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化腾自己的话说,这两家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在十几个地方有竞争,竞争正在变得空前激烈。”
形容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这两句诗大约是最合适的结语。
城头变幻大王旗,从过去的BAT三足鼎立,到腾讯阿里两强争霸格局的急剧强化,二者市值接近,各自在自己领域内有着极深的壁垒,都以巨大体量保持着罕见的高速增长,主战场尚且还在暗流涌动,边界犬牙交错,二者无数个细分战场早已硝烟滚滚。
用马化腾自己的话说,这两家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在十几个地方有竞争,竞争正在变得空前激烈。”
这一年,全球商业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剧变,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企业,在2017年短短半年内由能源、金融巨头转变为以TMT为主的企业。腾讯和阿里巴巴则双双跻身全球市值十大公司之一,坐实了世界级科技公司的位子。
二者加在一起,几乎构成了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少了任何一方,中国的互联网版图,都近似失去半壁江山。
二者自身也都在进化,从分析马云和马化腾二者的言谈出行入手,可以窥见中国互联网潮水的方向。
进击的马化腾
先从马化腾说起,他这一年的变化很大,一改往日的韬光养晦,不光出席公开活动和发表公开演讲的次数达到历史新高,而且在公开演讲中主动挑起话头,点评竞争对手。
马化腾抨击阿里巴巴在各种场合宣传的“为其它企业赋能”是以中心化思路控制小公司,说“如果以后我百分之百的渠道都在你的生态里的时候,基本上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上了,利润也掌握在别人手上”。
他说腾讯要做“去中心化”的赋能,腾讯“不拥有房子,不会说出租给你、让你租我的柜台做生意,而是让你建房子,粉丝、客户,以后都是你的。”
新金融功守道获取了马化腾2018年大约十次演讲资料发现,有不下五次,马化腾都会谈到二者的市值对比,以及战略思路的差异。
更加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在微信朋友圈,马化腾变得更加主动出击,他先是把朱啸虎投资的ofo批判了一番:“再便宜的功能机在智能机面前不堪一击。”接着,马化腾又抨击竞争对手投资单车的行为属于“把单车当作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小股东被锁死”。
球队老板亲自下场踢球的戏剧性一幕,即使是在当年3Q大战那场恶斗中,都未曾见到。
要知道,共享单车在马化腾的千亿投资帝国里,不过只占个位数的百分比。在主营业务之外的小池塘里掀起大风浪,并不是这位大亨过去的做派。
你大妈已经不是你以前的大妈了,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马云还是那个马云。
2017年,“文艺青年”马云演了一部电影,唱了一首歌。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为阿里的未来筹划,他更加注重技术,推出了NASA计划并成立了面向前沿技术的达摩院。除此之外,他的心思继续放在海外。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推进eWTP,从2016年开始,马云累计飞行了2000多个小时。
2017年这一年,马云的足迹遍布达沃斯、悉尼、吉隆坡、阿根廷、墨西哥、底特律、卢旺达、肯尼迪、多伦多、莫斯科、马尼拉、越南,会见了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理、挪威首相、以色列总理、阿根廷总统、加拿大总理等政要。
马化腾出国的频次明显更少,他的主要工作重心仍在国内。在马化腾在演讲中,他时不时会透露自己刚刚见过哪个地方主官,而每到一地,马化腾便力推“互联网+”概念,希望说服地方政府开放出不同的场景来允许腾讯进行线上化、数据化乃至商业化。
表面看起来,马化腾四处奔走,一不是为了其社交工具,二则更不是为了其游戏业务。他更像是在为诸多暂时还看不到钱的非主营业务站台。
马化腾的人设进化,背后暗藏着腾讯的激进扩张。
把战火烧向阿里
2017 年,百度全面收缩,广告业务领先腾讯的身位变得越来越小。阿里巴巴则更多聚焦在零售的主营业务上,除了切入企业级应用场景的钉钉外,不再在社交上轻举妄动。
相反,倒是腾讯和它投资的一系列公司进入了阿里巴巴主导的零售市场。美丽说蘑菇街试水、微信团队跟进,微信小程序成了电商平台。2017 的最后一个月里,腾讯接连入股唯品会和永辉超市。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那场刘强东和王兴在乌镇组的“东兴夜宴”,其要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紧密团结在以马化腾同志为核心的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周围”。这样一场饭局,也宣告了所谓“反阿里联盟”已经台面化。
腾讯督军,驱使阿里之外的几乎所有电商都入场厮杀的混战,已经打响,三年前放弃自有电商生意的腾讯,现在已经投资了阿里巴巴之外的所有主要电商。在这个棋局上,京东之外,腾讯的棋子还包括蘑菇街美丽说(女装)、每日优鲜(生鲜)、拼多多(微信拼团)、转转(二手)和小红书(女性生活)。
12 月中旬,腾讯买进了中国第三大电商唯品会,补上品牌服饰这个京东投入巨大、做得却很吃力的短板。自此,包围阿里的态势已然形成。
从“全民社交工具”到“全民游戏”的惊人转化效率
对于大后方的游戏业务,腾讯没有半点松懈。
有意思的是,尽管马化腾2017年很少提及游戏业务,这丝毫不妨碍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成为最耀眼的年度游戏产品。王者荣耀上线不过 20 个月,就已经成为全球 iOS 手游收入榜的第一位,日活跃用户达到 5000 万,创造了中国游戏的历史。
2017 年前三季度,腾讯网络游戏收入达到 735.2 亿元。腾讯 2017 年网络游戏收入预计将突破 1000 亿元人民币。在移动游戏领域,腾讯旗下产品流水收入将占市场总流水超过33% 的份额。
回顾 2016 年腾讯在游戏领域的投资,虽然没有像去年 86 亿美元收购 Supercell 一样的大手笔,但腾讯依然出手了很多次。
例如:腾讯以 1.43 亿美元战略入股金山软件旗下游戏开发工作室西山居;战略入股游戏公司掌趣科技,投资 4.9 亿人民币受让 2% 股份;向旧金山手游开发商PocketGems投资9000 万美元,使得腾讯总共持有 PocketGems 38% 的股份;
以及投资约 4 亿人民币入股Bluehole,进而获得 Bluehole 旗下热门吃鸡游戏《Playerunknown'sBattlegrounds》中国独家代理权,堪称腾讯今年最为关键的一次战略合作。
通过投资并购,腾讯在游戏领域的绝对霸权得到了一步步的强化。
腾讯到年底,又上线跳一跳这款小游戏,通过开屏动画引流和在首页增加小程序入口,一举再现了当年“全民打飞机”的盛况。
根据新金融功守道的随机抽样,在一位好友数达到2500人的用户界面中,可以看到大约有900人在玩,另一位好友数为1600人的用户则表示,其朋友中约有600人在玩,据此比例简单推算,这款游戏大约在微信9亿活跃用户中,转化出了3亿玩家,转化率惊人。
如果算上全民花在这款游戏上的时间,应该也是惊人的数字。马化腾不提,我们也知道,腾讯显然还会继续坚持强化游戏业务,绝对不会动摇。
没有控股的控制
马化腾有一个著名“两个半”论述:他说,一个是社交平台,一个是数字内容,还有半个是金融业务。
听起来,腾讯的业务非常专注,尤以连接为最核心的宗旨。但形象地思考一下,他有无数根管道从腾讯体内连接着整个世界,从这些管道,出去的是流量,回来的是cashflow。
占据着最上游的渠道,万剑归宗,如果把腾讯及其投资的企业看作一个“腾讯系”的整体,流量就是腾讯自身的收入进项,而腾讯之外的公司,都是成本单元。阿里和京东要花数百元买一名新用户,但买流量的钱,不少恰好进了腾讯的腰包。
变现效率高,又在腾讯能力半径内的,就自己上手做,赚取全部的利润,一本万利,其余在腾讯公司内变现效率低,不好上手的,就交给其他主体,腾讯只赚流量费,对腾讯来说,没有零和游戏这一说,因为对腾讯来说,横竖通吃整个互联网——别人好,他好,别人不好,他也好。
腾讯几乎触达了所有的互联网用户。虽说腾讯的投资,看似没有寻求控股,但因为腾讯握有流量入口,因而对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影响都举足轻重,连拥有2亿多用户的刘强东也不得不在 2016 年年中承认,京东新增用户中有一半来自微信。
腾讯之所以能成为流量之源,秘密在于“成瘾”经济。xvc的胡博予对此有一番论述——
狩猎采集的时代,“和族群失去联系”,生存概率会下降,所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基因学会了利用类似多巴胺、内啡肽的物质来建立一套奖赏和惩罚机制,让我们和族群时刻保持联系。
联系着,就爽;断了联系,就难受。Facebook、微信这种社交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保持联系依赖”的“阈值”。只要断一小会,就难受。这个原理和毒品让你上瘾其实是一回事。
游戏业务,就更加利用人类的成瘾弱点来赚钱。此处无需展开论证。
总之,微信,利用这个机制,垄断了“通信协议”。大家“没有约过”,但又“约好了”一起用微信。谁不遵守这个协议,就会被惩罚。这就是自然垄断。所以,不需要马化腾强调,通信和游戏领域的上瘾会自动帮助他实现垄断,马化腾自然可以利用人们上瘾所带来的丰厚回报,进行更大的布局。
在互联网巨头BAT当中,据it桔子,腾讯共产生了125起投资事件,为历年最高,同时,在早期风投领域,出手次数如果算不上第一,起码也是第二,平均每2-3天就会完成一笔投资,远超阿里巴巴的65起。
腾讯也投出了非常豪华的投资公司组合。腾讯2017年累计投资金额逾1000亿人民币,超过10万美金的公司已经超过50个,具体数字在50-100之间。包括众安在线、阅文集团、易鑫资本以及搜狗均于今年在境外上市,并且市值表现都非常不错。据不完全统计,腾讯的此次收割季获益超 400 亿元。
阿里同样在2017年投出了接近900亿人民币,但其投资风格和腾讯大相径庭:腾讯已经成为中国事实上最大的股权投资机构,且高度重视早期成长性投资,而阿里的投资则围绕既有的商业版图,显示出极强的实业属性。
总体来看,阿里投资主要围绕自身既有业务展开,对现有业务有补充完善或者战略卡位,投资公司偏中后期,早期介入的少。
从腾讯在 2017 年的投资轮次来看,有 40% 的投资事件发生在早期阶段(种子/天使轮、A 轮),28% 的投资事件发生在发展期阶段(B、C 轮),D 轮及以后的事件占比达 12%。
而从阿里巴巴在 2017 年的投资轮次来看,只有 27% 的投资事件发生在早期阶段(种子/天使轮、A 轮),23% 的投资事件发生在发展期阶段(B、C 轮),而并购和战略投资占比33%。
腾讯的投资逻辑在于,腾讯掌握了全网最大的流量入口,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全网流量的垄断。通过流量优势,广撒网式地进入每一个主营业务之外的赛道扶持优势企业,快速催熟,从而获取超额的回报,进而培养出未来的广告主,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而阿里巴巴则不同,阿里也是买流量的那一方,没有太多的天然流量优势可以凭借,所以阿里的模式相对腾讯往往更重。
阿里面向的是B端商家提供服务,是建立在腾讯搭建的底层流量资源之上的又一层商业基础设施——这是一整套从零售到物流乃至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
因此,从 2017 年阿里巴巴的投资赛道分布来看,企业服务成为阿里最热衷的投资领域,占比接近30%。其次是电子商务和金融领域,TOP3 行业占比超过 50%。
在阿里看来,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在阿里的投资中,控股投资和持股比例较高的战略投资比较多,阿里的投资更多地不是为了像腾讯那样获得股权增值,而是通过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完善商业生态,并实现和集团自身的战略协同。
马云其实也变了
传统观点认为马云重视商业运营,并不注重技术。2017年,在外界看来,马云最大的变化,就是成了一个狂热的技术爱好者。
和马化腾全力以赴把已有技术推广到各个领域、场景中落地应用不同,比如发票的电子化、出行的数据化,马云的探索更加前沿,在短期内更加看不到回报。
10月,阿里巴巴高调地宣布成立达摩院,立足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在中国企业中,以如此大的手笔开展基础科学研究,阿里的尝试可谓“前无古人”。
而在投资方面,阿里也展现出对前沿技术的高度热衷。比如,它投资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两家头部公司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
同时,阿里还投资了AI芯片明星企业寒武纪,有趣的是,关联公司蚂蚁金服还投资了寒武纪的同类公司深鉴科技,这既显示了阿里不同实体决策的高度自主,更显示了,整个阿里系对人工智能的大笔押注。
不仅如此,整个阿里系变得更加乐于分享技术。马云在2017年年初就定调蚂蚁金服为techfin(金融科技)公司,只做tech,不碰fin。
2017年过去,相信没有人再嘲笑阿里不重视技术了。当腾讯越来越成为一家关注竞争的现实主义企业之后,阿里却展现出更富有前瞻性的理想主义。虽然饱受竞争压力,阿里巴巴在2017年稳扎稳打,“新零售”战略全面落地,对于商业变革和全球布局,阿里的战略目标十分清晰。
回过头来看,马化腾的剧烈变化,其实也反映出腾讯的焦虑。尽管把手伸进了阿里的版图,腾讯帝国内部也并非没有隐忧。
腾讯的上瘾经济面临着道德质疑和监管压力,在数字内容领域更是面临油盐不进的张一鸣带领头条的反击。而根据一位和张小龙同桌吃过饭的友人说,张小龙每天都在焦虑的问题,就是微信如何继续保持用户增长。正是因为对其核心业务触及天花板的焦虑,马化腾才一反常态成为一个咄咄逼人的进攻者。
2017年对于互联网世界来说,除了抢尽风头的单车大战,似乎也没有特别多刺激好玩的故事发生,但这一年,比往常的普通年份多了许多暗流涌动,表面上看平淡无奇,但冰山的裂缝已经开始显现,若干年过后,当二马回望这一年,一定会心生许多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