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阿里太像几年前的盛大——我看阿里影业
10-23
28

靠大数据堆不出一个好剧本,靠淘宝也淘不出来一个好剧本,靠优酷土豆也推不火一个烂片,靠娱乐宝众筹的钱只能给别的影片抬轿子自己却只能赚吆喝,靠土豪撒钱可以圈过来名编名导但无法把这些人整合成一条优秀电影的生产线。

        文化中国正式更名阿里影业,可见马云对影视行业的重视,就连淘宝、天猫、都没叫阿里宝、阿里猫,而电影这个小业务居然用上阿里的名字。

但,阿里影业接下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内功需要去补。影视行业就像是澳门赌场,并不是钱多进场就可以玩的,靠的更多的是技术和经验。不懂赌技的土老板进去输个光溜溜的出来的多了。

影视行业是一个彻底的 战术驱动战略 的行业。

根据特劳特《定位》一书中的观点。战略就是阿里影业布局影视行业,战术就是阿里影业能不能做出具体的一部一部的成功的电影项目。

阿里像极了前几年的盛大!

我在《阿里当心成为下一个盛大》中有讲说,当年盛大一心要做中国的迪斯尼,于是进行一系列的并购,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 战略 虽然对了,但 战术 失败了。因为你可以复制迪斯尼模式,但复制不出 米老鼠 。大家都知道好莱坞电影票房收入只占30%,70%靠衍生产品,但问题是你生产不出来能开发衍生产品的好电影来。

当然,有人说阿里出了钱多,还有互联网思维,有大数据,有渠道,但这些优势,都只是放大镜,都只是把好内容放大十倍的一个工具,而替代不了好内容的生产。

靠大数据堆不出一个好剧本,靠淘宝也淘不出来一个好剧本,靠优酷土豆也推不火一个烂片,靠娱乐宝众筹的钱只能给别的影片抬轿子自己却只能赚吆喝,靠土豪撒钱可以圈过来名编名导但无法把这些人整合成一条优秀电影的生产线。

那么,阿里影业有了一个好的基础,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没有省心的诀窍,迪斯尼模式仍然目标,是需要效仿的模式。

吸取当年盛大的教训,不是战略错了,是战术不行。阿里影业要苦练战术,也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生产内容。

这就涉及到这个行业的最高智慧:电影的本质是什么?

外行说,是明星!

内行说,是好故事!

但实际上,故事还算不上最本质的。

电影产业的最终本质是形象!

这样说绝不是否认好故事的重要性!一部电影的成功,故事是关键;但是如果做一个电影公司,形象才是关键。好莱坞这几年已经成了续集的天下:《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钢铁侠》,你说它们哪个故事好?都离《盗梦空间》差远了,但是并不妨碍这些续集们每部的高票房。系列电影的总价值也远超过《盗梦空间》这一个单片的价值。

所以,给阿里影业的建议是:

1、用战术驱动战略,复制迪斯尼模式。如果还走传统影视公司粗放的老模式,一定会把阿里影业拖向亏损的深渊。

2、做以形象为核心的电影公司,而不是明星大腕项目为核心的传统影视公司。

3、用互联网思维生产电影,意味着标准化生产,只有标准化才能做乘法。

4、学学小米、苹果,少就是多,大道至简。别什么都做,只开发有可能成为OO7、钢铁侠这样的系列电影。

5、给自己重新刷一套互联网操作系统。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针对一部电影,而是影视公司整个人员的思维,乃至于整个公司框架都是按照互联网思维来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