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针评弹,江浙一带的民间艺术。上世纪50年代末期,摄影师马来法和妻子崔文彩痴迷评弹,二人说唱结合,既有叙事书词、也有戏谑小调,日子贫困但生活惬意。1964年春节,崔文彩做了个大
1,13针
评弹,江浙一带的民间艺术。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摄影师马来法和妻子崔文彩痴迷评弹,二人说唱结合,既有叙事书词、也有戏谑小调,日子贫困但生活惬意。
1964年春节,崔文彩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她辞去了工人工作,坐着长途车来到无锡县评弹团应聘, 爱好要变为职业 。
不巧,在那个年代,文艺遭到文革冲击,评弹团的正常演出无法持续,团中的演员各奔东西。
崔文彩无事可做,却发现自己怀了身孕,无奈只能重返老家杭州。
当年9月10日,崔文彩生子,取名马云。
父亲马来法对儿子期望不高,望他乖巧懂事、平凡做人。可惜,小马云却与期望背道而驰。
童年的马云身材瘦小,但好斗,打架甚至成了专长。
据《马云传》记载,他小学时与同学打架,警察时常上门教导,马云的爷爷曾任国民党的保长,十分好面儿,街坊四邻的评头论足让爷爷极为气愤。
有一次,马云因打架被缝了13针,马来法忍无可忍,强迫他转学,希望他能在新环境中安生一点。
对于这些童年往事,马云事后笑谈道,那时他酷爱武侠小说,曾幻想仗剑走天涯, 大侠就要路见不平,挺身而出!
1976年,马云变得懂事了。
初一那年,班里来了位教地理的女老师,老师温柔贤淑、楚楚动人,小马云有些心动,他开始认真听课。有一天,女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给大家讲了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在西湖看风景时,突然有几个外国人向我咨询旅游景点,我以自己流利的英语和地理知识与他们交流,得到了他们的赞赏,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英语和地理
不知是被故事 感染 ,还是被女老师的言行 感动 ,马云决心自学英语。
按照老师的指引,西湖成了块学习宝地。他时常跑到西湖假装 偶遇 外国人,用那蹩脚的英文强行交流,时间一长,英语水平确有提高。
2,奇缘
接下来就是那段被广为流传的异国奇遇。
1980年,马云偶遇了澳大利亚男孩戴维 莫利,两人成为笔友,他称戴维的父亲为 Father 。
书信来往持续了整整5年, Father 还间接资助马云读书,总计约200澳元,这笔钱对那个年代的马云,帮助极大。
后来,家财万贯的马云懂得回报,他给莫利一家寄去了很多钱财礼物,并在 Father 家乡的大学以两人名义设立基金会,捐赠2000万美元,这也是该校历史上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赠。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成绩只有1分。
落榜后苦寻工作,因身材瘦小屡遭拒绝。马来法四处托人,最后让儿子去杂志社搬书,酬劳是一天1块钱。
在一次搬运过程中,马云偶尔翻看到路遥的成名作《人生》(载于《收获》1982年第三期)。他事后回忆,这本书对他触动极大,心潮澎湃决心再赴考场。
次年,数学成绩:19分。
马来法劝他放弃读书,蹬三轮至少可以养家糊口,谁料他越挫越勇,再次备考。
在马云自传《我的人生哲学》中,关于第三次高考有过详实记载:高考前三天,一位姓余的老师对我说: 马云,你的数学成绩那么差,如果你的数学能考及格,我的 余 字倒着写 。
这句断言让马云甚是郁闷。临考前,他背下了10个数学基础公式,将公式套用到试题中,最终成绩79分,奇迹般地及格了。
马云对这个分数很是满意,这是他有史以来的数学最高分。最终,他以低于本科线5分的成绩进入杭州师范学院念专科,恰巧那年英语专业招生未满,为了完成升学计划,外语系的老师们挑选了几名成绩较好的专科生,调配到外语系读本科,马云便是其中之一。
就这样,跌跌撞撞苦学3年,马云圆梦大学梦。
3,马老师
步入大学校门,马云走上了人生正轨, 能说会道口才好、听说读写英语佳 成了他的新标签。大三那年,他升为校学生会主席,间接培养管理能力。
1988年夏天,马云顺利毕业,优先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授课。学生们称其 马老师 ,这一绰号贯穿了他的一生。
马云在教师岗位一呆就是7年,他曾说 这是我最开心的一段职业生涯 。
7年间,有关马老师的传言不胜列举。
事后有学生回忆,那个年代,尊师重道的理念十分盛行,全校唯一能与学生 打成一片 的老师就是马云,他的教学风格异于他人,时常抛开书本与学生分享他的 异国奇缘 ,偶尔还带着大家去社会实践。
那时,肯德基刚刚入驻杭州,生意异常火爆。
有一次,有学生提议想去打工,马云就带着大家去肯德基应聘,结果现场的23名学生全被录取了,唯一 落榜 的就是马云。
他有些尴尬,本想一走了之,又担心学生安全。结果,眼看大家在餐厅内忙得不亦乐乎,他只能坐在餐厅外的台阶上,苦等大家 下班 。
1992年,马云已在本职岗位上如鱼得水。课外之余,他去杭州市基督教青年会的夜校兼职教英语。
那个年代的夜校,宛如一所社会大学。文凭含金量不高、人员结构复杂且素质参差不齐,唯一可取的是,大家都希望通过 进修增值 的方式提高自己。
在这里,马云结实了很多积极上进的年轻人,有的人就成了他日后的创业伙伴。
4,空白
1994年底,马云30岁,开启创业之旅。
他创办了杭州海博翻译社,但早期生意很是冷清。
一方面,那时候大众对外语的需求不高,另一方面,马云的创业班子相当 草根 ,主创成员只有自己,其他的多是夜大的学生。
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收入极不稳定。低谷时,他连翻译社的房租都无法负担。
有传言,马云为养活翻译社,独自跑去义乌批发小商品,运回杭州倒卖,以此艰难维持生计。
窘迫之时,幸运之神眷顾了他。
1995年,马云得到了去美国的机会。当时有位美国投资者名叫菲利普 卡文纳,他和杭州政府部门合作修建高速公路,但资金一直未到位,民工拿不到工钱。因为马云英语流利,政府部门就请他帮助协调。
首次美国之行,马云就遭遇了一场堪比 好莱坞的剧情 。
马云的助理陈伟在撰写的《这还是马云》中回忆,马云从美国受到了惊吓。
他(马云)回国后,我去家里找他。那天马云披着条毯子,人缩在沙发上,显得有些紧张 ,陈伟在书中转述: 这帮人太坏了! 马云当时多次重复这句话。
马云口中的那帮人,就是菲利普 卡文纳。原来,他一到洛杉矶就发现这是骗局,对方持枪威胁贿赂、扣押行李,还把他锁在一座别墅中。
马云在2002年的一次采访中亲口说道, 当时对方说给我10万美元年薪,大家合伙,一起去骗中方企业,我打死都不肯!
关于他如何逃脱魔掌,各方说法不一。总之,逃脱后马云没有立即回国,而是飞到了西雅图,他想亲自看看一个叫互联网的东西。
在西雅图,马云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一名员工告诉他,要查什么就在电脑上输入。
他在键盘上敲下 Beer ,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等等,就是没有中国啤酒;他又敲了 China ,搜索结果只是很简单的中国历史介绍。
一个国家的事物,在互联网上几乎空白 这时的马云将恐惧抛之脑后,他异常兴奋:或许,商机就在这里。
陈伟在他的书中写道: 人的很多潜能恰是被一些极端事件激发的,有的人崩溃了,有的人可能立马变得强大,谁知道呢!
5, 骗子
回国前一天,马云买了一台电脑,这台笨重的 家伙 帮他二次创业。
1995年夏天,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 中国黄页 ,在亲朋的质疑声中上线了。
和创办翻译社的情景类似,大家对外语没有过多需求,更不知互联网究竟有何作用。
起初,入驻中国黄页的企业极少,发展半年后,企业名录仍未突破50家。马云有些着急,他印了套名片四处寻找客户。
陌生人不愿搭理他,原因在于,马云要帮公司建立网站,但很多公司都没有电脑也无法上网,把钱给马云后看不到成果,担心他 拿钱不办事 。
这也是马云认为最悲惨之处:一个大家敬仰的老师, 下海 却成了骗子,这种言论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
最终肯帮他的还是学生。通过学生搭桥,马云与杭州望湖宾馆谈成合作,根据望湖宾馆提供的资料和图片,马云将这些内容邮寄到美国,让美国的技术人员将内容制作成网页,再把网页拍成照片寄回国内
整个流程耗时一个多月,望湖宾馆看到照片后仍将信将疑, 我们宾馆真的挂到网上了吗?
有趣的是,望湖宾馆 上网 不久后,突然来了一批外国代表团。原来,当时在国内正在举行世界妇女大会,各国代表在网上搜索中国酒店,查来查去只有个望湖宾馆,代表团只能集体入住此处。
6,碰壁
这次合作让马云赚了2万元,这笔巨款让他 尝到了甜头 。
他开始思考,靠熟人推荐不是长久之计,如何才能拓展更多的合作伙伴?
对,找媒体!
1996年春节过后,身着西装的马云开始四处拜访媒体,希望借此打开知名度。同时,他还到北京与政府机构上门 谈合作 。
在央视纪录片《书生马云》中记录,瘦小的马云作为推销员穿过破旧胡同,满怀信心走进某单位宣传司,继而被领导 教育 :要先预约,更要按照流程办事!
在北京四处碰壁,马云坐火车回到杭州,却发现 大本营 要失手了。
当时,杭州电信局也上线了中国黄页。两个 中国黄页 ,英文名近乎相同,但注册资金悬殊,且一个是公家一个是个体户。
很快,马云的客户们转移了阵地,他开始焦虑,最终只能同意让两个中国黄页合并,这是无奈之举。
按照当时的权属划分,马云占股三成,电信局占股七成。彼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 弱肉强食 :至少在三次管理层决议中,他的意见未被采纳。
后来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被架空了。
可能从那时开始,马云便学会了 两方合并,没有平起平坐,大吃小是必然 ,这也为多年后阿里巴巴的商业投资逻辑埋下伏笔。
7,迷惘
被架空半年多后,马云决心离开。
实无所舍,亦无所得。回看在中国黄页的经历,马云失去了 搭建信息高速路 的机会,却得到了一票人才。
例如一个叫孙彤宇的小伙儿,当年只是个小公司职员,被马云忽悠进了中国黄页,没干几天,他就将大学女友彭蕾拽了进来,两人鞍前马后多年,后与马云一同创建了阿里巴巴网站。最后,孙彤宇成了首位淘宝网总裁,彭蕾成了蚂蚁金服董事长。还有当年 入坑 的李琪、蒋芳等,后来都成了阿里巴巴高管。
这是后话。
从中国黄页离开,马云带着一票人选择北上。他受邀组建了外经贸部下属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搭建官网。
为政府做事,这在外人看来相当体面。同一时期,马云又结实了雅虎的杨致远和搜狐张朝阳,几人常常把酒言欢,对互联网的未来满怀憧憬。
事业总算稳定了,马云的团队租了房,购置了家具,打算扎根于此。
可是好景不长,问题又开始浮现:体制内工作,领导出牌循规蹈矩,这恰恰违背了马云的初衷。
在互联网的浪潮初期,需要的是大胆的创新与实践。在国外,人们已经在ebay上通过网络出售购买商品,马云多次提议要做中国的电子商务,但领导却无动于衷,甚至给出了一套维持现状的反向方案。
马云很是恼火,但又必须执行。长此以往,他再也无法压抑这种情绪,离开成了必然的选择。此处另有传言称,离开的主因是上级单位未兑现当初承诺的股份。
1998年底,马云召集团队重返杭州。
临走他心意难平,带着大家爬了次长城,摄像机记录了他当时的迷惘和坚定,旁白亦符合他的心境:
从1995年闯到1998年底,觉得该收获了,但我们还是这样子,不知道路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弄 , 我失败了也无所谓,至少把一个概念告诉了别人。我不成功,会有人成功的。但首先一点,我希望中国人早点成功,不要再等下去了!
8,吹牛
海博翻译社、中国黄页、国富通,三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一切都要重头开始。
马云和团队说, 你们要是跟我回家再创业,工资只有500元,没有钱租房,办公就在我家那150平米的房子里 我只知道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怎么做我还没想好 如何抉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
根本没用三天,仅仅一天后,团队成员一致同意重返杭州。他们相信马云的话, 电子商务一定是未来 。
马云所说的150平米房子,是他早前购置的房产,位于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室。
起初在这里一共聚集了15人,按照工号排序,分别为:马云、张瑛(马云妻子)、孙彤宇、吴泳铭、盛一飞、楼文胜、彭蕾、麻长炜、韩敏、谢世煌、戴珊、金建杭、蒋芳、周悦虹、师昱峰。
人配齐了,到底要做什么?马云心里也没底。刚好恰逢春节,他让大家先回家过年,年后再议。
1999年大年初五,马云似乎想通了。他召集大家来到湖畔花园,众人席地而坐,他整整讲了两个小时。
彭蕾事后回忆: 全场几乎都是他在讲,说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就坐在一边,偷偷翻白眼 , 大家都认为他在吹牛,说得很虚,我们也没多大兴趣 。
马云张牙舞爪地描绘着阿里巴巴的未来蓝图:它的使命是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服务对象是中小型企业;必须要走国际化路线 他还说,奋斗是公司的主要文化, 如果想朝九晚五,所幸就别干了 。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人们几乎没有 加班 的概念,肯熬夜奋斗者屈指可数。
湖畔花园的创业岁月让人刻苦铭心。近一年时间,大家对技术一知半解,方向飘忽不定,甚至不知所做之事有何意义,更感受不到ebay的竞争压力。
吴泳铭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 我们每天很早就过来,瞎忙活一天。电脑是攒的,桌子是二手市场买的,大家在屋里抽着烟吃着盒饭,还有人打地铺 每天屋里烟雾缭绕,还有汗味儿和脚臭味儿 。
9, 臭味儿
这种拼搏的 臭味儿 ,最终成了阿里味儿。
1999年的一天,湖畔花园来了位新人,他后来被称为 马云背后的男人 。此人的加盟,给阿里巴巴这家草根作坊,注入了全球顶级互联网公司的基因。
这个人叫蔡崇信。
当时的蔡崇信,是瑞典Investor AB集团亚洲总裁。因为集团对阿里巴巴业务感兴趣,便派蔡崇信出马洽谈。
谁料,蔡崇信被现场的阿里味儿所 感染 ,决心加入其中。
得知消息的马云也吓了一跳, 我这里每月可就500元工资,还是人民币,你再回去考虑考虑吧 。
半个多月后,蔡崇信就来阿里上班了。事后他回忆说, 当时的阿里巴巴特别吸引我的,第一是马云的个人魅力,第二是阿里巴巴有一个很强的团队。第一次在湖畔花园见面的时候,当时阿里只有十六个人。第一感觉是马云领导能力很强,团队相当有凝聚力,这是一种独特的气场 。
在大企业历练过的蔡崇信,与阿里的草根显得格格不入。上班后没多久,他在小黑板上写下了 股权、稀释 几个大字,开始给大家普及资本知识,可惜现场没人能听懂。
那天下班,有人就劝他不要太冲动,在这里有可能害了他。蒋芳回忆说, 他(蔡崇信)就是不走,我们也懵了。他当时很牛啊,为啥要跟我们混在一起啊?
马云和蔡崇信,两人带着草根班子,在那段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日子里,推着阿里巴巴稳步前行。
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上线。从零信息、零会员起步,到5月,阿里中英文网站注册会员分别突破1万名,会员总数超过2万人。
当年7月9日,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时,会员达到3.8万名,页面浏览率每天12.5万次;9月9日,阿里巴巴杭州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注册成立,会员突破8万,库存买卖信息20万,每天新增信息800条
同一年,外国媒体开始关注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从事买卖的阿里巴巴成了研究范本。
《福布斯》在报道中描述道: 20人挤在客厅里办公,创始人、财务、市场人员都挤在一间卧室中,25名网管挤在另一间卧室中 那个叫马云的年轻人,知道怎样用有限的种子资金坚持更长的时间 。
10,密谋
1999年底到2000年初,阿里巴巴迎来重要转折点。几个月间,高盛投资了500万美元,软银的孙正义用2000万美元换得了阿里36.7%股权。
麻雀变凤凰,阿里巴巴终于有钱了。
2001年春节,一位大领导来到湖畔花园视察。他问马云,打算将这家企业搞多大?
马云说, 我希望成为一家市值5亿到50亿美元的公司 。
是人民币吧? ,领导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
不,是美元 ,马云坚定地答道。
话音落,很多陪同者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显然,如果仅靠当时的业务,阿里巴巴很快会达到瓶颈,甚至被其他大企业模仿超越。
马云开始秘密谋划一个新项目。
2003年4月的一天,几名员工突然被叫到办公室。马云说,有一个秘密项目需要你们执行, 谁也不能说,老婆孩子都不能说 。
当时的阿里巴巴办公地已经搬到了文三路的华星科技大厦。为确保项目秘密进行,他将这些人又召回到湖畔花园,这里是阿里的创业圣地。
新项目总要有名字,员工叶枫提议叫 淘宝 ,寓意 让客户淘到喜爱的商品 。
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上线。
不巧杭州出现了非典,推广进度受阻。有员工提议,先将各自的物品相互买卖,以此促成首批交易。据传,马云放在淘宝购物车中的第一个商品,就是自己碗中的手表,他把手表 自卖自买 。
马云之所以秘密研发 淘宝 ,可能是怕竞争对手 易趣 的打击。那时的易趣,财大气粗,还签订了很多排他协议,这让马云很是无奈,他只能选择 农村包围城市 的应对路线,于是,员工们就在地方小网站发广告,还偶尔发送一些垃圾邮件,以此博得关注。
当时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 蚂蚁跟大象 的博弈,其中又有很多错综复杂的传奇故事,在此不做过多详述。
自那时起,阿里巴巴便打响了互联网战役,至今从未停息。
最终,易趣被彻底击溃,淘宝快速崛起。两年后的2005年,淘宝年成交额超越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2006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
当然,淘宝的成功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支付宝体系的建立。它解决了中国市场交易中的 诚信 问题,阿里巴巴进行中间担保,对买卖双方起到保护作用。
11,割爱
当年在湖畔花园,马云就提出过小目标:2002年上市。内忧外患多年加之体系不断重建完善,这个目标始终都未实现。
2007年,马云终于宣布了上市的消息。当年10月,阿里旗下的B2B业务阿里巴巴公司在香港独立上市。5天公开发售时间内,冻结资金高达4500亿港元,超额认购逾258倍,创造港股市场冻资的最高纪录。
一个月后,阿里巴巴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格13.5港元,融资17亿美元。上市首日,开盘价格飚至30港元,后涨至41.8元,为IPO价格三倍,夺得 香港新股王 称号。
当初在湖畔花园与马云奋斗的那群人,一夜之间,人均身价过亿,他们在总部高兴得舞狮庆祝。
但噩耗很快来袭,创始团队在上市后被 砍掉 了4人,马云要派他们去商学院读书。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被马云忽悠加入中国黄页的孙彤宇。
网友们开始质疑马云 卸磨杀驴 。
很多年后,马云接受《时尚先生》的采访时解释道: 我比他们看得更透,出去享受人生,理解生命、生活再回来 , 孙彤宇小鬼是我带出来的。我比谁都知道每个人的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的局限,有自己的生活的选择和去向。老孙到今天为止,我对他的欣赏,没有半点减弱 。
话虽如此,但外界普遍认为,上市后的阿里步入新阶段,老兵能力欠佳,它需要新血液注入以保持活力。
就在孙彤宇离开一个月后,淘宝商城建立,两年后更名 天猫 ,成为阿里巴巴营收的核心支柱。
12,食言
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孙彤宇沮丧之际,阿里巴巴迎来了张勇。
2007年,在香港出差的张勇突然接到猎头电话,对方称阿里巴巴想挖他去做淘宝。那时的C2C电商概念略显生僻。
我就觉得挺有意思,应该有个不错的未来,愿意试一试 ,张勇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坦言,他来到阿里很偶然,先是碰到了蔡崇信,后来到杭州见了马云, 那时候我是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CFO 。
当年在湖畔居,马云与一群新人喝茶聊天。话语间,马云突然发起提问:你为何选择来到阿里?
这让张勇有些不知所措,他所幸回答的极为简练:我已经干过一个30亿美金的CFO了,我想干个300亿美金的。就是这句话,让马云印象深刻。
自从当上了阿里CFO,张勇、马云的接触变得频繁。但马云在外的言论有时也会 伤及于他 。
在《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栏目中,马云曾对一位会计出身的创业者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财务官当CEO有问题。
众所周知,CFO的职业习惯是控制消费与开支,普遍存在保守和谨慎的思维。而企业要谋发展,开拓往往显得更加重要,让善于控制开支的管理者作企业的一把手,必然会束手束脚,不利于长远发展。
此外,马云曾开玩笑说过不喜欢三类人:上海人、职业经理人、读过MBA的人。这其中,张勇占了前两项。
多年后,当上CEO的张勇让马云食言了,这个与马云 不对口 的上海男人,凭借能力和业绩证明了 CFO不适合做CEO 的悖论。
很多人说,马云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创造了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实际上,马云只是助推者,这场全民狂欢的主导者是张勇。
2009年,张勇提出了把光棍节变成购物节的想法,他曾用6个字表达了当时的处境:为生存,求发展。
仅此一天,全场5折起 ,造节的概念应运而生,淘宝商城在双11推出了促销活动,27个品牌参与其中,当年商品销售总额为5200万元。
比5200万更重要的是,它奠定了淘宝B2C的道路,直接推动了电商的发展。十年后,双11的交易额高达2135亿,这是世界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13,卸任
2013年,马云登顶中国首富,阿里巴巴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
当年5月10日,在淘宝10周年晚会现场,身穿银色外套、戴着黑框眼镜和牛仔帽的马云深情地唱了两首歌。他先用《我爱你,中国》点燃现场激情,再用另一首《朋友》,让4万多人为之沸腾。
在晚会最后,48岁的马云正式宣布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
面对离任,马云感慨道: 就像姑娘盼着结婚,新娘子盼着结婚,除了会傻笑,真不知道该做什么。从今晚12点以后,我将不再是CEO,我也不会回阿里巴巴做CEO,让我回,我也不会回。因为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30年后的今天掌握在年轻人手里,我感谢这个时代,更感谢我成为了一个商人!
最后,马云单膝跪地,拜谢大家,这一幕让很多员工为之感动。
2014年,从香港退市的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当年9月18日,阿里正式登陆美交所,令人诧异的是,敲钟人不是马云。当时的八位敲钟人分别是:网店店主、快递员、用户代表、电商服务商等。
马云事后解释说, 我们努力了十五年,不是为了让自己站在台上,而是为了让他们站在那里。因为我们相信,只有他们成功,我们才会成功 。
9月24日,马云在纽约接受新浪专访时说道, 阿里成功的确是幸运的,但我们必须保持谦卑,对未来持有危机感。不是担心未来没有机会,而是担心能不能实现大家的期待,兑现对大家的承诺。我们对此充满敬畏 。
言语中,马云的眼光已不再局限于这家企业,扶持成了他的信念。
14,为师
从卸任CEO开始,马云的教师事业重新提上议程,他更愿游走于教育与江湖之间。
2015年,他与多位企业家一起发起成立了 湖畔大学 ,并出任校长。随后又成立了达摩院、云谷学校、桃源里自然中心等,并在去年成立了罗汉堂。
马云曾给湖畔大学设定了目标: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旨在培养拥有新商业文明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企业家。他说, 希望在湖畔形成一种文化,让每个企业活长、活久,中国企业活到三十年以上的非常之少,而这个大学的愿景就是做三百年 。
接下来的日子,马云到各地演讲,传播自己的创业心得与方法,并对各处的经济、科技、人文等事物发表评价。
一位阿里巴巴人士曾向新浪科技透露,马云的演讲有两个特点:一是自己准备内容,二是从不用提词器,至今仍沿用小卡片, 他会将卡片放在兜中,不知说啥了才掏出卡片看看,但这种情况太少了 。
他甚至很少过问公司执行层面的问题。
在2017年底,马云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曾说道:关于阿里业务的事情应该去问逍遥子,他更了解情况。
从做董事局主席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这件事我想得很明白 。
15, 退隐
2018年的9月10日,马云宣布将在一年以后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55岁的马云说要当老师,那是他最热爱的职业、最怀念的时光。但没有人会相信,这个善于折腾、不甘寂寞的人真会重返校园。
正如《笑傲江湖》中的绝世高手风清扬,退隐后依然心系华山派。花名风清扬的马云,也定会 退而不休 ,他说, 我不会停止,还有很多事情想做!
结语:
理想主义者,善于运用直觉去认识世界,运用情感作出判断。
马云所构造的,是用互联网思维去推动社会进步。
有人说阿里巴巴像一个帝国,其实它更像一个理想国,马云想用个人魅力去感染他人,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建设一个高效循环、诚实守信的新商业社会。
如今他将淡出 理想国 ,他要去开拓新的价值。
马云曾断言,未来已来。
人们愿相信,未来可期。
相关资料参考:
书籍《我的人生哲学》,作者:马云
书籍《马云,未来已来》,作者:阿里巴巴集团
书籍《这就是马云》,作者:陈伟
文章《马云和他阿里帝国》,作者:何加盐
文章《马云的湖畔花园16幢1单元202室》,作者:迟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