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碧波这个人,钟情于不按常理出牌。
“坏”起来时,他是学校里臭名昭著的“坏学生”;可是等他醒悟过来,他又可以卵足劲读书,成了高考状元。
曾碧波这个人,钟情于不按常理出牌。
“坏”起来时,他是学校里臭名昭著的“坏学生”;可是等他醒悟过来,他又可以卵足劲读书,成了高考状元。等他顶着上海交大少年班光环毕业后,以“积累做人经验”放弃直接读研,而跑去街头卖杂志;
从美国读完MBA,拉家带口跑回上海创业,一下子又从“海归凤凰”跌落到了“麻雀”的地界;创业前几年,他又因没有竞争对手无法切磋而心生寂寞;后来京东向他招手,他又因不愿过早站队而拒绝;
此外,他在一封内部邮件中调侃以前拒绝过自己的投资方,“对不起,亲,我们涨价了!”,一时之间,成了投资圈“公敌”。
今年伊始,为了痛痛快快洋拔掉码头长期亏损这根一直横亘在他心里的刺,他索性玩起了“蓄胡明志”这把戏,高调扬言“这胡子是故意蓄的,什么时候洋码头盈利,什么时候剃!”
结果,还真的如他所愿,目前,洋码头已经告别亏损,进入了结构性盈利阶段。
如此“任性”的曾碧波,有着堪称传奇前半生。
他,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初三之前,各门功课都只得20多分,被老师拉到操场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臭骂”,是家常便饭的事。
初二那一年,他甚至因为跟几个小伙伴去别人家的菜地偷果子吃,被对方抓了现行扭送到乡镇派出所,被关了足足一星期。
放出来的那一天,他母亲到派出所接他,可是两人没敢走大路,偷偷摸摸地走了一条又绕道又偏僻的小路。
如此“劣迹”彪悍,自然成了众人眼中的“坏孩子”。在村子里,他成了被“冷落”的对象,不论他走到哪儿,基本都没人搭理,偶尔有几个小朋友跟他说话,都会被父母拉回家,怕被他教坏;就连自家亲戚,对他也是爱搭不理,冷淡得很。
小小年纪就尝遍了人情冷暖,为此,他变了。12岁的曾碧波,为了“争口气”,竭尽全力用初三一年的时间,啃遍初中3年的书,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
高中期间,他跳了一级,1997年,16岁就凭“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读书。因此,亲戚朋友们对他刮目相看,纷纷争着拉自家孩子跟他交朋友,“你读书好,教教我家孩子。”
可是,祸福相依,上海交大少年班的日子,也给曾碧波带来无数苦恼。那时候,由于年纪小,他很难融入其他同学的圈子,他回忆说,“他们可能觉得有些问题问我,会被我鄙视,我会觉得他们蠢。”
最痛苦的是,毕业找工作时,甚至比普通班学生更困难些。因为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会对“少年班”3个字“刮目相看”。在这些招聘者眼里,“少年班”意味着心智不成熟,不懂得人际交往。那时就业最吃香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绝对不招少年班学生的。
后来,曾碧波谈起这段经历,不无苦涩,“少年班曾给过年轻时的他无上殊荣,但走上社会后,每个人又都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大学毕业第一年,曾碧波唯有跑到上海一家杂志社做分销,以此来积累做人加经验。
那时候,他拿着3000元的基本工资,干着累死累活的事。但是,他干得很踏实,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上海5000多个书报亭做市场调研;此外他还到火车站、地铁站里当搬运工,卸货搬杂志。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还与上海淮海路上负责书报亭“生意”的几个地痞“小混混”混熟。
到了2001年,他进入当年在中国呼风唤雨的易趣开始接触电商。当时,他在易趣,主要负责3C类群,主要就是借助互联网手段将原来条块分割的的零售分销体系集中头筹,提高效率。
三年后,eBay收购易趣,他转而负责eBay中国TOP SELLER的管理和运营,推动了公司出口外贸电商的起步。在易趣的那几年,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当年他站在公司立场发帖子与本地某知名互联网平台发生过言论风波,后来因为实在闹得太大了,他只能忍气吞声删了。
事后回忆,他说“我那时就是一个普通员工,其实是不能代表公司发表言论的。”也因为这段经历,他产生了对自我命运掌控的渴望。
从eBay辞职后,他去美国留学攻读MBA,期间,他开始留意到跨境电商这个市场,于是花了大量时间研究美国线上线下零售业、在线广告业,这为他后来回国创办洋码头奠定了基础。
在美国的那几年,他做起了“倒iPhone”生意。据此,他成了中国大陆圈子里有名的iPhone“倒爷”,也顺势挖到了人生的第一通基金。
最重要的是,他通过这次练手,打通了跨境市场的流通脉络。
时间到了2009年,他放弃硅谷安逸的生活,一股脑拉家带口回国创立洋码头。只是,回国创业的艰辛远超出他的想象。
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不好,他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政府“双引”人才计划。把他“弄到”江苏常州后,原本说好的政府扶持100万,最后变成了20万,免费的办公室位于郊区,免费的100平方米宿舍建在一处工地上,食堂也是工地食堂。
一下子就把他从“海归凤凰”打回“麻雀”,结果,由于支持资金搁浅、办公地点偏僻,他连人都很难招到。再加上与上海的家人两地分居,他看清楚了呈现在他眼前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不过,“苦逼”的创业日子,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一年多。那时,他每天泡在各大论坛上,自己撰写“海淘攻略”,并在“攻略”最后加上一句广告——你可以加入某某QQ群,了解更多“海淘”信息。前前后后一年的时间,开了10个QQ群,每个群有300多人,后来这些人,成为他“洋码头”海外网购平台的最早客户。
2010年,他还是决定回到上海创办“洋码头”网站。当时,国内并没有类似的商业模式可以借鉴,所以开始时,生意并不是很好,也拿不到融资。
所以,曾碧波只好借美国同学的车库当收货点,去签收他一天二三十个的订单。胆大的他因为不愿被人“卡脖子”,还在极度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在美国自建物流。那时,因为请不起工人,他自己搭建了两百个大货架。
还有一次,因为送货时间太晚,所以航空公司不愿意排车来取货,因为司机都下班了。但洋码头承诺给客户,七点钟前要送到机场仓库,所以他只好自己亲自上阵,开着租来的卡车去机场送货。
到了2010年下半,他才拿到了天使湾5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暂时缓解了一下“钱荒”。
可是,直到2013年,时隔3年,他才再次拿到的A轮1000万美元的融资。此后,巨头们争相进入跨境电商,而此时洋码头已经稳稳地啃着这块美食。后来,京东抛来橄榄枝,但曾碧波以“我不想过早站队,如果站队就很容易让企业失去想像空间”为由,拒绝了京东。
虽然,曾碧波管不住自己的嘴,免不了对京东、阿里等大平台的嘲讽。但是,2014年末的一封内部信彻底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的。
当时,他从赛领基金获得1亿美元投资后,决定高调一次,就给员工写了一封信,信中不仅点名多家机构名字,而且还嘲讽了一下曾经没有投资他的VC,他说,对没有远见的VC童鞋们响亮地喊一声,“不起,亲,我们涨价了!2013年我们全年盈利满血复活,到现在,是的,我们涨价了,而且涨价很多,很多很多的那种,涨到今天我自己都看不懂……”
没想到的是,这封内部信件被公开,他因语多讥讽,被认为“黑了整个创投圈”。
实际上,曾碧波就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人。
我想,他曾说过的那一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怕死也不怕输的时候,你就会回到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这个答案,十几年前,我已经想透了”最能反映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