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一条乌镇互联网大会第一天的金句,应当是马云所说,“对网络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其担心,不如担当。”一年之后,BAT再次齐聚乌镇。每年这个时候,乌镇就是世界互联网中心。
如果要选一条乌镇互联网大会第一天的金句,应当是马云所说,“对网络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其担心,不如担当。”
一年之后,BAT再次齐聚乌镇。
每年这个时候,乌镇就是世界互联网中心。目前最能影响中国互联网格局的三个掌门人,在这样的场合会说点什么?或者,说什么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有一个热词很适合在这样的场合被反复强调,那就是“责任”。
如果要选一条乌镇互联网大会第一天的金句,应当是马云所说,“对网络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其担心,不如担当。”
他说,这几年几乎全球弥漫着一种对新技术时代和技术的担心之中,担心机器会抢走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最伟大的发明之中。这就跟当初抵制蒸汽机、抗拒铁路一样。而实际上,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所以,不如拥抱技术解决心的问题。
马化腾也在演讲时提到,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腾讯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成为“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的组成部分。
此外,马云和马化腾都数次提到“命运共同体”。
如果从全球经济将会被新模型重塑的角度出发,马云认为人类只有成为“命运共同体”,共建“命运共同体”。未来30年,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非常有必要共同拥抱、分享技术和成就。
马化腾则聚焦在“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命题上。在他看来,这不是任何一家公司或组织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够完全解决和应对的。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他曾提到在信息安全、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等领域,我们也正在摸索的“共治模式”。
“人工智能”也是他们演讲中提到交集最多的一个词汇。
百度是一家AI公司,这是过去李彦宏在多个场合所强调的。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他罕见地放炮,“移动互联网已死”,也是想强调人工智能才是真正代表未来。他认为,中国互联网几亿网民产生的数据可以推动算法创新和算力的提升,金融、房产、教育甚至医疗等产业都会因AI而发生变化。
马化腾为李彦宏的观点提供了一定的佐证。腾讯觅影,第一个腾讯公司的医学影像AI产品,正在利用AI和大数据能力,通过机器筛查和分析医学影像做辅助诊断。马化腾说,目前在食管癌、糖尿病、肺癌等领域,已经有非常好的研究成果,正在跟更多医院展开合作。
以下为BAT演讲核心,有删节:
马化腾:
这是我第四次来乌镇互联网大会。
今年最明显的变化是,会场的很多服务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升级,比如车牌自动识别、人脸识别、手机扫码叫导览车、点餐等,还有包括微信支付在内的移动支付,包括摩拜在内的共享单车。另外,今年展厅的科技感更强了,比如机器人、翻译机、量子通信等。今年腾讯展出的项目基本上都跟前沿技术有关,比如AI和VR。
仅仅在这一年时间里,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里面,有七家是科技公司,这七家里面又有五家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当外界掌声越热烈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责任。我从三方面分享对责任的理解:
第一是创新。我们今年提出,腾讯要成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与文化公司,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新产品的迭代速度都是以月、甚至以天为单位的。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扮演新技术的跟随者,但今天我们需要成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贡献者。如我们通过腾讯云将最新的技术开放给企业;通过内容开放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二是赋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融合而不是替代。过去我们说,互联网公司要尽力解决个人用户的“痛点”。未来,数字经济要求我们互联网公司给各行各业赋能,解决传统企业的“痛点”。
第三个是治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在从“多用户”平台,变成“全用户”平台,它像水电设施一样,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所有个人和组织的基本需求,这对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模式、组织形态和企业责任等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李彦宏:
很多嘉宾的讲话都没有PPT,我觉得要是有干货的话还是PPT讲的更清楚一点。
10年前中国互联网网民成长速度在50%以上,今天已经到了6%左右。事实上是过去4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成长速度已经慢于中国GDP的成长速度。这意味着什么呢?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没有了。
所以,去年我在这里说“无线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下一幕是人工智能。当时很多人不同意,他们说只是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今年,之前讲下半场的人,都开始讲人工智能了。所以,我也讲一讲人工智能。
网民红利没有了,但是成长的动力还有,这个动力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今天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非常像十几年前的中国互联网。十几年前我讲过一个话,成长动力有三个:第一是网民人数的成长;第二是上网时间的不断的增加;第三是网上的信息量在不断的增加。
还有技术红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会在未来几十年不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具体的讲,有三个成长动力。第一是算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的算法在过去几年迅速地发展。第二是算力,计算的成本在不断下降,服务器越来越强大,过去我们觉得人工智能不实用,是因为算力太大,但今天算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可以使得很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变的实际,变得可用了。第三是数据,数据的产生仍然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发展,尤其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7.5亿的网民用的是同一种语言,同样的文化,遵守同样的法律。
人工智能跟过去互联网非常不一样,有强大的垂直整合的特点,就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前,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以软件为主,但今天是软件、硬件、服务这三者要进行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效力。
马云:
乌镇互联网今年是第四年,我每年都来。今天我想分享三个观点和看法:
第一,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未来30年,互联网将会“从有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而存在。
互联网正在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力可能超过过去一切技术革命的总和。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是生产力,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关系。如果我们不数据化,不和互联网相连,那么会比过去30年不通电显得更为可怕。
第二,对网络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其担心,不如担当。这几年几乎全球弥漫着一种对新技术时代和技术的担心之中,担心机器会抢走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的发明之中。其实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进化。
我相信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是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不到10%,而这10%,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
第三,在新时代、新机遇,数字经济将重塑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将会有新的模型。
人类只有成为“命运共同体”,共建“命运共同体”。未来30年,制造业不再是带动就业的引擎,未来的制造业都将会是服务业,未来的服务业也必须是新型制造业。因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而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全球化必须更加普惠,今天的问题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30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几个帝王手里,3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6万家大企业手里,未来贸易应该属于中小企业。过去是20%人的受益,未来必须是80%人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