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科技人而言,世界上最棒的工作是什么?
对一个科技人而言,世界上最棒的工作是什么?
“我能不断掌握科技前沿,发挥好奇心,与一流的人才共事,我们通过科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与记者相处短短一天里,摩托罗拉系统全球CTO PaulSteinberg不只一次告诉我自己拥有一份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样在摩托罗拉系统任职、Paul的女儿甚至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像蝙蝠侠!”。
如果参加五月举办在香港的国际应急通信大会(CCW),就不难理解Paul为什么这么说。
三周前,摩托罗拉系统在香港展示了“未来消防概念”。你可以想像一下,消防队员在烈火蔓延、浓烟密布的火灾现场进行抢救时,除了灭火、救人、掌握自身位置与整体建筑物的方向感,背负分秒必争的庞大压力的同时,还必须关注自身的含氧量、生命体徵等数据。然而不久的未来,摩托罗拉系统将借由高科技技术大大减缓消防队员同时多工的庞大压力。简言之,外部指挥中心将运用AR技术更好地协同作战:指挥官通过头戴式装置掌握灾情现场,包括救灾进度、建筑结构分析,该系统还会自动收集消防队员的供氧状况和生命体征,预先对消防队员进行保护,让他们只需要专心在一件事上——救人。
这是摩托罗拉实验室里其中一个项目,对Paul Steinberg而言,他的工作正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和贡献。
环球网科技独家专访了摩托罗拉系统全球CTO Paul Steinberg,他掌握了摩托罗拉系统未来的科技走向,另一方面,他同时领导企业风投部门,旗下团队达550人。当一群聪明绝顶的人一同共事,Paul要如何有效带领团队一同勇往直前,同时抱有极大的使命与热情?
菁英环绕时 英雄相争,还是相惜?
在人才济济、菁英环绕的环境里,Paul对团队文化的概念源自于贝尔实验室的特殊氛围。
Paul Steinberg加入摩托罗拉系统之前,是美国AT&T贝尔实验室的一员。
贝尔实验室是美国最首屈一指的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发明不胜枚举。若将这些历史性的里程碑略举一二,包括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有声电影、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太阳能电池等等都诞生于此,一个实验室就赢得8项诺贝尔大奖。
“若你身边充满惊为天人的天才,当你左右环顾时,你会说我也想和他们一样,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踮著脚尖,去跟上这些人,要和他们一样优秀。”Paul表示,“我很幸运有很好、很优秀团队,我们彼此提升,没有人想拖累团队,这是我在贝尔实验室学习到的第一件事。”
在菁英环绕的环境下工作会是什么样子?当身边的人好像都比自己还聪明时,Paul经历到的不是竞争压力。
“我们不是互相比较、争竞,我们害怕的是让团队变差。我那时候太年轻,不知道为什么贝尔实验室能营造出这种气氛,但是我看见了它的能力,这非常启发我。当时我非常享受于工作。这样的文化成为我总是想要营造的。”Paul说。
这群科学家们以贝尔实验室为荣,每个人都为团队的进步而努力着。我告诉Paul,中国有句谚语叫“英雄惜英雄”,大概是这个道理。
“我确实遇到很棒的‘Heros(英雄们)’成为我的导师。”Paul回忆起过去说道,这些人相当有成就,他们花时间和我相处,与我分享他们的智慧,并且帮助我。当时我甚至不知道他们送了我宝贵的礼物,现在我回首从前,大概有五六人深刻地影响了我的职涯。我获益甚多。”
曾经一段时间,Paul开始寻求摩托罗拉系统下一阶段的方向,其中一位“英雄”就给了他关于客户面的建议。尽管Paul当时不甚明白这个建议背后的原因,但他依然转换了工作方向。“当我照做后,事情带来相当大的改变”Paul感叹地说,“就是某一天的一次对话, 完全转变了我们。至今这个方向仍影响着摩托罗拉系统。”
当时贝尔实验室其中几位英雄们成为Paul一生的良师益友。“我非常信任他们。” Paul说。
领导一群最聪明的人 最重要的是:真实
Paul在摩托罗拉系统从事25年,身为全球CTO,他现在所领导的团队一共四大部门,分布于六个国家。作为一位领导,对Paul而言最重要一件事情是“真实”。
这个答案好像很令人惊讶,没有高谈阔论,也没谈花俏的技巧。他把焦点回归到自己:真实。
Paul表示,“‘真’很重要,这是为什么人们会信任你,尊敬你。我以诚实为待人处世的原则,你能和我谈论事情的细节,我的态度是开放的,如果有人想来见我,可以谈任何事情。”做一个“很真”的人,身旁的人能够感受到你。
话峰一转,Paul坦言这样开放的态度也会带来挑战。“有些事情会让你不舒服,因为你必须向那些告诉你’你做错了’的人开放。"
“我的员工们会这样对我,而他们通常是正确的,你知道,如果他们认为你不会听,或是你会生气,他们就不会再告诉你。”他说。
让Paul在各种意见声浪中,坚持温和以对的原因,是因为Paul真的希望知道团队在想什么。“我非常努力建立一个团队,让人们能彼此信任,所以我希望知道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在我团队里的人他们在很多事情上知道的东西都比我多,所以我需要知道他们的意见,才能做正确的决策。”他说。
Paul坦承,在这些来回沟通的过程里,团队太优秀也可能有挑战。“当你团队里是一群聪明绝顶的人,真的是很难。因为他们很有自己的主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所以你必须协调。”
另一方面,领导总是同时扮演黑脸与白脸。Paul表示:“如果有人没达到标准,拖垮了团队,我认为领导要处理这些问题。”
“我很努力尝试将员工放到对的位置上,让他们得以成功,有时候位置不对、时间不对,你就要把他调到其他岗位。如果你不这么做,整个团队会疑惑:为什么你不做些什么?为什么你不优化团队?为什么你让这些状况发生?” 建立团队信任感,拥有一个开放的环境的同时,又必须处理员工的绩效问题,Paul说,“这是很微妙的平衡。”
在一切沟通与互动的背后,Paul不断强调,“我认为’真实’、’让人信任你这个人’是很重要的。他们相信你,是因为你在乎他们、关心他们,我认为这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我总是说,我愿意倾听人们的问题,想了解他们正在做什么,或者他们很兴奋想做的事情,我想知道。”
他继续说:“所以这来自文化,文化创造了公司。你希望能有充满信任感、开放的文化,你希望你的团队能彼此合作,因为团队协作的结果经常是更好的。”
跨领域面面俱到? 团队形形色色力量大
摩托罗拉系统维持技术领先的其中一个秘诀,是通过大量地投资新科技,而这项任务正是由Paul Steinberg所负责。他每年前往硅谷、美国东岸、加拿大等地,旅行期间,每天造访20~30家创新企业、风投公司,寻找有潜力的技术投资标的,保持摩托罗拉系统的技术优势。
换句话说,在Paul的职责里,他必须紧追技术与市场进行准确投资,有效地领导团队达成目标,同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建立长久关系。如何在方方面面掌握得面面俱到?我发现他的秘诀正是善用人与团队。他说,没有任何人比市场更了解客户,没有任何人比科学家更了解技术。关于市场投资,Paul则与硅谷、芝加哥等地投资人维持良好关系,以掌握市场最新趋势。
曾经有人问Paul招聘科学家、技术人才时,哪一个特质是他最看重的。他告诉那个人,尽管专业技术、博学多闻、纪律都很重要,但是只能选一个的话,他认为是“好奇心”。因为好奇心能驱使人不断产生想法,找出如何让事情变得更好、或不一样的方法。
“世界变化得如此快速,所以关键不是你知道些什么,而是你明天、后天了解了什么。你必须持续知道更多,充满好奇心的人会这样做,他们不会落伍过时。我认为充满好奇心的人是谦虚的。有些人认为自己知道一切,那他就有问题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他们会假设自己不知道,所以他们总是会继续寻找发掘。因此我认为好奇心是重要的特质。”Paul说。
聊到这里,Paul和我说,其实在他旗下的不是只有技术人才。在团队中,做UI(界面设计)的是充满创造力、想像力天马行空的一群人,他们曾经将摩托罗拉系统正在进行的工作画成一本漫画书,让技术团队看见未来地球、未来警察、未来的世界。
有趣的是,当这些技术人通过漫画看见他们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在未来呈现的样貌,当代码视觉化变成不断连载的美丽图象,整个团队受到很大的鼓舞。Paul透露,在四五年前,这件事情改变了他的团队
登峰造极的动力 不是竞争,是梦想
一本漫画书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它传达的正是摩托罗拉系统的信念:成为最关键的时刻(be the best moments that matter)。Paul进一步向我解释这个信念,因为科技能拯救生命、打造城市安全、甚至协助你手里的工作、让一切变得更好,这成为了摩托罗拉系统的使命。Paul透露,在企业团队里,使命不容易一下子就找到,不过一旦每个人都看到努力的理由时,整个团队运作都变得更容易。
“每天上班,他们很兴奋地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如何到达那个地方的渴望超越了彼此竞争,大家都想要使它变为现实。这就像魔法一样,你可以创造这样的情境。”Paul认为,目标,理由,目的,动机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有一套信念系统,如果让大家都看到使命、动机和理由,便有了相同的信仰,整个团队便能着眼于大方向、大目标。
虽然一开始,Paul告诉我他不记得贝尔实验室打造出激励人心的团队气氛的关键为何,然而,言谈至此,Paul似乎找到了答案。让贝尔实验室的天才科学家们不断登峰造极的动力,不是竞争,是梦想。
“我是一个着眼于大蓝图的人,我会看到方向,然后把不同的零件、片段组装起来。”Paul说,“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像我就不是一个处理细节的人,我不会一直追踪每个人的工作进度,所以我会让这样的人在我身边帮助我。”Paul称。
Paul说自己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虽然他并不会自己把东西创造出来,但是他擅长把想法和众人沟通,用人们能理解的、正确的方式,向客户和同事传达这些想法。
Paul在摩托罗拉系统的25年,见证了该公司将“成为最关键的时刻,让地球更美好”的信仰的建立。Paul说,这并非一天造成,刚开始的时候是很小的,因为好奇、有兴趣了解更多,渐渐让事业版图愈益茁壮。
采访后记
当天才遇见菁英,是英雄相争,还是英雄相惜?当一群聪明人一起共事,究竟如何带领这个团队互助与成长,而非一较高下、英雄相轻?
贝尔实验室为何能营造出超越竞争、让团队并肩作战的氛围?我发现它成功的其一关键是:因为贝尔实验室能让人以它为荣——这份荣耀丰富了、也转化了团队和员工,让每个于有荣焉的人,乐意为它努力向前。
一个让人以它为荣的企业少不了使命。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竟然有能力贡献社会、改变世界,如果一个人能真实感受到自己对于世界的价值,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具意义。这是人性深处的渴望,对于自我价值的探索,以及寻找我是谁等哲学性、根源性的需要。自发来自人主动满足自己原生的需求——存在的意义,超越了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我相信这就是Paul经历的所谓团队气氛的转变,感受到人因梦想而伟大。
这份热情还蔓延到Paul的家中,Paul的次女也是摩托罗拉系统的战将,个性活泼外向,她从实习生一路做到市场部,对公司的使命满怀兴奋。可想而知,爸爸负责科技,女儿负责市场,这两个为工作狂热的人,在家肯定忍不住不断聊工作的事情。Paul笑着说,老婆快被他们俩人搞疯了。
Paul的长女是一位医生,他说其实长女比较像他,善于逻辑思考,性格较沉稳,次女的外放开朗则像母亲。尽管Paul自认不如女儿热情奔放,但整场访谈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来Paul是一个相当重视关系经营的人。
“真诚以对”贯穿了Paul的为人处世,形成了他的领导风格。这也延伸到他面对客户的态度。他说,“我很讨厌到一个地方做完简报就走人,这么做很空虚,如果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来做些什么,很可能带来惊奇的可能性。”
这就是Paul,真诚地开放沟通,愿意更多地倾听与了解。包括在访谈结束后,他仍旧坐在位置上,不急着离开。他问起我的工作,并分享芝加哥——他所居住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地方,他也聊了他的家人,并且再次和我说,他的工作能为世界带来贡献,他是最幸运的人。