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当你使用某种服务时对一家公司形成了依赖,我们就称之为“套牢”。例如,你为了图方便而购买了KeurigK-Cup或Nespresso品牌的咖啡机,你今后就只能购买这种品牌的咖啡饼。当你在iTunes上购买数字音乐后,受限于专有格式和数字版权保护(DRM)技术,你就很难在其他公司的服务中收听这些歌曲。
4月26日,当你使用某种服务时对一家公司形成了依赖,我们就称之为 套牢 。例如,你为了图方便而购买了KeurigK-Cup或Nespresso品牌的咖啡机,你今后就只能购买这种品牌的咖啡饼。当你在iTunes上购买数字音乐后,受限于专有格式和数字版权保护(DRM)技术,你就很难在其他公司的服务中收听这些歌曲。
用户之所以被 套牢 ,是因为更换服务或产品不仅会产生经济或时间成本,而且会带来许多不便:想使用其他咖啡包就需要购买全新的咖啡机。而当你使用了一家公司的有线电视或上网服务时,想要更换与之竞争的服务,同样会面临很多繁琐的程序。由此产生的 套牢效应 丝毫不亚于成套的实体产品。
在计算行业, 套牢 通常是通过流行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产生的网络效应来实现的。先是IBMPC兼容机,再是微软Windows,这些产品都在行业内确立了主导地位,迫使用户和开发者都难以使用其他平台,也难以为其他平台开发产品。(1990年代,由于微软借助这种 套牢效应 在Windows中捆绑自家IE浏览器,导致该公司遭遇了反垄断诉讼。)
然而,计算行业正在慢慢形成一种新型 套牢 模式,最为典型的两款服务都来自苹果:AppleWatch和CarPlay。这两款服务都依赖iPhone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充分表明苹果公司希望将这款手机变成用户日常生活中的 万能钥匙 。
Apple Watch只支持iPhone5及更高版本的手机,需要通过蓝牙或Wi-Fi配对。通话、短信、通知、应用和各种任务仍会在iPhone上执行,而手表则充当了这些功能的一个全新界面。因此,AppleWatch本身的处理器用于运行屏幕、加速计、陀螺仪和各种传感器。尽管种类繁多,但这些电子元件只能发挥基本功能。如果要运行软件、传输数据、使用GPS,仍然要与iPhone配对才能实现。
这种设计并非没有缺陷。很多测评显示,AppleWatch的运行速度较慢。之所以出现数据延迟的情况,至少有一定的原因要归咎于蓝牙,而其他一些问题(例如抬起手腕观看手表时,屏幕的激活速度较慢)则有可能是功能负荷过大产生的副作用。
这并不出人意料。第一代Apple Watch的确性能不足,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性能更强的处理器、传感器和屏幕将会尽快整合到今后的版本中。AppleWatch肯定不会让我们失望,业内人士预计,它今后至少会每年升级一次。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AppleWatch与iPhone的这种配对模式只是暂时的,随着新技术的推出,由此带来的不便很快就会消失。
可是,倘若事实并非如此呢?假如苹果是故意采用这种分体式设计的呢?如果苹果不仅不会改变这种情况,今后还准备推出更多产品呢?
有迹象显示,苹果的确瞄准了这个方向。首先,AppleWatch除了是一款消费电子产品外,还会与珠宝首饰竞争 用户可能要花费成千上万美元才能购买一块AppleWatch。苹果或许认为,最富有的用户会将这种智能手表视作一款时尚饰品,需要定期更换 事实也的确如此。
然而,如果一款1000美元的智能手表还需要与另外一款几百美元的智能手机配合使用,那么在用户考虑产品是否过时的时候,多数会首先更换更容易过时的产品 现在看来,iPhone正是这样一款产品。
或许,苹果将会以此为契机推出更多 哑终端 ,将这些产品与iPhone配对使用,把iPhone打造成新的计算中心。
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数据。最近,它们甚至具备了联网遥控功能,可以直接操作各种智能设备,控制恒温器、门锁和无人机等产品。但智能手机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功能:它可以作为一个被动的计算和联网枢纽,充当其他设备的万能钥匙,以间接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种 套牢 与传统的模式有所差异:中央设备是使用其他产品的必要前提。AppleWatch这样的可穿戴设备成为了 锁钥 (lock-and-key)计算模式的典型例子,尤其是借助NFC技术帮助最新的智能手机应用实现了从口袋到手腕的延伸。
Apple Pay便是这样一款应用,它可以将用户的钱包与手机关联起来。除此之外,酒店房门或行李等未来的智能设备也可以具备类似的功能:只要戴着AppleWatch轻轻挥一挥手即可解锁。但Apple Watch本身的常规功能也可以发挥这样的 锁钥 效果。
Apple Watch是一种装饰性设备,需要与其他产品配合才能发挥所有的功能,实现所有的智能。这也正是AppleWatch所倡导的全新模式:从相互联网的智能设备,转向由高性能中央设备集中控制的哑终端。
Apple Watch已经吸引了很多关注,但另外一款苹果产品同样可以凸显出AppleWatch产品的这种全新 套牢 模式,那就是CarPlay车载娱乐系统。与竞争对手AndroidAuto一样,苹果CarPlay也希望取代当今操作复杂、界面各异的汽车中控系统。一旦有大型汽车厂商将CarPlay整合到自己的车型中(其实所有主流品牌都已经做出承诺),司机或乘客便可通过该系统使用自己iPhone上的音乐、导航、电话等各种服务。
这种模式的确很有道理:就像昂贵的手表一样,汽车同样是一笔较大的投资,多数人都不可能频繁更换。在车上部署简单的界面,将绝大多数的功能交给性能更好、更换更频繁的智能手机来处理,比完全依靠中控系统自己处理的效果更好 毕竟,很多人的汽车可能会使用5年或10年才会更换。最终,或许所有用电脑控制的车载功能(甚至包括雨刷和其他已经通过电子系统控制的机械设备)都可以用Siri语音助理来激活。
这样一来,只要你没换车、没换表或者没换门锁,那就要继续使用iPhone 这便是苹果的 套牢艺术 。试想,假如你的汽车使用的是CarPlay系统,当你想弃用iPhone时,需要因此承担多少额外成本?
当然,iPhone近年来的发展表明,我们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升级频率。由于苹果频繁而大幅的升级系统,加之消费电子设备逐渐成为了时尚用品,每年换一部手机已经被很多人接受,甚至成了像圣诞节一样值得庆祝的事情。而美国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新项目还允许用户租赁设备,不再提供新设备的购买补贴,这也让每年更换一部手机变得更加容易。
所以,即使AppleWatch真的进化成了更加独立的可穿戴设备,但它所采用的这种互动模式也会继续沿用下去,因为它从一开始就不是妥协的产物,而是有意为之。在某些人眼中,AppleWatch和CarPlay或许就像劳力士手表或奔驰汽车,但实际上,它们更多地扮演了咖啡机和有线电视的角色 真正的目的就是 套牢 用户。苹果今后将会自主生产,或授权其他企业生产更多类似的产品,进一步拓展和加深iPhone的 套牢 效应。
苹果在这个新时代展开的最重要创新,或许是它终于开始模仿1990年代的微软以及2000年代的谷歌和Facebook:从一家电子产品公司转型为基础设施企业。或者更准确地说,由于苹果已经是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所以它将为一个已经可以创造丰厚利润的消费电子业务,增加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元素。
经过这样的华丽转身后,iPhone还将提供何种服务?它将在人、网络、设备之间充当可靠的粘合剂。AppleWatch之所以性能低下,并不是第一代产品的权宜之计 它代表了未来计算的真正方向:哑终端将无处不在,但它们之间的通讯和功能都要通过你口袋里的那款更聪明的设备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