一舟与副总裁杨慕涵的冲突关联,再结合陈回应杜悦的邮件内容,味道就完全不同了。甚至可以说,陈一舟的回应信透露的额外信息,远比他与杜、杨两人矛盾透露的信息更多。

我有这样一种感受:人人已不再专注于产品与业务,而转身成为一家投资型的企业,开始更多靠投资收益与股价来拉拢人了。

陈一舟在信里强调,杜想担任CEO的那家公司,很有前景,是人人最近投资的几家优秀潜力公司中的一个。但杜不是最合适的CEO人选。

这句话似乎意在贬低杜的能力,以便将矛盾转向后者的心胸。但随后的一段话,却完全变了味。

几年后人人股票应该能够增值,请各位股东继续持有,且行且珍惜..:-)

当我看到邮件里这一句时,真是哑然。难道,当年拥有那么多理想与人文情怀的互联网中坚领军人陈一舟,已沦为依靠投资回报预期、人人网股价来拉拢人心了么?

何况,这是一次人事危机,涉及个人重大质疑。陈一舟不但没给出任何凝聚人心的愿景,反而透露出了一种铜臭气的功利目标。

对于一家尚处于青春期、产品层面面临激烈竞争的小公司来说,刻意渲染收益预期,而不对外传递业务层面的永续经营决心,我觉得,可视为一种风险信号。它的表征就是:信心下降、军心动荡、人心离散。

当然,我们也看到,最后一段,陈一舟呼吁人人员工 继续集中在工作的革新上,互联网行业是不进则退,公司要前进,不能靠我,要靠大家! 但语义重心已难以扭转。

真不敢猜测人人网的出路。之前关于它的传闻已经太多。而这次,陈与杜、杨二人的矛盾,尤其是与杨的矛盾也被曝出,更是透露了人人目前面临的业务困难。至少我们没有看到,人人网之前推出的概念产品,陈一舟之前宣扬的移动互联网转型,留下什么真正的印象。

我个人的判断是,陈一舟真正的经营策略,已经不在业务与产品面,而在于资本运作。一年以前,他包装那么多概念,包括所谓人人游戏分拆、独立IPO等等,不过是为了拉抬人人网的股价,就像这次他在邮件里强调投资与投资收益拉拢人心一样。

看看人人网股价,确实得 同情 陈一舟。自2011年5月挂牌首日创下24美元价位后,它一路下跌,截至最新一个交易日收盘,仅为3.33美元,总市值12.65亿美元。而按锁定周期计算,2014、2015年,人人员工持有的股权到了解套时刻。

当初,人人招股书附属文件显示,申请IPO前,人人曾分3批给予员工(含管理层)总计573万股ADS期权,价值数千万美元。其中高管层占334万股。2011年4月14日,人人董事会还通过另一期权计划,打算上市后发放约为此前三批4倍的期权,按每股9至11美元发行价算,总值达2.74亿美元。

若按当初发行价计算,员工持股权益已蒸发掉2/3。他们肯定不甘心。第一大个人股东陈一舟身家自然也是大幅缩水。人人网上市前,陈有相当于9442万股ADS普通股,IPO中,以14美元发行价套现6080万美元。上市后,陈持股数降为9008万股,按挂牌日开盘价19.5美元算,账面价值曾达17.56亿美元。

如今,他的身家已只剩下当初的大约1/6。怪不得陈一舟现在一直强调股价与投资收益。

股价与投资收益,也是人人公司已经尝到的甜头:2014财年Q1财报显示,当季净营收2490万美元,同比下滑近40%,但净利奇特的好,达3230万美元。而这背后,却主要是股票投资收益5710万美元支撑。等于说,人人本来要亏2000多万美元。

写到这里,好像可以结束了,一次人事矛盾,折射出一个青春期互联网公司的财富梦幻,破灭与挣扎。

不过,我忽然觉得,也应该为人人寻找一种平衡,有必要跳出它来看待整个行业。在我看来,人人这家原本拥有活力的公司,陷入迷局,固然有套现出局用意,固然有内部原因,但恐怕也脱不开行业变化。

我的观点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陷入集体的创新难题。此前,BAT经历的狂飙突进的并购整合运动,已经对外传递了这种信号,即便是领先的公司,也在以资本换技术、市场了。

当BAT围绕自身核心业务构建起所谓O2O产业链后,本地小型互联网公司,即便拥有特立独行的产品,面对如日中天的巨头围剿,已很难有真正的市场突破,它们的平台化之旅,基本已经到头。

索性直白来说吧。在中国现有的土壤里,再想诞生一家阿里、百度、腾讯、京东之类的巨头企业,已不可想象。被强大资本裹挟的产业土壤,在BAT的大树下,中国小型互联网公司的生存将日益艰难。

生计艰难,可能就会导致中小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变形,动作变样。陈一舟邮件里渲染投资收益与人人股价的诱惑,试图借此唤起军心,已经是一出典型的产业竞争的变形记。人人已经从一家怀有中国Facebook梦的公司,变为一家为投资人们服务的工具。

无论实体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我认为,金字塔式的产业结构仍是最合理的。BAT式的巨头,如果毫无生态思维,粗暴地借助资本渗透大部分具有竞争力的中小公司,互联网产业底层的创新土壤,肥力一定会被透支,泥土流失殆尽后,巨头们未来的利益一定也会受到抑制。

当然,我这理想的表达,根本就这挡不住资本的狂欢。即便是被动的人人,创始人陈一舟的财富梦想,我也挡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