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联”的筹建显然是为了解决目前非银领域信贷数据由于分散不集中衍生的诸多问题,定位在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重要补充。
个人征信持牌困局出现重大转机。
据多家媒体报道,包括首批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中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等正在联合百度、小米、滴滴、宜信等互联网和金融科技领域巨头联合成立一家“征信机构”(以下简称“信联”),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个人征信的全面覆盖,而该机构“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进行牵头建设”。
对此,互金协会和名单中的多家机构均不愿对此进行具体回应。一位涉及机构高层直接表示:敏感,暂时不方便交流,不过其没有否认该组织的筹备。
“信联”的筹建显然是为了解决目前非银领域信贷数据由于分散不集中衍生的诸多问题,定位在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重要补充,直接作用则是变相解决此前个人征信牌照“难产”两年的困局。
在《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资深从业者看来,这一方向的出现已经实质否定了此前分批分拨试点的征信市场化发展思路。但在通过第三方协会牵头,共建共享打破诸如“独立性”“垄断”等展业顽疾的同时,新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一众民营参与机构,如何做到用市场化的手段平衡各相关方利益?由市场化发展转而“半官方”牵头,又是否会影响到市场发展的活力?
普惠金融 知识先行
“信联”的出现并不突然。
今年1月起,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开始通过公开媒体频频“发声”。在《中国征信》2017年第1期谈及互联网大数据不能等同于征信时他就直言:这里的关键是有些核心问题还未找到解。2月,其在《征信体系的共性与个性》一文中援引世界银行的研究结论称,国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征信机构,是由某一个金融机构或某一个企业集团单独发起成立的。而在4月底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他直接点名已经试点2年的8家个人征信试点机构——没一家业务合格,“情况离市场需求、离监管要求差距之大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个人征信市场化探索始于2014年,当年4月,央行各地分支机构开始陆续接受个人征信牌照申请。2015年1月,央行印发通知,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正式放行民营机构进入个人征信业。
这种探索的背景,是央行征信中心无法覆盖市场上银行领域之外的信贷数据,新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征信信息需求强烈,但无法从央行征信中心获取数据,存在较大市场缺口。
一位曾经供职上海资信的资深业者告诉记者,其实申请试点的多数机构彼时并不真正了解征信,有的希望拿牌照提高估值,有的为了囤积稀缺资产,这也为此后发展方向埋下隐患。
“需要征信数据的就是信贷机构,大家都是竞争对手,你想采集别人的数据,人家不可能给你,在自由市场环境下征信机构不是独立第三方并非前置禁忌,而是在业务模式上就根本做不通。”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专家,央行征信中心原资深顾问李铭告诉记者。
这也是8家试点机构中一些巨头业务开展并不像大众想象一样好的原因。“一些机构虽然在其他维度数据上非常多元海量,但在信贷数据上并不占优势,早年间识别精度极低,由于独立性问题其他机构也不愿向其开放信贷数据。”前述资深业者透露,“作为一家征信公司,采集更集中海量的信贷数据是核心。但比如芝麻征信,它不可能采集到平安银行的数据、微众微粒贷的数据;腾讯征信,也不可能采集到蚂蚁花呗、借呗的数据。”
在李铭看来,征信机构在使用大数据方面受着很多限制,很多的数据信贷机构可以用,但征信机构不可以用。因为信贷机构出借资金承受风险,有权让借款人让渡信息,征信机构则不然。
面对市场发展的“意料之外”,监管也急于找到新的解题思路。在前述4月的论坛上,万存知就给出了一些信号:“假如你是独立自然人、独立的企业或者企业集团,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控股公司,想独资办个人征信机构,我们说不行。假如有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申办一个是可行的。”
彼时一位征信机构负责人就曾向记者直言,上述表态应该是为这些机构指明了一条发展方向——联合持牌。在他看来,这一模式类似于央行构建网联的思路,其实也是对市场化机构的一种“收编”。而前述资深人士透露,央行确实想把一块牌照放在互金协会上,“毕竟试点两年后牌照没能发下来,需要有一些解决的方案出来,也是对各方的安抚。”
多方利益恐难平衡
目前在各方推动下,多家机构已签署投资意向书,“信联”筹建已进入实质阶段,机构名称、公司章程等内容已基本明确,董事长人选也即将确定。不过在业内看来,这仍是一个稍显理想化的方案。
“成立公司非常容易,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却极其艰难。”算话征信CEO蒋庆军认为,其难度可谓与虎谋皮。
蒋庆军早年间曾任上海资信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在他看来,比照央行征信中心通过第三方协会发起成立信联不是不可以,但市场环境与彼时完全不同。“央行征信中心是通过行政力量干预,参与方是具有国家和地方政府背书的商业银行,但信联的参与方是坐拥数据的民营机构,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共享数据,显然需要照顾到各方特别是巨头的利益。”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拥有数据多的机构显然不愿意先参与到这个共享体系中——因为利益受损最大,“如果我贡献了1000万数据,但其他家数据一共才500万,显然参与进来是吃亏的。”
怎么平衡多方利益?在蒋庆军看来,无法简单用行政命令去要求,唯一的途径就是“形成市场化价值”。他以算话征信的市场化做法为例,通常是先谈下几家小的信贷机构,再用这些小机构的数据换来一家中型机构的数据,再用沉淀下来的数据与大中型机构谈判,最终当平台数据量达成一定规模后,去交换巨头的一部分数据。“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的利益协调过程,必须让每个参与方看到价值、获得价值。”但在他看来,协会的官方背景可能会与民营机构的需求出现错位。
从国际经验看,征信的展业原则在于互惠与对等。“贡献什么查什么,不是从范围上,而是从属性上——比如你贡献的是黑名单而不是白名单,你可以查询的同样只能是违约类信息,如果你贡献的只是概要信息,你同样可以查询的是其他人的概要信息。”李铭告诉记者,“贡献度不同,得到的收益不同,可能会表现在价格上,而不是查询范围上。体系内的成员,任何机构享有平等的待遇。”
在李铭看来,由行业出面牵头的一个局限在于——数据的来源会受到限制。比如央行征信中心数据,数据来源于银行体系也只用于银行体系,不会给互联网金融、零售、水电煤等行业。这实际上并没有彻底打破数据孤岛的难题。
不过,包括李铭和蒋庆军在内多位征信行业人士均承认,个人征信需要数据集中不能碎片化,负债数据整合在一起才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信联成立的初衷和方向是正确的。“有竞争的市场才是健康的市场,希望信联的成立不会影响到征信市场的活力。”一位资深行业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