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黑骑士一样,突然到来、改变未来。互联网自诞生以后,注定要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而当年轻的互联网撞上百年电影产业时,带来的将是一次重启还是剧烈的冲撞?业内对此争论从未停止。昨天(6月14日),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更是拿出整天时间来探讨“互联网+电影”。
如今,BAT巨头已携重金杀入电影行业,唯快不破的互联网电影公司们似乎打乱电影工业扎实耕耘的生产节奏,让最需要安心创作的电影内容行业开始变得躁动。“资本也好、互联网也好,都希望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和成长的途径,但同时不要一下子把他们的心也搞坏了、把他们的创作成长过程也搞坏了。”华策影业集团总裁、创始人赵依芳说。
互联网的浪潮之巅,VR(虚拟现实技术)的浪花也拍打着电影,带来更多目眩神迷的诱惑。电影从业者们一边探索,一边彷徨。
VR照不进大电影?
在过去的一年里,VR火得发烫。“开场时吴晓波说电影行业有巨大泡沫,我觉得VR是比电影行业泡沫更大的行业。”阿里数娱总经理李捷称,“不管跟VR有没有关系的人,都以谈VR为荣。”
李捷话音刚落,VR讨论席上的嘉宾们都在点头。太多人顶着VR的名号去吹他们的财富泡泡,VR好像变成PR(公关、宣传)了。
小米影业总裁、小米探索实验室(VR)总经理唐沐拿过话筒说,“去年底到今年初,大家对VR的关注、资本对VR的热捧,其实和当年智能家居的泡沫很相似。在这里我也小小奉劝一下,有可能已经入行或者还没有‘入坑’的,大家仔细思考一下VR这个市场是不是真的那么热,或者究竟能不能落地。”
虽然有着泡沫的阴影,但也有不少艰难探索中的大佬仍觉得VR代表着未来,极力要拼杀出一席立足之地。“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真正的消费级VR会促进两年后中国电影的升级。”唐沐讲起自己的一次亲身体验,“我前一段时间去硅谷访问一家VR公司,他们给我看了一段自己做的VR恐怖片段,戴上VR眼镜,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荒废的房间里,前面坐着一个人被绑在椅子上,头上盖着一个白布。这时候一个副总裁朝我脖子吹了口气,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吓尿了!”
由此一想,唐沐觉得VR在惊悚、恐怖题材的电影中能施展一番拳脚。而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则认为,VR将首先运用在游戏、赛事直播、演唱会等方面,同时也能在教学上发挥作用。至于应用在电影上,要做一部90分钟以上的VR电影,曾茂军认为挑战巨大。“首先是VR技术本身,我不知道如何解决VR带来的眩晕问题。”
据一份报告称,人类对VR的忍受极限是40分钟,实验证明,连续看3个小时VR会有神志不清、晕眩呕吐甚至更严重的症状出现。
李捷的困惑是:“VR技术的问题总能被解决,但更大的挑战在于改变了原来电影的叙事结构、拍摄手法,VR电影该怎么拍?这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原创与IP孰优孰劣无需争论?
VR不仅让互联网公司心动,就连以影视内容生产起家的光线传媒都表示要迈开脚步试水VR。而另一厢阵营的互联网公司,正纷纷成立自己的影业公司,向影视内容生产大步前行。
去年一位互联网影视公司的高管曾发表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要给编剧们指条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的有效方式。”“未来不会再请专业编剧来写剧本,而是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写故事。”种种话语让编剧们愤然,事情过去大半年了,多位编剧仍对这场风波耿耿于怀。
谈起IP,阿里影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强说:“现在业内有一个比较大的争论,称为原创派和IP派,两边打得非常厉害。从我个人来看,我们今天看到市场上面有很多原创的电影非常成功,我们也看到有很多根据IP改编的作品也非常成功。所以说,我觉得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很难说原创比IP更优或者IP比原创更优,我觉得这个争论可能是不成立的。”
“我们另外发现了一个现象,分析反对IP的人是谁、支持者又是谁就能发现,反对IP的多数是编剧、导演,赞成IP的人则有互联网公司和一些出版企业。”张强分析道,大家做电影最困惑的是好剧本太少,因此大家将目光投向IP,希望由此发掘更多的内容库,于是IP成了一个低门槛的渠道,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归根到底,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中,支撑其奔跑的原创优质内容太少了,远远供不应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