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网友“恶魔奶爸”爆出今日头条挖角知乎大V用户300余位,挖人的正是旗下悟空问答。网友震惊:知乎一堆身价几千万元的,居然会为了年薪20万元跳槽?
8月29日下午,网友“恶魔奶爸”爆出今日头条挖角知乎大V用户300余位,挖人的正是旗下悟空问答。网友震惊:知乎一堆身价几千万元的,居然会为了年薪20万元跳槽?而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朋友圈则转发该截图,配上一句“江湖有事。”
两年前的今日头条还是一家估值不到5亿美元的技术型公司。而现在已有数千名员工,2016年营收突破60亿元。今年刚刚上线了自己的问答产品,并通过一系列行动不断加强自身的地位,此次抢人更是“蓄谋已久”。
事情发生后,外界纷纷猜测今日头条此举是否会给知乎带来重创?至少就目前来看,影响似乎不大。悟空问答暂时还对知乎构不成威胁,但它发展迅猛,对知乎来说终究是个隐患。
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元年。知识付费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发展迅速,知识付费领域四大巨头: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喜马拉雅FM和知乎暂时占据着领先优势。
而经今日头条这一闹,知识付费经济亦再次受到关注。知识付费,长路漫漫,路上的阻隔不断,要想把知识变成商品输出,各大知识付费平台除了与传统的教育机构必有一场大战,它们互相也要不断“攻城掠地”抢夺用户。
今日头条不会是抢内容输出者的第一个平台,所谓的签约300多人也不会是离开知乎的最后一批大V。
知识+互联网+行业规范的模式,或许可以让知识付费经济蓬勃发展,且健康发展。但互联网日新月异,谁又说得准呢。
今日头条又双叒叕搞事情
这次对象是知乎
8月29日下午,网友“老雅痞”在微博晒出知乎大V“恶魔奶爸”的朋友圈截图,“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刚把我也签了,而且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签完以后所有内容不可以再发知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被抢完了,所以知乎的质量每况愈下。”
对此,悟空问答表示,签约答主不止300人,但从未禁止任何人在其他平台发布内容。现金是对知识分享的奖励,予人玫瑰者,手里不应只有余香。
知乎官方的回应称,有价值的知识分享,是无法简单粗暴地用批量生产的方式实现的,也无法批量计价。但是好的内容和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一定能在知乎平台上获得好的回报。
知乎大V、原丁香园CTO冯大辉在微博上公开了今日头条签约作者的相关协议条款,其中显示,知乎、百度知道、果壳、简书等在内的9个平台均名列排他协议之上。
在知乎上,这也成为了一个话题:如何看待今日头条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的传闻?有人提到,知乎的历次改版和倾向,对内容输出者的保护,并不算出色。
“这点价就能买走,也可以说是知乎不擅长保护了吧。”
“我感受不到我作为一个认真的原创内容输出者,在知乎这一亩三分地上耕耘许久,所应该收获到的成就感。”
用户的忠诚度如果不能列入知乎发展所要考虑的清单中,那么知乎日渐衰落也不足为奇。想想当初的天涯、人人网,知乎要步后尘完全有可能。
今日头条从知乎上挖人,大概是为自己的问答产品积累内容。
在此之前,今日头条已经上线了自己的问答产品头条问答。6月26日,头条问答升级为悟空问答。7月14日,问答频道正式在头条App内上线,给悟空问答的定位是立足独立产品探索更多社区专有功能。
为新产品挖人,已经成为今日头条活跃新产品的套路之一。
悟空问答与知乎隔空打擂台。虽然定位有所不同,但悟空问答背靠头条问答的平台,有着更加可观的数据流量。
截止今年6月,悟空问答的运营数据显示,有5000万用户先后入驻问答社区,包括景甜、柳岩、黄健翔、罗永浩等。
水深火热,知识付费经济光鲜与窘迫并存
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元年。
从2015年果壳推出在行,到2016年知识付费领域的全面开花,内容创业者迎来了新的变现模式。知识分子和大V的入驻让分答火爆一时,小讲的诞生更是成功打造了“三公子”等“草根”KOL,并将应用知识用于变现。
分答、知乎、得到、喜马拉雅等知识平台的积累在过去一年逐渐增多,并且积累了大量有粘性的用户。慢慢地,付费成为知识网红变现的主要方式。
作为国内知识付费领域的先行者,分答和它的创始人一样,低调内敛。在诸如得到、知乎等知识付费产品的追赶下,分答在行业内的表现可谓是不温不火。付费语音模式,也成为了新浪微博赚取流量的利器。
如今知识付费行业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矩阵和规模,500亿元规模的知识经济市场已经进入下半场,越来越多的行业内部和外部大咖都看好并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高晓松、马东、吴晓波等大咖,也开始构建自己的内容付费产品并且取得了粉丝的认可。Papi酱7月6日发布微博,高调宣布加入分答,尝鲜知识付费,转型做知识网红。
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两个罗胖分道扬镳,罗永浩退出得到。另外,你们是否还记得那些年上过的课?
知识付费平台们叫嚣得气势汹汹,相比之下黯然失色的是传统的教育机构。他们灭亡了吗?很明显并没有。
目前知识付费平台和传统教育处于相向而行的状态:知识付费平台正在稳固自己的优势,即通过对于知识提供者的运营增加知识深度,同时迫切想要扩展自己的销售渠道。而教育机构们则在想办法让自己提供的知识内容产品更能匹配各类学习者的需求。
所以他们是否会爆发一轮更激烈的市场争夺战?虽然脑补起来画面很精彩,但诸如新东方之类的教育机构们,凭借其成长多年的优势,必将快速覆盖知识付费平台获得绝大部分市场。因为相较于销售渠道和盈利模式的扩张和创新,知识产品内容的升级,甚至可以直接照搬知识付费平台的模式。
除了与传统的教育机构比赛,知识付费平台互相之间为了生存发展,也要不断“攻城掠地”抢夺用户,谁的底气硬谁的用户多,谁的胜算就大。
知识+互联网+行业规范
知识付费经济出路在哪里
知识付费为什么不能成为爆款,原因何在?
一方面,生产知识难度很大。准确地说,生产干货难度很大。作者可能需要花上数个小时去准备几分钟的内容,这完全不亚于老师给学生备课,而且这些学生的资质参差不齐,想要尽可能兼顾每个人,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很多人以为问答大概是个人物就能上,知识输出就像说段子,张口就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而这也是用户的痛点所在,辛辛苦苦做问答,到头来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知识付费经济,有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粉丝的基础上,这些内容输出者依靠本身的名气,自带大规模粉丝。然而,知识付费经济不应该成为粉丝经济,这是业内的共识,如果吸引用户付费只是专家名人的光环,而不是知识内容本身的价值,那就根本没有商业创新了。
这样容易造成的的恶果是:产品的打开率、复购率不断下降,用户新鲜感一过,用户流失成为必然,而新用户又无从开拓,而这正是知识付费经济当前的主要困境。
另外,现在的知识付费产品还不算商业产品。
罗永浩突然停更,习惯性延期更新,让人看到不可抗因素,更让人看到知识付费产品的严重弊病:用户付钱后,更新时间、更新频次还有更新内容都是主讲人一人说了算。
用户凭借着对专家名人的信任购买产品,但他们却没有给用户等价的承诺。而这,需要平台进一步规范内容输出者的行为,要赋予用户对内容创作者的监督权利和必要的退出机制。
平台建立起相对平等的用户关系,让问答产品的主讲人不再是一个人说了算,用户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可以在主讲人不遵守规则时有选择离开的权利,这样,知识付费经济可以在一定合理的规则下发展,问答产品也可以明码标价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