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曾是种棉大县,棉花在农民增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造成种植结构单一,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如今在威县,不再是茫茫棉海一统天下,而是通过种植结构调整,调出增收新天地。
威县曾是种棉大县,棉花在农民增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造成种植结构单一,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如今在威县,不再是茫茫棉海一统天下,而是通过种植结构调整,调出增收新天地:沿西沙河流域,一条绿色长廊已初步形成;葡萄面积不断扩大,饲草种植蓬勃发展,产业“龙头”高高昂起,农业呈现出“百花齐放”格局。
优选品种避免低端循环、市场卖难
“俺家里之前种了49亩棉花,年景好的时候一年能收个4万多元。”赵村镇前寺庄村党支部书记尹宝久介绍,“那时候村里没有其它产业,全村3539亩土地绝大部分都是种棉花。‘庄稼人耗费的功夫不算钱儿’从三月初到十一月底,尤其是到结花桃拾棉花的时候基本要天天往地里跑,收了棉花更要跑销路。这份钱挣得着实不容易。”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势在必行。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该县立足实际、认真谋划,确定了打造“三带三园”现代农业布局的思路。坚持全域规划,把县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制定《现代农业总体发展规划》,一体推进产业布局,避免布局凌乱、不成规模。高端引领,坚持高点起步,注重引进最好的品种和模式,避免低端循环、市场卖难。保持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每年制定“三农”单项要点,明确调整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定期督导要账,并将农业项目列入项目建设成绩,每年农业现场观摩调度20次以上。2014年底,前寺庄村率先将3539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一开始大伙儿都有顾虑,感觉地不在自己手里不踏实,可现在大家都觉得土地流转不仅收了租金,也从土地上腾出了手,大部分人都就近或外出打工,收入翻了几番。”尹宝久笑着说:“从前一家四口天天忙碌,到年底也剩不下什么钱,现在儿子、儿媳在君乐宝打工,两个人月工资加起来能过万。守着家门口也能照顾家里。我跟老伴也终于能放心地享上清福了。”按照“一减四增(减棉花,增林果、蔬菜、饲草、畜禽)”思路,威县持续用力调优结构,目前发展优质梨10万亩、葡萄10万亩、饲草10万亩,梨和葡萄均达到“万元钱”。
龙头带动零星农户投身主打产业
围绕解决“谁来调”问题,威县研究结构规律,把握“262”比例构成,即龙头企业占20%、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占60%、分散经营占20%,形成“三个联动”:龙头牵引带动,不看眼前税收,农业龙头享受招商优惠政策,大项目“一事一议”。正是优环境、看长远,君乐宝、德青源等国内顶尖企业落户;合作社辐射拉动,制定扶持规范政策,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领衔至少一个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省市级示范社48家、家庭农场21家,以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模式,拉动结构调整;农户协调联动,注重政策引导、贴心服务,技术、销售两不愁,引导分散农户投身主打产业。为强力助推农业结构调整,威县创新服务、破解瓶颈,探索了农业园区一体管理、项目一体招商、土地一体流转、资源一体整合、智力一体引进、产业一体发展“六位一体”运行机制,破解了园区跨区域管理难、涉农力量整合难、项目摆放规范难、发展质量保证难问题。同时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每个主导产业都聘请产业首席专家,提供全链条科技服务。实施“百校入威”行动,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22个院校战略合作,引进专家、教授等专业技术人才65人,科技团队9个。通过创新农投运行模式,探索“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受益”机制,县农投公司建成德青源金鸡产业园、君乐宝乳品深加工厂、威梨冷链物流等项目,助推了结构调整和链条拉长,也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打造品牌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威梨是威县特有的一个现代梨果区域品牌,威梨的规模化生产于2013年,相对于一些已经形成规模且拥有稳定市场的梨品牌来说,威梨显得十分年轻,但是在短短几年发展中,威梨凭借自身的优势迅速打入市场,受到消费者一度好评,在威县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扶贫梨”。该县将新梨七号、秋月梨、雪青梨、红香酥梨等梨优新品种,作为主推品种,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威梨”以省力高效现代栽培模式为主推模式,实行南北行种植、宽行密株、早果早丰,既通风透光又适合机械化生产,与国内外先进模式接轨,打造河北优质梨果生产销售基地。威梨以其“品种优、种法新、口感好、价格适中”等特点,主销国内中高端市场、一二线城市,2019年优质果产量2000万公斤,2020年预计总产量4000万公斤。为培育品牌、拓宽销售,激发结构调整内生动力,威县突出抓好品质和市场两方面。打造好产品,该县专门出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意见》,不按标准化生产的不能享受扶持政策,成为“省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获得“省级出口鲜梨质量安全示范县”等众多殊荣。卖出好价钱,借助网红直播带货、网店销售等渠道,推动“威梨”“威县葡萄”等农产品成为网上热销产品,较线下销售价格提高30%以上,2019年威县电商扶贫成为全省26个产业扶贫典型之一。拓展线下销售渠道,以“农校对接”推进消费扶贫,在清华、南开等30多所高校开设威县农产品销售专区,2019年全省“农校对接”现场会在威县召开。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激发了广大经营主体内在动力,棉花已由90万亩压减至40万亩。如何进一步探索农业结构调整新路径,县委书记商黎英说:“下一步,我们将用好梨、葡萄区域品牌,实现标准化梨园全覆盖,改露地葡萄为设施葡萄5万亩,提升现有果品产业档次。以域内四支渠沿岸的常屯、侯贯等乡镇为中心,规划种植三倍体杜仲10万亩,亩均收入1.5万元。围绕打造‘京津后厨房’,新发展高效蔬菜10万亩。着力推进三产融合,以梨、奶、肉牛等深加工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一产拉链、二产提质、三产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